一見鍾情究竟是不是“見色起意”?

一見鍾情有哪些規則麼?

人與人之間產生吸引力的最基本假設是:他人的出現對於我們有獎賞意義。而這種獎賞可以是直接的,比如相處時愉快的感受;也可以通過間接的方式,例如,物質、地位、情感等滿足我們的安全、歸屬及信任等的需求。

如果你希望有人對你一見鍾情,可以看看以下這些吸引力法則,並也許能嘗試在其中一些方面做得更好:

1. 看臉

美好的事物常常能帶給人愉快的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最直接的相互吸引,大多來源於外在,並且這的確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一見鍾情究竟是不是“見色起意”?

2. 相似的人讓我們覺得更有吸引力

我們會被與自己相似的人吸引,不論是人格特徵、價值觀、經歷還是背景、興趣和品位,或者其他任何方面,我們都更偏愛與我們有很多共同點的人。不管有沒有意識到,人們還是傾向於認為,相似的人更不容易產生衝突和矛盾,也更容易建立起信任,實現相互理解和交流;

一見鍾情究竟是不是“見色起意”?

3. 我們會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我們會盡可能地追求最有可能得到回報的對象。

對未來伴侶的期望(是否值得擁有)

= 伴侶的長相吸引力 x 自己被接受的可能性

一見鍾情究竟是不是“見色起意”?

也就是說,我們會衡量喜歡的人的相貌和對方接受自己的程度,由此來判斷對方對我們的吸引力。對方長相很有吸引力,但是感覺自己完全沒有被接受的可能,那麼期望值也不會很高。 “被接受的可能性”是與個體的“安全感”有關的我們判斷自己的喜歡是否會得到回應,並不一定是客觀的,很多時候更是受到我們自己的認知偏見的影響。一些對自己的評估過低的人,往往對伴侶的期待低於自己實際值得的愛人,就是這個原因。

5. 物理上離得近的人更有吸引力

我們喜歡空間距離上離我們更近的人,通常發現大學生對和自己宿舍樓住得近的同學好感度會更高。

一見鍾情究竟是不是“見色起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