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接連三個昏招,致天子蒙難、家族被滅,可悲可嘆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天下大亂,朝廷失去了對地方的有效控制,導致各路諸侯割據一方逐鹿中原。從西涼領兵入京的董卓,因為掌握朝政大權後胡作非為,成為了全天下欲除之而後快的大惡人。

關東十八路諸侯聯軍討伐董卓,虎頭蛇尾,在董卓挾持天子遷都長安後草草結束;朝廷官員或實施刺殺,或聯絡外援,均以失敗告終;最終,王允巧施連環計,四兩撥千斤,策反了呂布這個董卓的得力臂膀,順利將董卓除去,為天下除去了大害。

王允接連三個昏招,致天子蒙難、家族被滅,可悲可嘆

毫無疑問,王允是一個功臣,拯救天子和朝廷於危難時刻,這在古代絕對是潑天的大功,已經可以因功封爵了,對於一個文官來說,足以笑傲天下名垂青史了。除去董卓後,王允獲得了總理朝政的權力,成為東漢朝廷的掌舵人。

董卓雖然死了,但是其勢力並未瓦解,王允設計誅殺了董卓充其量只是一個好的開始,後續處理十分重要,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而後面發生的事情也確實如此。

事實證明,王允高興的太早了,或者說除去董卓之後有些得意忘形了,聽不進人言,屢屢出昏招。

王允接連三個昏招,致天子蒙難、家族被滅,可悲可嘆

一、固執己見縊死蔡邕

董卓死後屍體被放於街市中“展覽”,受到董卓知遇之恩的蔡邕,竟然趴在董卓的屍體上大哭,王允怒斥蔡邕後,不顧其他大眾的勸阻,下令將蔡邕在監獄中縊死,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正史中,王允除去董卓後與大臣們一起喝酒慶祝,蔡邕也是與會者之一,在喝酒的過程中因為想起了董卓對自己的知遇提拔之恩,於是出言感嘆,或許是觸動了感情,竟然快哭了,王允大怒之下將蔡邕關進監獄裡,沒過幾天蔡邕就死了。

無論是小說還是演義,王允在這件事中的表現,都是不光彩的,執意殺了名滿天下的文學家蔡邕,讓人看清楚了王允狹小的度量,或者說出於嫉妒不允許有人比自己優秀,這不是一個幹大事的人該有的思想,能夠有一時的成功已經很難得了。

王允接連三個昏招,致天子蒙難、家族被滅,可悲可嘆

二、拒絕赦免董卓四將

王允聯合呂布殺了董卓後,派兵趕往郿塢,將董卓的家屬全部誅殺,董卓手下的四個大將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因為害怕領兵西逃了。在情況明朗後,這四人聯合給朝廷上表,表示願意悔過歸順,請求朝廷赦免他們以往的罪過。王允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四人的投誠,明確表示這四個人必須殺了,結果在賈詡的建議下,這四人聯合起兵攻打長安,不久之後天子和朝廷再一次陷入了危難之中。

拒絕赦免董卓四將,充分暴露了王允目光短視的特點,董卓挾持天子遷都長安後,皇帝手中已經沒有了親手控制的軍事力量,西涼軍成為了時局的掌控者。董卓死後,四將西逃時帶領的軍隊成為了首都長安一帶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面對四將的歸順及赦免請求,王允的拒絕何其愚蠢,將大好的局面毀於一旦。

王允接連三個昏招,致天子蒙難、家族被滅,可悲可嘆

三、任由呂布領兵出戰

四將在賈詡的撮合下聯合起兵攻打長安,總理朝政的王允派呂布領兵西進迎敵,有勇無謀的呂布很快就敗了,四將兵圍長安,並在數日後在內應的配合下攻入長安。從拒絕四將到長安陷落,在此期間王允除了派呂布出戰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應對辦法,即使在呂布兵敗後也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

一方面,可以看出王允不懂軍事且任人唯親,不以才能任用大臣。比如領兵抄了郿塢的皇甫嵩,就是當世名將,即使到了後來的唐宋時,也是位列武廟的名將之一,王允放著這等名將不用,偏偏只是信用跟自己關係好的武夫呂布。另一方面,王允直到長安陷落自己臨死,也沒有想過赦免董卓四將,可謂是固執到家了,四將起兵後,但凡王允改變主意,同意赦免四將罪行,那麼後來的災禍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避免了。

王允接連三個昏招,致天子蒙難、家族被滅,可悲可嘆

四將攻入長安後,在城中大開殺戒,多位大臣身亡,亂兵搶掠百姓,長安城一片混亂。最後,四將領兵圍困皇宮,逼迫漢獻帝交出王允,王允自知必死自己走出皇宮被四將斬殺。王允死後,四將憑藉手中的軍事力量控制了漢獻帝及朝政,再一次成為了傀儡,長安城再一次陷入混亂時期。

董卓死了,可喜可賀;王允死了,可悲可嘆。可悲的是,王允是死在了自己手裡,一手好牌打爛了,固執己見自己作死,死後自己的家族不分男女老幼也全部被四將手下殺害;可嘆的是,王允直到最後一刻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絕不向四將屈服,從容赴死,勇氣可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