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製造業影響?

2020年初,國家爆發了嚴重疫情,社會活動基本處於停擺狀態,疫情和疫情結束的一段時間會對包括紡織業在內的國家制造業產生哪些影響呢?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我國製造業。

從1978年到2017年,我國GDP由2000億美元上升到11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的比例從4%上升到世界經濟活動的15%。在這過去的四十年,我國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製造業。

疫情對製造業影響?

圖片來自環球時報

“made in China”已經是大多數產品的標籤。“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強大)”是特朗普在競選美國總統時喊出的口號。用“美國工廠僱傭美國工人為美國人生產產品”的演講詞為他贏得了不少支持。

但遺憾的是,川普同志競選集會上那些“應援”所用的帽子、衣服、小旗子之類的產品幾乎全部產自我國。

疫情對製造業影響?


為什麼特朗普決心要讓製造業迴流?

答案是製造業很重要。製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份額。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年初中政治老師高呼的那一句:“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

疫情對製造業影響?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市場廣闊,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工廠”。

但是製造業外流趨勢似乎正在一步步瓦解“中國工廠”。

2012年阿迪達斯決定關閉在華唯一一家直屬工廠。

2016年深圳飛利浦照明子公司宣佈停止運營。

2019年三星關閉了最後一家手機工廠,至此全面停關中國工廠。

製造業帶來了經濟增長,卻使得人工成本上漲到了較高節點。現在出現了一批中產階級,他們生活在消費水平很高的城市,傳統的製造業崗位開出的薪資和社會地位廉價感讓他們拒絕進入製造行業。

同一時間,因為機器設備和自動化技術越來越先進且廉價,如今部分製造業已不再需要密集的勞動力了。對於先進的、能實現自動化的產業鏈,無論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勞動力成本是一樣的,

因為機器人不分國籍。相比留在外國而言,把產業轉移到本國還能節約部分運輸成本。

疫情對製造業影響?

而相對不先進、半自動化或者完全人工的產業鏈逐漸流向了人力成本更低的不發達國家,比如越南,孟加拉,印度等。

疫情對製造業影響?

這些工廠關停,意味著我國經濟的損失;意味著上萬甚至上百萬勞動崗位的缺失;意味著中國在世界商品貿易話語權減弱

中國著名實業企業家,“玻璃大王”曹德旺先生說:“與發達國家競爭,製造業一定不能丟”。


疫情對製造業影響?

紡織行業是製造業的組成部分。紡織行業在我國是一個勞動導向型產業,同時對外依存度較大。我國是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紡織業細分下來包括棉紡織、化纖、麻紡織、絲綢、紡織品針織行業、印染業等。

疫情對製造業影響?

近幾年原料、水電、房租、人工等成本在不斷上升,紡織行業整體的利潤被不斷壓縮。自電商購物興起以來,不少紡織企業在安徽,蘇北等地跑馬圈地,開疆擴土。

到2018年整個行業還在大把掙錢,到2019年市場暴跌。

這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中美貿易戰,還有部分原因是自身產能過剩,政府相關政策影響等。

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前,中國產品價格低於大多數其他產地,越南加徵關稅前比中國價格高8%,加徵關稅之後,越南價格比中國價格低1%。因此,10%的關稅對中國服裝產品來說影響巨大。如果加徵關稅進一步提高到25%,全球服裝貿易將遭到系統性破壞,這對國內紡織貿易商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再說自身產能過剩問題:紡織產業整體產能過剩,更多的紡織產品流入市場也就意味著產品的價格越低。織造價格戰也越打越激烈,利潤越來越少,部分廠家哪怕不賺錢也要接單,只為能夠讓工廠經營下去。

這次疫情的爆發會對包括紡織業在內的製造業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先說結論:表面上是製造業直接停擺,深層次是對製造產能的迫害。

疫情對製造業影響?


現代製造業生產出來的每一項工業產品都需要不同的原材料以及繁雜工序 。停下容易,按下電源鍵就一切停擺,但重新開始難。

上游原材料,中游製造,下游分銷,產業鏈中一項不復工,整個產業鏈就處於停擺狀態。產業鏈越長越複雜影響就越大。如果這次疫情延續到足夠長的時間,很多中小型企業不僅沒有收益,還面臨著巨大的開銷壓力,有的甚至直接倒閉。國外企業也很可能會尋找中國之外的供應商,那就有可能會讓我國製造業整體利益嚴重受損。

已經復工了?大家又可以繼續生產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不同生產工廠一般留在不同的地方,同樣由不同的地方政府所管理,所以復工時間有可能是不同的。另外不同器件工藝不同,所以從停工到開工的啟動速度也不同。而處在產業鏈下游的廠家,很有可能因為某個供應商,沒有辦法馬上恢復生產。

餐飲可以改成外賣,產品製造不能。這些製造業倒下或者企業轉移到國外之後,這種產能是真的不會回來了。這種看不見的損失其實是非常慘痛的。

紡織作為製造業的子集,面臨的處境也是如此。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纖維開始,纖維包含天然纖維(如棉)和化學纖維(如滌綸),經過紡絲成紗線,再織布,經過印染環節處理後得到衣服的原材料,最後根據消費的喜好設計各種款式服裝和家紡用品中間要經過:

上游:主要原材料是幾種石油化工產品經酯化或酯交換和縮聚反應而製得的聚酯纖維,屬於流程製造業,主要供應商如中石化、中石油、杜邦、陶氏及其各種化工廠,屬於大宗商品,互聯網平臺級改造難度大。

中游相對集中:中游以各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廣泛分佈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主要是將原材料和助劑(活性劑、改良劑等添加劑)按一定配比經化學反應後用噴嘴噴出纖維。

下游主要是各種織布企業。中游與下游間存在經銷商/貿易商,經銷商/貿易商。

當然,或許中小微企業會倒下,那些大企業呢?經歷幾十年風霜的大企業或許能挺過去,但這也會造成壟斷問題,市場缺乏良性競爭反而讓消費者喪失了消費主動權。

疫情對製造業影響?

任何危的後面都有機。

或許從長遠來看,

這次疫情也是一次篩選,

淘汰掉一些本就不堪一擊的企業。

讓能力者留下。

或許國家也意識到製造業的重要性

會制定一些政策幫助。

或許經歷這次,

不少企業會吸取教訓。

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或許“智造2025”能給我們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