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傳承·創新·共享——2017中國文化自信閃耀世界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特稿:傳承·創新·共享——2017中國文化自信閃耀世界

新華社記者 危瑋 賈小華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首字正腔圓的中文詩朗誦讓美國小姑娘快樂·羅傑斯在網絡上迅速走紅。

她的父親、國際知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11月在亞洲金融科技發展會上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投資成果”,“當你有了孩子以後,你應當讓他們學中文,因為中文將是他們餘生最重要的語言……21世紀將屬於中國”。

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弘揚新時代精神,正以更自信的姿態,展現獨具魅力的東方智慧。

  根植傳統 展自信之姿

“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中國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中的地位,使漢語成為現在和將來都非常重要的語言。”智利總統巴切萊特11月在聖托馬斯大學孔子學院成立10週年慶典上說。

漢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古今同脈,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根基。

目前,全球已有14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各類學員累計達916萬人。

在美英等西方國家,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美國國際教育委員會發布的普查報告顯示,近年在校學習漢語的美國中小學生人數出現“爆炸性增長”,漢語已成為美國中小學生的第四大外語。

在英國倫敦,歐洲首家中英雙語全日制小學韋德小學9月開學,這家以“浸入式”漢語教學為特色的小學按照英國基礎教育教學大綱要求,用中文教授數學、藝術、地理等學科。“家長深知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會中文能讓孩子在未來更具優勢。”校長華萊士說。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聚了千年智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跨越時空,超越國度,不斷吸引著世人追隨的腳步。

瑞士漢學家勝雅律在德文版新著《瑞士之“道”》中寫道,瑞士的治國之道與老子《道德經》中的思想理念有異曲同工之處,非常高興通過自己的研究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請進來”。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政治研究和預測中心主任維諾格拉多夫說,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命運轉折關頭,中國總能消除威脅、保持國家統一。這種自信的基礎無疑就是中國文化”。

  新意盎然 引八方喝彩

秋日的捷克首都布拉格,悠揚的古箏合奏曲《茉莉花》在老城廣場迴盪;曲終人散時,廣場另一頭又響起小提琴獨奏《我的祖國》;身穿民族服裝的中國少年隨著悠揚的樂曲翩翩起舞……此起彼伏的音樂和舞蹈快閃秀颳起絢麗的中國風。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2017年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形式和手段不斷創新,維度越來越廣,交流深度不斷增加。

中央民族樂團的琴瑟和鳴、紹興越劇和川劇變臉……沿海上絲綢之路首航的“盛世公主號”郵輪成為展示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舞臺。“中國文化既古老,又充滿活力。”來自波多黎各的安東尼奧夫婦這樣描述觀演感受。

“梅派”京劇代表作《霸王別姬》9月赴美演出大獲成功。考慮到外國觀眾的口味和語言障礙,過去走出國門的多是“武戲”,而如今“文戲”同樣受歡迎。

2017年,中國影視業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加,為中華文化的傳播開闢了新渠道。《大魚海棠》在第15屆布達佩斯國際動畫電影節斬獲最佳動畫長片獎;講述大熊貓、雪豹、金絲猴3箇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家庭成長與生命輪迴故事的動物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在北美上映一週,票房就突破1200萬美元,超過中國本土票房;口碑爆棚的網絡劇《白夜追兇》被美國著名視頻網站奈飛買下海外發行權,將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成為中國首部在海外大範圍播出的網絡劇。

中國國家文化發展國際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嘉珊說,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歷經“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的過程,如今中國文化市場表現搶眼,吸引海外人士“揚帆向中國”。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認為,中國在文化傳播方面非常成功,這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模式行之有效。

  和合理念 與世界共享

12月12日,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高達3米的孔子像和高達2.8米的老子像揭幕。這兩尊高高矗立的青銅雕像取自典故“孔子問道於老子”,生動表現了兩位文化先賢晤面的歷史瞬間。

9月底,烏克蘭首座孔子雕像在基輔國立語言大學落成。烏克蘭教育和科學部副部長格列巴說,孔子的理念是中國哲學的基礎,希望烏克蘭青年學生汲取孔子的智慧並運用於實踐。

重民本、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經過歷史的錘鍊,煥發出不朽魅力。

中國春節從唐人街日益走進海外主流社會,其所蘊含的獨特內涵,以及它背後的中華文化精神,正逐漸為海外民眾所瞭解和認同。英國廣播公司今年圍繞春運、春節相親等中國人過年熱議的話題進行報道;奧地利OKTO電視臺首次直播中國春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南非總統祖馬等政要發表賀詞,向全球華人獻上新春祝福。

馬耳他總統普雷卡在參加春節慶祝活動時說:“我們分享彼此的文化和習俗,表明我們的社會更加多元化。”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中華文明將為未來世界轉型和21世紀人類社會“提供無盡的文化寶藏和思想資源”。

在第27屆阿布扎比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一批詮釋中國夢、中國模式和承載當代中國價值觀的優秀出版物集中亮相,吸引了大批阿拉伯讀者。

埃及出版人賽義德說,這些書從不同角度向國際社會闡釋了中國夢,讓世界讀者看到當代中國的發展成果。

以民為本的信念堅守,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海納百川的文化氣度,讓當代中國人在自強不息和兼濟天下的實踐中不斷取得嶄新成就。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智慧為應對世界面臨的諸多挑戰提供新思路,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新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