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不願意掏錢下單?教你一個“互聯網思維成交法”

今天不來是您的的錯,明天不來是我的錯”,這是在一家餐廳門口看到的。老闆對自己的餐廳菜品非常有信心,相信只要客戶來吃過第一次後,就會愛上這裡的美味,第二次,第三次的消費就是必然了。這廣告確實吸引人,讓人有進來品嚐的衝動。但更多的產品或者服務,要讓客 戶“今天來”體驗產品或服務,以達到“明天再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客戶不願意掏錢下單?教你一個“互聯網思維成交法”

一次不來是您的錯,二次不來是我的錯

先看一個朋友的故事。

朋友是做水果電商生意的。前幾年他銷售的一種蘋果(不把具體名字寫出來,以免有打廣告的嫌疑),味道非常不錯,市面上同類型的產品也很少,價格也不貴,但就是銷量起不來。做促銷也好,打廣告也好,嘗試了很多方法,銷量還是沒有起色。

客戶不願意掏錢下單?教你一個“互聯網思維成交法”

他一直在想,產品是野生的,味道也非常不錯,又沒有什麼競爭對手,為什麼客戶就是不下單呢?

望著後臺系統裡每天屈指可數的銷量,朋友焦頭爛額。有一天,他整理數據時,發現雖然銷量不大,但有相當一部分前期購買的客戶復購。很顯然,由此判斷,產品沒有問題,關鍵是如何讓客戶第一次下單,只要下單,就不用擔心客戶下次不買。朋友突然來了靈感,打廣告不行,促銷也不行,那索性不賺錢,全部以體驗價(差不多隻比快遞費用高一些),推出“試吃裝”,試試效果怎麼樣?說幹就幹,馬上設計出“試吃裝”並大規模推向市場。

活動進行了不到一個月,就有大量的購買“試吃裝”客戶選購正式產品,銷量很快就打開了。靠著口碑,第二年即使銷量大增,但朋友仍繼續推出貼錢的“試吃裝”,讓更多的客戶先品嚐,覺得好吃自然會再次購買。這就是典型的“先上車後買票”。

其實朋友的銷售策略,是很多大的互聯網公司使用過的。

客戶不願意掏錢下單?教你一個“互聯網思維成交法”

商人在數字金融的股票市場和象棋背景

​我記得幾年前去北京,當時互聯網叫車才興起,我打的某品牌專車到清華大學一分錢都沒用,為什麼不用花錢?因為第一次註冊成為它的用戶。為了獲得我這個客戶,實際上某品牌是要貼錢給司機的。這就相當於市場培育,我體驗了一回專車,覺得跟的士相比,它服務更好,後來想要打車就想到了這家公司。後面這家公司經常發一些優惠券給我,吸引到我不斷地使用專車。慢慢地,體驗到了優質服務,差不多的價位,我就基本只會考慮專車了。事實上,以後的每次打專車費用的20%都給了專車公司。客戶認可了,還怕沒有利潤嗎?

這就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讓客戶免費或者低成本感受到高品質服務(產品),這個過程就是市場培育的過程,只有接觸到產品和服務之後才有繼續銷售 的可能。傳統的營銷方式講究的是先少賺錢推廣市場,而互聯網思維講究的是先培育市場,前期不考慮賺錢的事,市場大了,自然有得賺。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合適使用互聯網營銷方法。本文只是提供一個思路,希望有用到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更多“乾貨”請關注《職場雷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