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奖励”会让娃丢失初心,多元化的奖励才是孩子的需要

相信很多父母经常会在私下进行抱怨,不知道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实,这是大多数父母的通病,因为现在的时代和以前的时代不同,越来越追寻科学教育方式,反而让家长不知道如何下手。

前段时间,朋友的儿子吵吵要学架子鼓,尽管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为了支持孩子,朋友还是答应了儿子的要求。

最开始,他还信心满满,每次去补习班都特别的主动,甚至都会催促着父母快点。

“物质奖励”会让娃丢失初心,多元化的奖励才是孩子的需要

“三分钟热血”在孩子身上最可以体现出来,没过多久,盆友家的孩子便开始放弃了,经常找借口不去补习班,不管朋友怎么和儿子说,他都听不进去,于是朋友便想出一个“奖励制度”,只要他按时去上补习班,就会单独多给他一份零用钱。

刚开始的时候效果还是不错的,可等到孩子攒够钱后,又不去了,而且他对架子鼓彻底失去了信心,甚至还开始跟父母讨价还价起来,除非加钱,否则就不去学。

朋友完全没想到,最开始的“物质奖励”没想到会让儿子丢失初心,甚至开始变本加厉了。

“物质奖励”会让娃丢失初心,多元化的奖励才是孩子的需要

物质奖励的效果只是暂时的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专门针对孩子“物质奖励”的实验,这个实验也被称为“斯金纳的箱子”。

可能有些家长听过这个实验,这个实现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到自己制作的木箱中,由于不往箱子里放食物,导致小白鼠已经饿到了失去方向感,但是,无意间触发了箱子内的机关,获得了食物。

最开始,小白鼠可以能是出于好奇,经常会按压机关,可是没过多久小白鼠产生了倦意,于是只有在饿肚子的时候才会来按机关,寻求食物。

最后的实验结果证明,奖励对于孩子来说,得到的效果只是暂时的,并不具备持久性。

“物质奖励”会让娃丢失初心,多元化的奖励才是孩子的需要

其实,这就和朋友的儿子学习架子鼓是一个道理,最开始的初心是架子鼓,然后通过零花钱激发孩子对架子鼓的热情,从这时起,孩子的注意力已经彻底不在架子鼓上了,更多的注意力已经被零花钱所吸引。

物质奖励是一把双刃剑,运用时一旦发生错误,很容易把孩子培养成“白眼狼”。

为什么奖励还会出错呢?

固定的奖励,满足不了扩大的欲望

家长选择用奖励去激发孩子的动力,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使用的多了,却变成一种负面的手段。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在特别渴的状态下,有人给他一口水喝,他都会特别的感激,如果每次都只有一口水,慢慢的他就不会珍惜,而是想得到更多的水。

每一次都获得同样的奖励,让孩子对这种奖励已经失去了兴趣,开心想获得更高更好的奖励,比如每一次都多给孩子2块钱零花钱,可能几次下来孩子便看不上2块钱,开始想要5块钱了。

家长最原本的“奖励机制”却变成了孩子“欲望”的起因。

“物质奖励”会让娃丢失初心,多元化的奖励才是孩子的需要

孩子目标发生“错位”

当孩子在父母设置的物质奖励中尝到了甜头,慢慢孩子的目标就会发生“错位”,原本应该在学习架子鼓上,却变成了零用钱上。

最后,可能因为孩子帮助你做了一件小事,父母还没等高兴,却看到孩子伸来的手,索取奖励。

如何让奖励制度发挥最大的功效?

曾经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过“变换奖励”的原则。

这种方式不但适合家庭中,也适合企业里。

“变换奖励”

家长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把奖励的物质进行变换,不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变换成其它的,给孩子一些新鲜感。

这样,孩子可以保持更加长久的动力。

多元化的奖励,可以调动内心的积极性,这才是孩子的需要的奖励机制。

许多网瘾少年,也是因为游戏中的“变换奖励”才会一直产生兴趣的。

“物质奖励”会让娃丢失初心,多元化的奖励才是孩子的需要

怎么才可以把“变换奖励”融入到孩子的教育里?

1)不吝啬表扬

当孩子开始坚持做一件事的时候,父母可以在原有的奖励上进行增加,并且给足表扬。

毕竟这是孩子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开始,如果因为家长的吝啬,而让孩子失去了兴趣,真的是太遗憾了。

彼得本森博士曾经提出过“火花理论”:他认为,孩子生来就会具有某种潜力,通过后天热情、兴趣,可以帮助孩子提供人生的方向。

但是,父母不要高兴的太早,并不是孩子所有喜欢的事物都是适合他的,家长要帮助孩子进行筛选。

2)即使没做好,父母也不要太过于苛刻

孩子年龄小,在习惯的养成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和偏差,这时父母不应太过于苛刻,反而应该处于同理心,多换位思考,替孩子想一想。

告诉孩子遇到事情不要太着急,发现失败的地方,父母陪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积极健康的成长。

“物质奖励”会让娃丢失初心,多元化的奖励才是孩子的需要

3)定制好规则,并且告诉孩子注意事项

当家长采用“变换奖励”之前,应该先制定好这场游戏的规则,并且提前告诉孩子注意事项,一旦犯规便没有任何奖励。

当孩子同意后,方可实施,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中途耍赖等情况的发生。

研究发现:孩子之所以能实现一次次的突破和改变,背后的动机都来自于强大的精神支撑。

结尾

父母使用奖励机制时,切记鼓噪乏味,应该设置多种多样的变化,让孩子多奖励产生好奇心。

而且,父母也要学会变通,不要过于死板,虽然有时候孩子失败或者犯规了,但是出发点是好的,家长就可以再给孩子一次机会。

除了多元化的奖励,父母也在精神上给孩子足够的奖励和支持,这样才会让孩子充满动力,不会中途放弃。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发生过“三分钟热血”的情况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