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獎勵”會讓娃丟失初心,多元化的獎勵才是孩子的需要

相信很多父母經常會在私下進行抱怨,不知道怎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因為現在的時代和以前的時代不同,越來越追尋科學教育方式,反而讓家長不知道如何下手。

前段時間,朋友的兒子吵吵要學架子鼓,儘管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是為了支持孩子,朋友還是答應了兒子的要求。

最開始,他還信心滿滿,每次去補習班都特別的主動,甚至都會催促著父母快點。

“物質獎勵”會讓娃丟失初心,多元化的獎勵才是孩子的需要

“三分鐘熱血”在孩子身上最可以體現出來,沒過多久,盆友家的孩子便開始放棄了,經常找藉口不去補習班,不管朋友怎麼和兒子說,他都聽不進去,於是朋友便想出一個“獎勵制度”,只要他按時去上補習班,就會單獨多給他一份零用錢。

剛開始的時候效果還是不錯的,可等到孩子攢夠錢後,又不去了,而且他對架子鼓徹底失去了信心,甚至還開始跟父母討價還價起來,除非加錢,否則就不去學。

朋友完全沒想到,最開始的“物質獎勵”沒想到會讓兒子丟失初心,甚至開始變本加厲了。

“物質獎勵”會讓娃丟失初心,多元化的獎勵才是孩子的需要

物質獎勵的效果只是暫時的

有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專門針對孩子“物質獎勵”的實驗,這個實驗也被稱為“斯金納的箱子”。

可能有些家長聽過這個實驗,這個實現是把一隻小白鼠放到自己製作的木箱中,由於不往箱子裡放食物,導致小白鼠已經餓到了失去方向感,但是,無意間觸發了箱子內的機關,獲得了食物。

最開始,小白鼠可以能是出於好奇,經常會按壓機關,可是沒過多久小白鼠產生了倦意,於是只有在餓肚子的時候才會來按機關,尋求食物。

最後的實驗結果證明,獎勵對於孩子來說,得到的效果只是暫時的,並不具備持久性。

“物質獎勵”會讓娃丟失初心,多元化的獎勵才是孩子的需要

其實,這就和朋友的兒子學習架子鼓是一個道理,最開始的初心是架子鼓,然後通過零花錢激發孩子對架子鼓的熱情,從這時起,孩子的注意力已經徹底不在架子鼓上了,更多的注意力已經被零花錢所吸引。

物質獎勵是一把雙刃劍,運用時一旦發生錯誤,很容易把孩子培養成“白眼狼”。

為什麼獎勵還會出錯呢?

固定的獎勵,滿足不了擴大的慾望

家長選擇用獎勵去激發孩子的動力,這種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使用的多了,卻變成一種負面的手段。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人在特別渴的狀態下,有人給他一口水喝,他都會特別的感激,如果每次都只有一口水,慢慢的他就不會珍惜,而是想得到更多的水。

每一次都獲得同樣的獎勵,讓孩子對這種獎勵已經失去了興趣,開心想獲得更高更好的獎勵,比如每一次都多給孩子2塊錢零花錢,可能幾次下來孩子便看不上2塊錢,開始想要5塊錢了。

家長最原本的“獎勵機制”卻變成了孩子“慾望”的起因。

“物質獎勵”會讓娃丟失初心,多元化的獎勵才是孩子的需要

孩子目標發生“錯位”

當孩子在父母設置的物質獎勵中嚐到了甜頭,慢慢孩子的目標就會發生“錯位”,原本應該在學習架子鼓上,卻變成了零用錢上。

最後,可能因為孩子幫助你做了一件小事,父母還沒等高興,卻看到孩子伸來的手,索取獎勵。

如何讓獎勵制度發揮最大的功效?

曾經有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提出過“變換獎勵”的原則。

這種方式不但適合家庭中,也適合企業裡。

“變換獎勵”

家長可以在同樣的條件下,把獎勵的物質進行變換,不再是單一的一種,而是變換成其它的,給孩子一些新鮮感。

這樣,孩子可以保持更加長久的動力。

多元化的獎勵,可以調動內心的積極性,這才是孩子的需要的獎勵機制。

許多網癮少年,也是因為遊戲中的“變換獎勵”才會一直產生興趣的。

“物質獎勵”會讓娃丟失初心,多元化的獎勵才是孩子的需要

怎麼才可以把“變換獎勵”融入到孩子的教育裡?

1)不吝嗇表揚

當孩子開始堅持做一件事的時候,父母可以在原有的獎勵上進行增加,並且給足表揚。

畢竟這是孩子一個良好習慣養成的開始,如果因為家長的吝嗇,而讓孩子失去了興趣,真的是太遺憾了。

彼得本森博士曾經提出過“火花理論”:他認為,孩子生來就會具有某種潛力,通過後天熱情、興趣,可以幫助孩子提供人生的方向。

但是,父母不要高興的太早,並不是孩子所有喜歡的事物都是適合他的,家長要幫助孩子進行篩選。

2)即使沒做好,父母也不要太過於苛刻

孩子年齡小,在習慣的養成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和偏差,這時父母不應太過於苛刻,反而應該處於同理心,多換位思考,替孩子想一想。

告訴孩子遇到事情不要太著急,發現失敗的地方,父母陪孩子一起尋找原因,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積極健康的成長。

“物質獎勵”會讓娃丟失初心,多元化的獎勵才是孩子的需要

3)定製好規則,並且告訴孩子注意事項

當家長採用“變換獎勵”之前,應該先制定好這場遊戲的規則,並且提前告訴孩子注意事項,一旦犯規便沒有任何獎勵。

當孩子同意後,方可實施,這樣可以避免孩子中途耍賴等情況的發生。

研究發現:孩子之所以能實現一次次的突破和改變,背後的動機都來自於強大的精神支撐。

結尾

父母使用獎勵機制時,切記鼓譟乏味,應該設置多種多樣的變化,讓孩子多獎勵產生好奇心。

而且,父母也要學會變通,不要過於死板,雖然有時候孩子失敗或者犯規了,但是出發點是好的,家長就可以再給孩子一次機會。

除了多元化的獎勵,父母也在精神上給孩子足夠的獎勵和支持,這樣才會讓孩子充滿動力,不會中途放棄。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發生過“三分鐘熱血”的情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