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一场浪漫的深刻教育反思

《死亡诗社》是一部深入探讨教育问题的优秀影片。影片中分别是以校方为代表的传统压抑势力和以基廷老师为代表的自由解放思想。在学校的四大信念是传统、荣誉、纪律、卓越。电影从开场以新生入学的庄严肃穆开幕仪式为这群孩子们贴上了标签,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循规蹈矩的升入名牌大学,其他的什么都不需要做。而相反的是基廷老师,他告诉学生要及时行乐,要追求自由,要注重自我,要享受青春,要释放激情。这与校方传统的教学模式格格不入,自然成为整个学校的矛头所在。这里的学生都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利,跟随父母设定的成长路径一步步地去完成。同时在这里,也体现父权势力对于孩子天性的压制和扼杀以及成长环境的圈定。本片不仅讨论了传统势力下教育思维对孩子的影响,更是带来很多现实社会现象的思考,对于当下以及未来教育问题应该何去何从指明了方向。自由或是禁锢两种方式直接导致两种结果,两种人生。

死亡诗社——一场浪漫的深刻教育反思

《死亡诗社》着重表现了在学生时期,外在环境的压抑和阻挡或是注重本我自由发展所导致的不同结果,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并给予各教育部门敲响警钟。外在的环境指的是校方势力的阻挡和父母的命令,而基廷式教育注重的是教育本身,是从人出发,从学生自我出发,他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学会自我思考。在这部影片中,尼尔是个成绩出色的学生,他热爱表演,而他的父亲却百般阻拦,告诉他他的任务是去哈佛、当医生,其他的一切都是不务正业。而基廷鼓励他去和父亲谈,鼓励他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最终尼尔在演出之后被父亲带回家严厉禁止他这样做,尼尔绝望了最终选择的是用父亲的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这一生不能选择自己所爱,那将毫无意义。

死亡诗社——一场浪漫的深刻教育反思

《死亡诗社》也讨论了父权对孩子的压抑所造成的影响。在这部影片中,尼尔是个典型的例子。尼尔对父亲除了尊重,更多的是顺从。尼尔的父亲从尼尔入学就对尼尔三番五次的进行提醒,告诉他不要有其他任何想法,包括参加诗社和仲夏夜之梦的表演等,尼尔的父亲在一次次的压抑并且扼杀他对于表演的向往和自由的天性。在这个年纪,尼尔需要的是追求自己的青春激情,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他喜欢的是基廷的教育思维。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种善意的“谋杀”。

死亡诗社——一场浪漫的深刻教育反思

《死亡诗社》与其他教育意义电影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在于追寻生命本来的意义和独立的人格,诗、美、浪漫、爱才是生命本来的意义。在基廷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主动探求自我,追求本来自我想要的东西,直视面对生命中的、学校内的不可能。他们的心灵得到了解脱,生命瞬间有了色彩。教学的真谛在于尊重并且引导,而非压抑或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