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公民办小学报名必备证件&招生时间梳理!2020年幼升小参考!


在西安上学,一些必要的证件准备齐全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非西安户口,孩子上家长需要哪些证件呢?今天小西就将收集到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2020年家有幼升小的家长们尽早准备好,以免耽误孩子们的入学喔!


小学入学通用证明材料


一、本区县户籍新生入学


户口本

儿童《预防接种证》


二、非本区县户籍新生入学(四证)


1.居住证明:随迁子女父母双方的西安市居住证或在我市合法稳定居住的证明。其中,非我市户籍务工人员提供西安市居住证及相关材料;鄠邑区、蓝田县、周至县户籍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由社区办理的我市居住证明及相关材料。


2.户籍证明:随迁子女与父母同一户籍的户籍簿及父母的身份证(复印件)。


3.务工证明:随迁子女父母双方合法真实有效的劳动务工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


4.流出证明:户籍所在地政府街道办或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开具的在当地无监护条件的学生流出证明。


西安公民办小学报名必备证件&招生时间梳理!2020年幼升小参考!

(流出证明样本)


特殊群体如何入学


1、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落户人员适龄子女入学,由居住地区县教育局统筹安排。


2、集体户落户人员适龄子女,由户籍所在地区县教育局和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位情况相对就近,统筹安排入学。


3、廉租房(合同期内)承租人适龄子女入学,由居住地区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公共租赁住房(合同期内)承租人适龄子女入学,由居住地区县教育局按政策分类统筹安排。


4、新落户人口子女与原户籍人口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5、西安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适龄子女,按照《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实施办法》执行。


6、西咸新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仍按属地管理原则,由西安和咸阳两市分别负责原行政区域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非中国国籍学生,需在我市就读义务教育学校。


公办小学入学


公办小学严格按照学区划定范围招生。


一般公立小学接收学生的时候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第一步:接收学区内行政村村民、社区居民、新建小区购买住房且户口已经转入本辖区派出所的业主子女入学。


第二步:接收因城区改造临时居住在本学区内的拆迁过渡村民子女。


第三步:接收在学区内新建小区购买住房但是户口尚未迁入的业主子女入学。如果学位有限,按照购房时间的先后顺序接收。


第四步:接收学区内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如果学位有限,先市内后市外,市内按照租房合同签订时间的先后顺序接收;市外按照居住证办理时间的先后顺序接收。


第五步:如果学区范围内入学儿童数量超过学校接纳能力,学校按照招生程序招满后,其余学校登记造册上报区教育局,教育局根据全区学位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安排。


按照这样的招生顺序,在小学有名额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招生。那么就意味着越符合条件的学生,越最早被确定录取!所以尽早办理相关手续和证明是很有必要的。


民办小学入学


民办小学招生范围为西安市户籍适龄儿童和符合西安市义务教育准入条件的适龄儿童。


对于民办学校,一般的报名方式有网上报名、线下报名、幼儿园招考等方式。


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小学,积极去询问一些在校学生的家长了解情况。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直接到学校进行咨询(如附近居民、学校门卫等)。同时,也要随时关注学校的入学条件,如需要相关的证件资料,需要尽早进行办理。


西咸新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


仍按属地管理原则,由西安和咸阳两市分别负责原行政区域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高新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由高新区教育局负责落实。


新落户或集体户口


(1)新落户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继续按照《西安市2018年新落户人口适龄子女就学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适龄子女,按照《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实施办法》执行。


(2)集体户落户人员适龄子女,由户籍所在地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根据学位情况相对就近,统筹安排入学。


(3)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落户人员适龄子女入学,由居住地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统筹安排。


保障房住户子女


(1)廉租房(合同期内)承租人适龄子女入学,由居住地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统筹安排。


(2)公共租赁住房(合同期内)承租人适龄子女入学,由居住地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按政策分类统筹安排。


西安市义务教育
外地户籍政策规定准入类学生入学


西安公民办小学报名必备证件&招生时间梳理!2020年幼升小参考!

按照上述规定,由学生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到居住地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指定地点办理入学事宜。


西安市2019年招生入学时间表


西安公民办小学报名必备证件&招生时间梳理!2020年幼升小参考!

注意:每年政策可能有变化,以上信息参考2019年,一切请以2020年官方发布最新信息为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