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他們並非“三頭六臂”或“無所不能”,

他們並非“超人下凡”或“超長待機”,

他們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因為一場疫情,

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他們——

外賣員這個群體。

最近,美國《時代週刊》封面發佈抗疫群像,

我國一位外賣小哥,作為唯一的華人面孔登上封面。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對於突然加身的榮耀,他稱,自己只是眾多堅守崗位的外賣員之一,這份榮耀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它屬於千千萬萬個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的勞動者。

他叫高治曉,令人好奇的是,他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我只是個平凡人做了平凡的事”

高治曉今年32歲,是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河川鄉人。由於自幼家境貧寒,16歲便踏上離鄉的列車,開啟了北漂之旅。

外出打工這些年,高治曉絲毫不敢懈怠。“我父母身體不好,大哥又患有癲癇,一直在吃藥,這些年除了必要的花銷,我將攢下的錢悉數寄回家裡。”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高治曉(中)曾在天安門合影留念,圖/網絡

11個月前,他剛剛結束了在福州經營多年的小飯店,帶著妻子再次來到北京,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因為外賣和飯店同屬餐飲行業,所以他便成了一名外賣小哥。

雖然一開始時,困難重重,業績也不好,但高治曉並沒因此放棄,反而當作一種全新的挑戰。

他在自己的視頻賬號上分享每日的收入,激勵自己,也激勵許多同他一樣奮鬥的人。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就在去年年底,他的收入終於過萬,原本想著總算可以踏實地回家過年了,誰知,突發的疫情隔斷了他的回家路。

回不了家,於是,夫妻倆便一起送外賣。

在這期間,高治曉得知一位孤寡老人患有糖尿病,急需胰島素,但當時情況特殊,胰島素需要在指定醫院購買,而那家醫院正好是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外賣員知曉後都不敢去。只有高治曉毫不猶豫,先去老人家裡拿了處方,然後直奔醫院拿藥。藥品送到後,高治曉幫老人煮了碗麵,打了兩個荷包蛋,臨走時還不忘將老人的垃圾帶走。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還有一次,在醫院隔離的一位新冠患者需要手機充電器,下了單,當時沒有外賣小哥敢接這個單,只有高治曉想著對方在醫院被隔離了,有了手機充電器才能用手機與家人聯絡,於是便壯著膽子去到了醫院。

疫情爆發後,高治曉每天早上出發前,都戴好口罩,再給電動車和制服消毒20分鐘才能上路。

他配送的東西從外賣盒飯變成了成箱的飲用水、大桶食用油,還有50斤裝的麵粉大米等。疫情期間一天要跑百十公里,有時要派送六七十單外賣。

就在今年3月3日,高治曉接到外媒記者的採訪邀約,對方打算跟拍他送外賣的過程。高治曉把採訪時間約到晚上9點以後,因為他怕耽擱白天派單。

“我只是個平凡人做了平凡的事,”高治曉說,其實他也會覺得害怕、恐懼和猶豫,但他依舊選擇挺身而出,因為能幫到人,他就覺得很開心。

在被國外國內媒體報道後,高治曉自己現身留言,表示榮耀應該與大家分享,無論走到哪裡,都永遠愛著家鄉。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留言截圖,圖/“固原大城小事”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的三件事

睿媽強烈建議,做家長的應該把高治曉的故事講給孩子聽,並藉此告訴孩子三件事:

1)記住那些在此次戰“疫”中奔跑在一線的人。

他們可能是醫生,護士,也可能是警察、志願者、外賣小哥、環衛工人……

不管他們是什麼職業,我們都應該為他們獻上最深的敬意。

記得2月底的時候,國務院新聞辦召開了一場記者見面會,邀請在武漢疫情防控一線的普通工作者講述他們團結奮戰的故事。

這也是國務院新聞辦歷年所舉辦的各類發佈活動之中,最為特殊的一場。發佈桌被簡單的桌椅代替,沒有人準備講稿資料,發言嘉賓面對鏡頭時還會時常因為緊張而雙手緊握。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他們是武漢市礄口區委常委、區公安分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曉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四病區主任餘亭,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護理組組長趙培玉,外賣騎手吳輝,在疫情期間做志願者的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小學音樂教師華雨辰。

他們說:

當我們穿上這身白大褂,就時刻牢記自己神聖的使命,救死扶傷、只要我們都在,武漢就不會孤獨!

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警察,哪裡有疫情,警察就在哪裡戰鬥。

我們騎手們的工作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我們成了維繫城市正常運轉的“擺渡人”

……

他們原本只是城市森林中無比平凡的一員,如果不是因為這場疫情,仍舊還在平凡的崗位與生活中過著平凡的日常。但因為身處疫情重災區的武漢,面對隨時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他們選擇奮身而出,在艱難的疫情抗擊戰中,堅守崗位,默默付出。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志願者,圖/中新網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公交車司機,圖/中新網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鐵路工作人員,圖/中新網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環衛工人,圖/中新網

2)修正對某些職業的偏見。

相信很多人對社會底層一些職業,抱有偏見,比如外賣員。

然而,外賣騎手群體在此次疫情期間成了我們很多人的“救命恩人”。

是他們,通過辛勤勞動,保障了在家隔離者的基本飲食;是他們不懼風險,挺身而出,承擔了米麵菜蔬等賴以生存物資的代買配送服務,保障了很多家庭個人的基本生活維持。

生活從來都不易,每個職業都有它背後的辛酸和存在價值。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每個職業都是社會不可或缺的,沒有高低之分,認真與敬業才值得尊重。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節目《少年說》,一個初中生男孩講述自己的外賣配送員媽媽的故事。

在他看來,媽媽是一名認真敬業的配送員。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不尊重這份職業。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有時還會莫名給差評,甚至無理取鬧。”

沒有提前送達外賣讓客人十分不滿意,“抓著我的媽媽就讓她賠錢。”

男孩十分地心疼媽媽,因為在他眼裡,“我的媽媽,她辛辛苦苦地工作,卻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怨恨這些人。

他選擇用感恩來傳達更多的善意。給環衛工人、路人微笑,並希望“他們也對我的媽媽微笑。”他呼籲,“我希望大家都能給像我媽媽一樣的人多一些善意。”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什麼?

他的這番話讓全場同學鼓起了掌,更讓媽媽雙眼淚目了。

媽媽低著頭,眼神閃爍,其實本來內心很忐忑:“我以為他(兒子)會嫌棄我的職業。”

男孩說:“你在這個社會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很多人就是會需要有些人來扮演這些角色,為他們服務,那個為人服務的人是你,我覺得你很偉大。”

真心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為他們父母的工作感到驕傲,並且對社會上每一份辛勤工作的人,不論職業崗位,報以應有的尊重和認同。

3)榮耀屬於堅守者。

登上《時代週刊》的外賣小哥高治曉說:

這份榮耀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它屬於千千萬萬個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的勞動者。

堅持做一份工作,堅持做一件事情,堅持每一個細節……最終方能守得雲開見月明。堅持者的這份定力和毅力,應該讓孩子看到並領悟。

很多時候,孩子在堅持做一件事的時候,做到不上不下的時候,最是煎熬。

這個時候會覺得枯燥單調,可能還會有點心癢,想試試做點別的想著換方向,但其實再堅持一段時間,很多情況下,孩子會發現自己從沒選擇錯誤。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不是看到希望才堅守,而是隻有堅守才能有希望。

孩子小時是大腦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也是培養價值觀、提升情緒能力最重要的時期。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幫助孩子把堅持作為經常縈繞他/她心頭的聲音。把教會孩子克服困難堅持下去作為養育中的一項長期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