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要學習漁夫引進“鯰魚” 讓團隊“動”起來 企業“活”起來

漁夫為了保證沙丁魚的存活率,在運輸沙丁魚的水箱中會放人一兩條鯰魚。在鯰魚的刺激下,沙丁魚始終保持活力,存活率大為提高。這是著名的“鯰魚效應”。在企業的團隊建設中,管理者們要像漁夫那樣,懂得引進“鯰魚”。

“鯰魚效應”在許多企業發揮積極作用。引進能幹的人才,其他的員工就會感到緊張和壓力, “引進一個,帶動一片”,由此一來,整個團隊就會生機勃勃。

管理者要學習漁夫引進“鯰魚” 讓團隊“動”起來 企業“活”起來


可以說,刺激在企業管理中無處不在,科學的刺激方式,可以使員工受到積極的影響。因此,作為高明的企業管理者要明白,做好企業管理,要善於激活員工情緒。

在管理中盡最大可能發揮好“鯰魚效應”,努力使整個團隊始終保持在競爭狀態中,讓每個人都成為具有強烈危機感的沙丁魚。只有這樣,企業在市場上才不會被對手輕易吃掉。

我們知道,當一個人沒有危機感時就會懈怠。一個公司也一樣,如果人員長期固定不變,就會缺乏新鮮感,也容易養成惰性,缺乏競爭力。只有有了壓力,存在競爭氣氛,員工才會有緊迫感、危機感,才能激發進取心,企業才能有活力。

管理者要學習漁夫引進“鯰魚” 讓團隊“動”起來 企業“活”起來

日本的本田公司在這一方面做得極其出色,很多企業爭相效仿。起初,本田公司並沒有認識到“鯰魚效應”的作用。有一次,本田先生對歐美企業進行考察,發現許多企業的人員基本上由三種類型組成:第一類20%的精英人才;第二類是60%的普通員工;第三類是20%的落後員工。與之相比,本田先生意識到自己公司裡缺乏進取心和敬業精神的第三種人太多了。

那麼如何使前兩種人增多,使其更具有敬業精神,而使第三種人減少呢?這個問題困擾了本田先生很久。他曾想到把這些人全部淘汰,但是,仔細思考後,他認為即使把目前這一批人淘汰新招也無濟於事,這顯然不是科學的辦法。

管理者要學習漁夫引進“鯰魚” 讓團隊“動”起來 企業“活”起來

本田先生決定進行人事方面的改革,為公司引進一條“鯰魚”。本田先生首先從銷售部人手,因為銷售部經理觀念、精神已落後,其守舊思想已嚴重影響了他的團隊,嚴重影響公司的發展。經過周密的計劃和努力,本田先生終於把另一公司銷售部副經理、年僅35歲的武太郎挖了過來。

武太郎的到來,使本田公司銷售部風起雲湧,他憑著自己豐富的經驗和過人的學識,以及驚人的毅力和工作熱情,贏得了銷售部全體員工的好評,員工的工作熱情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活力大為增強。公司的銷售業績直線上升,在歐美市場的知名度不斷提高。

管理者要學習漁夫引進“鯰魚” 讓團隊“動”起來 企業“活”起來

應該說,武太郎是一條很好的“鯰魚”。本田先生對武太郎非常滿意,這不僅在於他的工作表現,而且銷售部作為企業的龍頭部門,還激發了其他部門經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活力。從此,本田公司每年重點從外部聘用一些精幹的、思維敏捷的、30歲左右的生力軍,有時甚至聘請常務董事級的“大鯰魚”。 不同“鯰魚”的到來,使公司內部再無沉悶之氣,業績蒸蒸日上。

其實我國古代就人有意識利用鯰魚效應管理團隊。三國時期,當時劉備為關羽、張飛報仇,陳兵七十餘萬兵來到吳境。吳主孫權請謀闞澤出主意,闞澤建議啟用陸遜對付蜀軍。但是當時的陸遜剛20出頭,地位也不高,很難服眾。這個建議受到老臣們的反對。

有人說陸遜只是一書生,不是劉備的對手;有人說陸遜太年輕了,難以服眾;也有人說陸遜充其量只適合治理一個郡縣。但是孫權仍然大膽啟用了陸遜。最後陸遜憑藉出色的智謀,火燒蜀軍連營七百里,大敗劉備,創造了我國古代歷史上最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管理者要學習漁夫引進“鯰魚” 讓團隊“動”起來 企業“活”起來

本田公司的事例充分說明,當一個組織的工作達到較穩定的狀態時,常常意味著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降低,“一團和氣” 的集體不一定是一個高效率的集體,這時候“鯰魚效應”將起到很好的作用。一個組織中,如果始終有幾位“鯰魚式”的人物,無疑會激活員工隊伍,提高工作業績。

我們的企業管理者如何引進“鯰魚“及保證存活並具有戰鬥力,且不會被其他種類的魚群吞噬到呢?值得我們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