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杜牧經典名篇:《阿房宮賦》原文註釋譯文!電影視角欣賞

「古文」杜牧經典名篇:《阿房宮賦》原文註釋譯文!電影視角欣賞

庚子年三月十七,傳承千年經典,汲取國學智慧

《阿房宮賦》寫於唐敬宗李湛寶曆元年(公元825年),是唐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賦體散文,當時杜牧二十三歲。文章運用了想像、比喻與誇張等手法,駢散結合,錯落有致,遣詞用字無比華美,氣勢雄健,風格豪放,思想深刻見骨,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古文之一。敬宗十六歲即位,昏憒失德,荒淫無度,鬧得朝野疑懼,無不懷有危機感。於是杜牧寫下《阿房宮賦》。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卒章顯志,顯然意在借古喻今,是在借秦始皇失敗的教訓,以警告最高統治者。但誰又能想得到?在八十多年後,唐朝覆滅了……

《阿房宮賦》開篇如電影,磅礴、開闊、凝練。“六王畢,四海一”,鋪開戰國地圖,秦國的金戈鐵馬從韓開始,迤邐向東推進,韓、魏、趙、齊、楚、燕,這些高貴悠久的諸侯國陸續淪為秦國郡縣,秦國的黑色在戰國地圖上蔓延鋪展,最終吞沒整個中原版圖。“蜀山兀,阿房出”,鏡頭轉至四川蒙茸蔥鬱的山頂,經過砍伐搬運的延時拍攝,僅剩黃土。與此同時,阿房宮的架構逐漸清晰,那是一片“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的建築,密集繁盛,迫人心神。隨後遠景掃過阿房宮周圍的驪山和咸陽,交代地形位置,並聚焦流經宮殿的渭水和樊川,然後溫柔地靠近水面,畫面隨河間浮花流入阿房宮內。善於狀物的杜牧鏡頭感極強,若在現代一定是位了不起的編劇兼導演。

“流入宮牆”後,杜牧以冷峻的筆觸條理井然地描繪煌煌建築、後宮姝麗、珍寶鐘鼎,並對秦人的暴殄天物、毫不愛惜越來越不滿。從“有不見者,三十六年”開始,到“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不滿接近爆發,最終“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在濃墨重彩地渲染宮殿繁盛後,十四字短句勾勒毀滅,彷彿厚積薄發又速朽的秦朝,起落對比鮮明,不由人不驚心動魄、扼腕嗟嘆!

「古文」杜牧經典名篇:《阿房宮賦》原文註釋譯文!電影視角欣賞

阿房宮賦

杜牧

1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wù),阿房(páng)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lí)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渦,矗(chù)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① 二川:指渭水和樊川。

② 鉤心鬥角: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緻。

③ 囷囷:曲折迴旋的樣子。

④ 霽:雨後天晴
⑤ 冥迷:分辨不清。

【譯文】

六國滅亡,秦始皇統一了天下。蜀山的樹木被伐光了,阿房宮才蓋起來。從渭南到咸陽阿房宮佔地三百多里,樓閣高聳,遮天蔽日。阿房宮從驪山向北建構,再往西轉,一直延伸到咸陽。渭水和樊水浩浩蕩蕩,水波盪漾地流入阿房宮的圍牆。每隔五步有一棟樓,每隔十步有一座閣。走廊寬而曲折,突起的屋簷像鳥嘴向上噘起。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環抱,各種建築物都向中心區攢集,屋角互相對峙。盤旋地、曲折地,像蜂房,像水渦,矗立著不知有幾千萬座。長橋橫臥在渭水上,天上沒有云,怎麼出現了龍?在樓閣之間架木築成的通道橫空而過,彩色斑斕,不是雨過天晴,哪裡來的彩虹?樓閣隨著地勢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東西方向。人們在臺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淒冷。一天之內,一宮之中,而天氣竟會如此不同。

「古文」杜牧經典名篇:《阿房宮賦》原文註釋譯文!電影視角欣賞

2 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niǎn)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yíng),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huán)也;渭流漲膩(nì),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jiāo)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lù)遠聽,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piāo)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lì),棄擲(zhì)邐(lǐ)迤(y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① 妃嬪媵嬙:統指六國王侯的宮妃。她們各有等級,妃的等級比嬪、嬙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為嬪、嬙。

② 椒蘭:兩種香料植物,焚燒以薰衣物。

③ 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中國,到三十七年(前210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這裡說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數。形容阿房宮很大,宮女等了36年都沒有見到皇帝。

④ 人:即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民為人。

⑤ 倚疊:積累。

⑥ 邐迤:連續不斷。這裡有“連接著”、“到處都是”的意思。

【譯文】

六國王侯的宮妃、女兒、孫女,辭別本國的樓閣宮殿,乘著輦車來到秦國。早晚彈唱,成為秦王朝的宮女。光如明星閃亮,是宮女們打開梳妝的鏡子;烏雲繚繞,原來是她們正在早晨梳理髮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層垢膩,原來是她們潑掉的脂粉水;空中煙霧瀰漫,是她們在焚燒椒蘭香料。如雷霆般的聲音響起使人驟然吃驚,是皇上的宮車馳過;聽那車聲漸遠,也不知駛到哪兒去了。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種姿容,都嬌媚極了,耐心地久立遠視,盼望皇帝能親自駕臨。可是有許多宮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還未見到皇帝。燕、趙、韓、魏、齊、楚收藏的財寶,聚斂的金玉,搜求的珍奇,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來,從人民那裡掠奪來的,堆積得像山一樣。旦夕之間國家滅亡,珠寶都被運進阿房宮。把寶鼎當作鐵鍋,把美玉當作石頭,把黃金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沙石,隨意丟棄,秦人看見了也不覺得可惜。

3 嗟(jiē)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zī)銖(zhū),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chuán),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縫參差(cēn cī ),多於周身之帛(bó)縷;直欄橫檻(jiàn),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ōu)啞(yā),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shù)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① 奈何:怎麼,為什麼。

② 錙銖:古代重量名,一錙等於六銖,一銖約等於後來的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細微。

③ 庾:露天的穀倉。

④ 九土:九州。

⑤ 獨夫:失去人心而極端孤立的統治者。這裡指秦始皇。

⑥ 戍卒叫

:指陳勝、吳廣起義。
⑦ 函谷舉:劉邦於公元前206年率軍先入咸陽,推翻秦朝統治,並派兵守函谷關。舉,被攻佔。
⑧ 楚人一炬:指項羽(楚將項燕的後代)也於公元前206年入咸陽,並焚燒秦的宮殿,大火三月不滅。

【譯文】

唉!一個人的想法和千萬人的想法是一樣的都想過好日子。秦始皇喜愛奢侈,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業。為什麼搜刮老百姓的財物一分一釐都不放過,揮霍時卻像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讓那阿房宮中負載大梁的柱子,比田裡的農夫還多;架起側梁的椽子,比織布機上的女工還多;顯眼的釘子,比穀倉裡的稻米還多;橫直密佈的屋瓦,比老百姓身上的衣服上的線還要多;縱橫的欄杆,比天下的城郭還多;樂器的演奏聲,比鬧市的人說話聲還多。秦統治者窮奢極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是不敢言。秦始皇卻越來越驕橫頑固。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方響應,函谷關被攻破,項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

「古文」杜牧經典名篇:《阿房宮賦》原文註釋譯文!電影視角欣賞

4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① 萬世:《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下詔曰:“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然而秦朝僅傳二世便亡。

② 不暇:來不及。

【譯文】

唉!使六國滅亡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使秦國滅亡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國統治者都能愛護本國老百姓,那麼就有足夠的力量抗拒秦國。如果秦國統治者同樣能愛護六國的人民,那麼秦就能從三世傳下去,甚至可以傳到萬世都為君王,誰能夠滅掉秦國呢?秦人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哀嘆,只好讓後世的人為他們哀嘆;後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嘆而不引以為鑑,那麼又要再讓後世的人為後世哀嘆了。

詠史·阿房宮

唐·胡曾

新建阿房壁未乾,沛公兵已入長安。

帝王苦竭生靈力,大業沙崩固不難。


傳承千年經典,汲取國學智慧。

點擊【關注】,品讀更多國學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