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絕句中的國殤之最:杜牧《泊秦淮》賞析

七言絕句中的國殤之最:杜牧《泊秦淮》賞析

【唐.杜牧】 泊秦淮

【詩作原文】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唐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晚唐傑出的詩人、散文家。他26歲時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別墅,因號杜樊川。主要作品為《阿房宮賦》《江南春絕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結為《樊川文集》。賦作的散文化傾向對後世影響較大。

【詩作賞析】

《泊秦淮》選自《樊川文集》。秦淮指秦淮河,發源於江蘇省溧水縣東北,西流經南京市入長江。河道是秦時所開,鑿鐘山以疏淮水,故名秦淮。秦淮河流經南京一段,在六朝時期兩岸酒家林立,至唐代繁華不減當年。《泊秦淮》寫客中偶感,表現了作者對國事的隱憂。

詩的首句描繪了秦淮河的夜景:月光淡淡,煙水迷濛,風景如畫。第二句敘事,補足前句,說明景色為夜泊所見。又引起下文,說明商女所唱,是因為“近酒家”才得以聽到的。從時間和邏輯順序看,應該是先泊於秦淮,然後才看到此處風景如畫。作者在結構上來了個先寫景,後敘事,這就收到了突出秦淮美景的效果。為什麼要把一個歌舞煙花之地描繪成和平寧靜的港灣呢?因為杜牧本是經邦濟世之才,他承襲了祖父宰相杜佑的遺風,“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希冀在晚唐多事之秋作出自己的貢獻。但他對政治、軍事、財賦等方面的建議,未能引起統治者的重視,他的大半生仕途生涯是在幕府和州刺史任上度過,政治上的失意促成了他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寄情聲色、頹廢放浪的生活。於是秦淮河這一風流藪澤,在杜牧筆下就成了風高浪險的仕途中的一個避風港,一個可以暫時忘懷世情的逍遙鄉。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對政治鬥爭的厭倦之情。

七言絕句中的國殤之最:杜牧《泊秦淮》賞析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詩的後半是聽商女唱後庭遺曲所引發的感慨。樂妓在酒店替客人唱歌侑觴,所唱之歌恰是產生於金陵的《玉樹後庭花》。這是耐人尋味的。陳後主苟且偷安,荒淫誤國,《玉樹後庭花》成了可恥結局的見證。詩人慨嘆唐末的統治者對前朝荒政取亡的教訓“哀之而不鑑之”,《玉樹後庭花》傳唱不衰就是明證。詩人的心也為“商女不知亡國恨”而震動:不知亡國恨反倒少一層痛苦,自己與商女相比,誰幸誰不幸真難定論。作者終於若有所悟:世事滄桑自有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個人能做的事實在太有限,大半生熱衷政治的結果是“可憐無補費精神”。

七言絕句中的國殤之最:杜牧《泊秦淮》賞析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