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杜牧:青春痴絕處,山西杏花村!

要是有人對唐詩的知名度做一個排行榜,那麼這首詩絕對能進前十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曰《清明》,作者是杜牧。幾乎所有的識字華人,皆能背誦此詩。

公元825年,即唐敬宗寶曆元年,在長安長大的杜牧,從陝西蒲城出發,踏上了去往山西的旅程,滿腦子的詩與遠方。

這一年,他23歲,風華正茂。

這一次的遊歷,杜牧先後到了山西的潞州(長治)幷州(太原)汾州(汾陽)等地。這可不是我說的,是杜牧自己說的,不相信者可去查閱杜牧留下來的著作《樊川集》,專注於唐史研究的文化學者呂世宏對之也多有論述。

風蕭蕭,雨飄飄。山一程,水一程。激情在心中燃燒,青春是團火。

杜牧為何要來山西?一是實現其政治抱負,一是探訪其曾祖父生活與工作過的地方。

唐穆宗(唐敬宗的父親)長慶元年(821年),河北三鎮再次抗旨,形成了割據勢力,朝廷無力征討。唐敬宗一即位,青年杜牧突發奇想,他要遊說駐在潞州(山西長治)的昭儀節度使劉司徒劉悟收復河北三鎮,滿懷激情地寫了封《上澤潞劉司徒書》,還專程送去。

劉悟是官場老油條,根本不把毛頭小夥子杜牧放在眼裡。沒聊幾句,直接拉黑!

出師未捷,壯志難酬,杜牧很傷心。算了,去實現第二個願望:尋曾祖父的足跡。

杜牧的曾祖父是誰?曾擔任西河郡太守多年的杜希望!此君在西河郡太守任上頗多建樹,在幹部群眾中很有威信,並且死於任上,大詩人王維的詩《故西河郡杜太守輓歌》就是歌頌杜希望的。

西河郡在哪?其實就是汾州。唐朝時幾易地名,先叫汾州,後改稱西河郡,後又複名汾州,反正都是指的今山西呂梁汾陽市這塊地方。

杜牧的曾祖父的人生很彪悍,祖父杜佑則更厲害,官至宰相,撰有《通典》二百卷,考溯了歷代典章制度。杜牧的父親與伯父也都在京城長安為官,家宅正居長安城中心的安仁坊,顯貴無比。

杜牧一出生就是錦衣玉食,妥妥的官四代。

對於自己的家族,杜牧一直頗為自得,他曾寫詩誇耀家中的萬卷藏書,很不低調。

正是由於有如此身後的家學底蘊,才會有以後驚豔了時光的杜牧。

要到汾州,須先經過幷州(太原),再從並汾路去往目的地汾州。

在幷州,杜牧寫下了慷慨悲涼的《邊上聞笳三首》:“何處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鳥沒狼煙。遊人一聽頭堪白,蘇武爭禁十九年……”

杜牧的另一首詩《幷州道中》,寫於幷州通往汾州的並汾路上。此時,是早春,此詩表達的是旅人的悽苦之情。

清明快到了,汾州就在前方!於是,一首傳唱千年、經久不衰的偉大詩歌即將誕生!

這首詩,只能誕生在汾州(今山西汾陽),因為只有此地,才有冠絕天下的美酒。只有如此醉人的美酒,才能催生出這樣偉大的作品。

杜牧在到達汾州境內時,時值清明,細雨如夢,雨絲中似乎夾帶著淡淡的酒味——與詩詞同屬一脈的清香。

汾州的杏花村,是中國酒的故鄉。此地盛產的汾酒,歷史極其久遠,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

正史《北齊書》中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信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宋《北山酒經》記載“唐時汾州產幹釀酒”,說的都是汾酒。

杜牧詩興大發,突口而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生動的鄉村民俗水墨畫。

很多人從這兩句中讀出了一種清愁,而我則讀出了一種清歡。

人間至味是清歡。

接著杜牧又吟出了後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兩句更妙。《紅摟夢》裡大觀圓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裡體會脫化而來。

杜牧:青春痴絕處,山西杏花村!

大師就是大師,信手拈來一則中國最早的酒廣告,詩賴酒興,酒借詩名,一千多年來被人們廣為傳誦,成就了汾酒的大名,也昇華了杜牧的青春悸動。

杜牧喜飲酒,汾州杏花村的美酒一定讓他大過其癮。當青春遇到美酒與美景,猶如金風玉露一相逢,迸發出了陶醉其中的痴絕之情,永遠揮之不去。

杜牧的這首《清明》詩,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妙趣無窮。比如,可改為三言詩:“清明節,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

又可將其壓縮成五言:“時節雨紛紛,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改為一首詞也絕無問題:“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可改成一出精巧古雅的戲曲小品:

時間:清明時節

佈景:雨紛紛

地點:路上

(幕啟)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誕生一千餘年來,直至1980年,歷代文人雅士從來沒有任何爭議,詩中所指地就是山西汾州(今汾陽)杏花村。然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全國出現了好幾個地方跳出來說杜牧筆下的杏花村在他們那裡,如同六耳獼猴說它才是孫悟空一樣。

結果自然是誰也爭不走,無論是杜牧的一生遊歷、文學軌跡,還是創作環境、水土氣候,都決定了他筆下的杏花村只能在山西汾陽。

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山西杏花村的汾酒不間斷傳承在數千年之上,至今生機勃勃,為白酒巨頭之一。“酒家何處有”的要害是酒家,那些不產酒還好意思爭杏花村名號的地方,表現得太沒文化了,不說他們也罷。

一首好詩,一罈汾酒,定格了杜牧的青春歲月,在歷史的地平線上,他遠隔千年的背影,正越來越清晰,成為了所有中國人的文學記憶和田園詩酒情懷!(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