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手機是否願意與華為合作開發鴻蒙系統?有沒有可能成立聯盟?

國內手機廠商大部分沒有操作系統和處理器等方面的核心技術,為了生存,在華為鴻蒙並沒成熟之前,不可能貿然選擇站隊到華為一方而放棄Google一方。

由於歷史原因,我們國家很多先進科學技術方面都落後於歐美,雖然經過近幾十年的奮發圖強在很多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我們欠賬太多,短時間很難補齊。比如芯片方面,去年老美就拿中興小試牛刀了一把,僅僅是斷供芯片就讓中興這樣有著十幾萬員工的大廠瞬間“休克”,全公司停工長達89天,最終中興不得以不更換管理層,繳納13億美元罰款等屈辱條件,換得事件的一個了結,但是經此一事件,中興可謂是“傷筋動骨”,之後丟單和爽約等“副作用”更是侵襲著中興。

國內手機是否願意與華為合作開發鴻蒙系統?有沒有可能成立聯盟?

另外就是軟件方面,特別是手機操作系統。如上圖所示,全球手機操作系統份額幾乎被來自美國的三個系統瓜分,比如Google的安卓在全球的份額是59.1%,蘋果iOS在全球的份額也達到了39%,而微軟的windows系統佔了很小的份額1.5%。

國內手機是否願意與華為合作開發鴻蒙系統?有沒有可能成立聯盟?

老美也知道,2018年華為手機年銷售量已經超過2億部,而今年一季度華為的銷量大漲44.5%,躍居全球第二名,超越美國的蘋果手機,而這麼多華為手機全部使用的是美國Google公司的安卓操作系統。眼看華為在芯片自研和其他半導體備貨方面都準備非常充足,美國禁令短期對華為傷害不明顯,於是美國祭出禁用操作系統的毒招,想以此來卡住華為的脖子。

國內廠商此時不敢也不能高調地與華為站在一起

經歷“中興事件”之後,一方面讓國產手機廠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另外一方面明白不能跟美國和美國公司硬槓,現在國內公司的實力真不允許,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像華為那樣硬氣。

國內手機是否願意與華為合作開發鴻蒙系統?有沒有可能成立聯盟?

5G來臨之際,中國的四大手機廠商華為、OPPO、VIVO和小米當中,只有華為用上了自研的5G芯片推出5G手機,而且手機廠商不得不求助購買美國高通公司驍龍855+X50的芯片。肯定很多人想說為什麼不買其他的家的芯片,不好意思,還真沒有。迄今為止全球能推出5G芯片的只有高通、華為、三星、MTK和紫光展銳,除了高通、華為和三星,國內廠商要買芯片只能買紫光展銳和MTK,但是他們的芯片可能還在PPT狀態。

在手機行業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一時的掉隊可能永遠就掉隊了,所以國內這些手機廠為了能搶著推出5G手機,哪個能離開美國高通公司?除了芯片,手機操作系統也是同樣的情況,國內手機廠商無一例外沒有真正自己的操作系統,各家手機廠商五花八門的系統都是在安卓系統的基礎上,換了一個門臉,或者說,安卓系統是一個毛坯房或者簡裝房,各家手機廠商拿來之後,砸牆的砸牆,砌牆的砌牆,最後粉刷一遍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外表光鮮,骨子裡離不開的安卓的系統。

當下這個局面,很多手機廠商為了過的好一點,巴不得能進入安卓系統每一版第一批適配廠商的大名單,所以,不大可能有廠商明確站出來,要選擇站到華為一方。

華為鴻蒙能否與安卓和iOS一起成就三足鼎立?

國內手機是否願意與華為合作開發鴻蒙系統?有沒有可能成立聯盟?

全球手機市場已經被安卓系統和iOS系統壟斷,形成了蘋果陣營和安卓陣營。之所以這兩個系統已經強大到針扎不進去,水潑不進去的地步,是因為它們有著數以億計的用戶群體和數以百萬計的應用生態,這樣龐大的生態是維持安卓和iOS的地位的最大壁壘。

現在要去開發一個全新的系統,從這兩大操作系統虎口奪食,難度相當大。2012年諾亞方舟的一個座談會上,華為就計劃啟動自研操作系統這一宏偉戰略目標,隨著老美步步緊逼,華為不得不將操作系統的研發拿上臺面並肯定在今年推向商用。華為鴻蒙能否與安卓和iOS一起成就三足鼎立,下面幾點必須要做到:

1、鴻蒙系統必須開源。華為鴻蒙能夠更安卓競爭,必須讓更多學習瞭解它,開源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鴻蒙系統架構,優缺點,還能基於系統做一些開發;

2、應用生態。安卓和iOS之所以強大到“無人能敵”,強大應用生態鏈就是最好的辦法,從現在曝光的信息來看,華為鴻蒙支持現有安卓系統重編譯即可,而且處理應用效率更高;

3、系統兼容性。能否讓更多的用戶,包含華為手機其他安卓手機,使用和接受鴻蒙系統,那必須先要支持對安卓系統的兼容性,就是我們常說的刷機,通過工具就可以自行刷機,把原有的安卓系統刷到鴻蒙系統;

4、跨硬件平臺支持。從現在的消息看,華為鴻蒙已經在跨平臺性方面規劃的要比安卓系統好很多,因為鴻蒙系統不但可以支持手機,還可以支持很多智能家居和智能家電等。

綜上所述,現在就要求國內手機廠商跟華為上一條船,無疑會得罪和驚動老美這些具有核心技術的公司,會讓國內這些手機廠商陷入困境。一套成熟手機操作系統的成長史肯定佈滿荊棘,希望華為能夠儘快披荊斬棘,兼容好手機硬件和應用後,國內廠商再跳進來,這樣才是對我們最有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