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養生,對皮膚和身體健康更有益

古代所指的秋天,是指從“立秋”之日起,其間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的前一天止定為秋季。

秋季如何養生,對皮膚和身體健康更有益

秋涼秋收為秋季的氣候特點。

一年四季有寒熱溫涼的變化,而寒熱溫涼的變化是由一年中陰陽消長形成的。在秋分之日,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晝夜均,寒暑平,陰陽相持。但此日後,陰氣漸長, 陽氣日消。在這陰氣始下, 暑熱漸退,陽氣日衰,秋意漸濃。

在萬物成熟的秋季裡,人體必須發生與之相應的反應,做到“人與天地萬物相應",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秋季如何養生,對皮膚和身體健康更有益

秋季如何飲食調節?

秋季飲食調養應貫徹 “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冬養陰”是根據秋季自然界與人體陰陽消長,氣機升降,五臟盛衰的不同時間的特點狀態而制定的養生原則。

燥為秋天的主氣,一般稱為“秋燥” 。

秋燥為萬物成熟、收穫提供了有利的時機。但秋燥氣清肅,性乾燥,也常常使人津液減少,從而導致口唇乾燥,鼻乾嚥幹,皮膚乾燥,大便乾結等。因此,秋季飲食調養應以滋明潤燥,清潤片酸.,溫涼調配和清淡新鮮為主。以達清肺、補肝、健脾之目的。

秋季如何養生,對皮膚和身體健康更有益

秋季飲食應養肺

肺主秋,肺屬金,金旺於秋。

《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裡說: “肺者為陽中之太陽.通於秋氣。”這就說明了肺臟與秋天的氣候相互適應。

秋天以乾燥為主要特點,氣候肅殺,乾燥,容易患鼻幹喉痛、咳嗽胸痛等疾病。所以,秋天飲食調養要貫徹《黃帝內經》提出的“秋冬養陰” 即養肺的原則,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芝麻、菠菜、藕、梨、甘蔗、豆漿、蜂蜜、烏骨雞、鴨蛋、豬肺、銀耳、燕窩、龜肉等,以防秋燥傷陰。

秋季如何養生,對皮膚和身體健康更有益

秋季飲食宜省辛增酸

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說:"秋七十二日,宜增辛省酸,以養肝氣。" 意思是說, 秋天要少吃辛味食品,多吃些酸為食物,以補養肝氣。多吃些蘋果、石榴.、山楂、檸檬、葡萄、楊桃、芒果、柚子等水果和番茄等,以增加肝臟功能,達到補肝之目的。

秋季如何養生,對皮膚和身體健康更有益

秋季早餐宜食粥

炎熱多雨的夏季過去之後,接踵而來的便是涼爽乾燥的季節。夏去秋來,季節交替,熱涼交替。因此,秋季,特別是初秋時節,天氣仍然比較熱,空氣潮溼,溼熱交蒸,脾胃內虛,抵抗力減弱。如果秋季不能攝其飲食,適其寒溫,則極易損傷脾胃之陽氣。所以,中醫養生學家主張應多食一些溫食,特別是秋季每天早晨多吃些粥,是大有益處的。粥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

秋季如何養生,對皮膚和身體健康更有益

秋季宜多喝湯

燥為秋季的主氣,燥邪最易傷人津液,傷肺陰液,而致口乾咽燥,乾咳無痰,皮膚乾澀,大便秘結等。因此,秋季飲食要以滋陰潤燥為中心。在飲食調配上,每日中、晚餐均應配有湯。 因為秋季食湯,一方面可以滲溼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 秋季常喝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鯽魚山楂湯、鰱魚頭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等。

秋季如何養生,對皮膚和身體健康更有益

晚秋進補需滋陰防燥

秋季,特別是深秋時節,人的陰氣盛於外而陽氣伏於內。人體精氣開始封藏,進食滋補食品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儲藏,有利於改善五臟六腑功能,以增強體質,為寒冷的冬季打好營養基礎,做好物質準備。

因此,晚秋時節是中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患者食補的大好時機。進補應以滋陰防燥為主,,適應秋季收藏的自然規律。 以防陰氣內虛,保持陰陽平衡,不宜進補大溫大熱食物。

秋季平補食物有: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雞肉、鴨肉,鯽魚、豬蹄、南瓜等。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補點山藥,扁豆等,以健脾補胃,生津益氣。

秋季如何養生,對皮膚和身體健康更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