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养生,对皮肤和身体健康更有益

古代所指的秋天,是指从“立秋”之日起,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的前一天止定为秋季。

秋季如何养生,对皮肤和身体健康更有益

秋凉秋收为秋季的气候特点。

一年四季有寒热温凉的变化,而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在秋分之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持。但此日后,阴气渐长, 阳气日消。在这阴气始下, 暑热渐退,阳气日衰,秋意渐浓。

在万物成熟的秋季里,人体必须发生与之相应的反应,做到“人与天地万物相应",才能确保身体健康。

秋季如何养生,对皮肤和身体健康更有益

秋季如何饮食调节?

秋季饮食调养应贯彻 “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冬养阴”是根据秋季自然界与人体阴阳消长,气机升降,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的特点状态而制定的养生原则。

燥为秋天的主气,一般称为“秋燥” 。

秋燥为万物成熟、收获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但秋燥气清肃,性干燥,也常常使人津液减少,从而导致口唇干燥,鼻干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因此,秋季饮食调养应以滋明润燥,清润片酸.,温凉调配和清淡新鲜为主。以达清肺、补肝、健脾之目的。

秋季如何养生,对皮肤和身体健康更有益

秋季饮食应养肺

肺主秋,肺属金,金旺于秋。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 “肺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秋气。”这就说明了肺脏与秋天的气候相互适应。

秋天以干燥为主要特点,气候肃杀,干燥,容易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疾病。所以,秋天饮食调养要贯彻《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 即养肺的原则,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菠菜、藕、梨、甘蔗、豆浆、蜂蜜、乌骨鸡、鸭蛋、猪肺、银耳、燕窝、龟肉等,以防秋燥伤阴。

秋季如何养生,对皮肤和身体健康更有益

秋季饮食宜省辛增酸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说:"秋七十二日,宜增辛省酸,以养肝气。" 意思是说, 秋天要少吃辛味食品,多吃些酸为食物,以补养肝气。多吃些苹果、石榴.、山楂、柠檬、葡萄、杨桃、芒果、柚子等水果和番茄等,以增加肝脏功能,达到补肝之目的。

秋季如何养生,对皮肤和身体健康更有益

秋季早餐宜食粥

炎热多雨的夏季过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凉爽干燥的季节。夏去秋来,季节交替,热凉交替。因此,秋季,特别是初秋时节,天气仍然比较热,空气潮湿,湿热交蒸,脾胃内虚,抵抗力减弱。如果秋季不能摄其饮食,适其寒温,则极易损伤脾胃之阳气。所以,中医养生学家主张应多食一些温食,特别是秋季每天早晨多吃些粥,是大有益处的。粥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秋季如何养生,对皮肤和身体健康更有益

秋季宜多喝汤

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最易伤人津液,伤肺阴液,而致口干咽燥,干咳无痰,皮肤干涩,大便秘结等。因此,秋季饮食要以滋阴润燥为中心。在饮食调配上,每日中、晚餐均应配有汤。 因为秋季食汤,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 秋季常喝的汤有: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山楂排骨汤、鲫鱼山楂汤、鲢鱼头汤、赤豆鲫鱼汤、鸭架豆腐汤等。

秋季如何养生,对皮肤和身体健康更有益

晚秋进补需滋阴防燥

秋季,特别是深秋时节,人的阴气盛于外而阳气伏于内。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储藏,有利于改善五脏六腑功能,以增强体质,为寒冷的冬季打好营养基础,做好物质准备。

因此,晚秋时节是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患者食补的大好时机。进补应以滋阴防燥为主,,适应秋季收藏的自然规律。 以防阴气内虚,保持阴阳平衡,不宜进补大温大热食物。

秋季平补食物有: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鸡肉、鸭肉,鲫鱼、猪蹄、南瓜等。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补点山药,扁豆等,以健脾补胃,生津益气。

秋季如何养生,对皮肤和身体健康更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