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的”調包計“,就是賈母批的”掰謊計“

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我只在第一次的時候讀完了全本,那個時候年紀比較小,但是也看得出後四十回和前面八十回差別太大。後來才知道,後四十回是別人續寫的。

後四十回不合理的地方很多,比如王熙鳳變得像迎春一樣懦弱無能,賈母對黛玉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賈府沒有樹倒猢猻散反而“蘭桂齊芳”,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吐槽好。

有人說,後四十回也不是全無亮點嘛,那“黛玉焚稿”一回的”調包計“就寫的不錯。

《紅樓夢》裡的”調包計“,就是賈母批的”掰謊計“

87版紅樓夢 林妹妹和寶姐姐

我覺得“調包計”是三流小說才會使用的橋段。且不說薛家願不願意讓寶釵頂著別人的名頭嫁人,就是寶釵自己的自尊心也受不了啊。寶玉說她像楊妃一樣體豐怯熱,她登時大怒;寶玉捱打以後,薛蟠說她行動護著寶玉,寶釵氣得哭了一整夜。這樣一個要強的姑娘,恐怕是不會同意“調包計”的。

退一萬步說,即使薛家真的同意配合“調包計”,如果黛玉不是恰好在寶玉和寶釵成親的那一天魂歸離恨天,他們怎麼辦呢?

如果黛玉提前夭折了,這麼大的事,寶玉再傻也肯定會知道,人都沒了,調包計也就無法實施了。總不能有人神機妙算未卜先知,算到黛玉哪天要魂歸離恨天吧?畢竟結婚這麼大的事,肯定是要提前定好日子下帖子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吧?難不成還能時時刻刻盯著黛玉,發現哪天不行了現準備?

如果黛玉沒死呢?說好了把林妹妹嫁給寶哥哥,寶哥哥回頭一看貨不對版,直接找正版的去了,怎麼收場?總不能說娶了黛玉,卻和寶釵過日子吧?而且當初紫鵑撒謊說要林黛玉要回老家,寶玉就變得痴痴呆呆,好一陣鬧騰,婚嫁這樣的大事,恐怕會掀起更大的風波。

這個調包計,就是賈母批的”掰謊計“,根本行不通。

從書中的線索,我覺得寶釵黛三人的結局肯定是黛玉夭亡在先,人死如燈滅,寶玉也無可奈何,最後還是娶了寶釵,但又出家為僧,沒有和寶釵相伴一生。

心上人去世後,寶玉會再娶他人,在五十八回中就有暗示:

他(藕官)竟是瘋傻的想頭,說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雖說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場,皆是真正溫存體貼之事,故此二人就瘋了,雖不做戲,尋常飲食起坐,兩個人竟是你恩我愛。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後來補了蕊官,我們見他一般的溫柔體貼,也曾問他得新棄舊的。他說:‘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說可是又瘋又呆?說來可是可笑?”寶玉聽說了這篇呆話,獨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是歡喜,又是悲嘆,又稱奇道絕。

而黛玉的命運,應該和香菱有些相似。

《紅樓夢》裡的”調包計“,就是賈母批的”掰謊計“

87版紅樓夢 寶黛二人同讀西廂

香菱小時候被拐,長大了被薛大傻子看上了,打死了馮淵後把人搶走了。受過甄家恩惠的賈雨村卻貪贓枉法、趨炎附勢,不但不施以援手,反而把她往火坑裡推了一把。

黛玉呢,母親去世以後就在賈府長大,有了情投意合、青梅竹馬的表哥寶玉。但是後期賈家遇上了過不去的坎,正好有權貴看上了黛玉,極有可能是賈雨村為了攀附新的靠山,在背後推波助瀾,導致賈府這麼一個大家族,竟需要黛玉嫁人來化解危機。如此一來,賈府的當家人也顧不上寶貝疙瘩賈寶玉的感受了,只能安排黛玉嫁人,結果黛玉因為傷心過度,加上身體過於孱弱,終於淚盡而亡。

前文有暗示,黛玉住在瀟湘館,匾額為“有鳳來儀”,起詩社的時候偏偏又叫“瀟湘妃子”,但是“佔花名”一回,李紈又說她“不得貴婿”,寶玉祭奠金釧兒,她又說:

“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裡祭一祭罷了,必定跑到江邊子上來作什麼!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裡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

所以,看上黛玉的人,權勢滔天,賈家根本沒有架招之力,就像馮淵無力與薛蟠對抗。但是黛玉此生為還淚而來,不可能嫁人,所以淚盡而亡。

此時賈家應該沒有衰落的的太厲害,還有賈母庇佑,還有親戚幫襯著,寶玉呢,應該就在幾乎成了荒園的大觀園裡的蘆雪庵出了家。

寶玉這一次出家是不徹底的,後期還了俗。應該是王夫人薛姨媽一干人藉口給病重的賈母沖喜,說服了寶玉和寶釵成親。

《紅樓夢》裡的”調包計“,就是賈母批的”掰謊計“

87版紅樓夢 寶姐姐

可惜這次沖喜應該沒什麼用處。因為賈母本身就不喜寶釵,加上賈府的沒落,黛玉夭亡,打擊太大,沖喜不成,賈母反而去世了。

寶玉作為晚輩,應該給賈母守孝,所以二人應該沒有圓房,或者成親時間很短,寶釵還沒有身孕就開始守孝了。

失去了賈母這個靠山,衰微的賈家經不起一點風吹草動。而根據前文的暗示,甄家的“小榮枯”可知,賈府在第一次風波過後,並沒有徹底敗落,但是厄運很快再次降臨,這一次打擊讓苟延殘喘的賈府徹底敗落,四大家族也一損俱損,求告無門了。鳳姐這樣一個厲害人物,都護不了自己女兒巧姐的周全,竟然被賣到煙花柳巷,靠劉姥姥搭救才逃出生天。

當然,其他人的結局也好不到哪去,或打、或殺、或賣,曾經富貴,變成了過眼雲煙,曾經的主子小姐,淪落成了乞丐。再次經歷磨難的賈寶玉,終於大徹大悟,真的出了家。寶姐姐年紀尚輕,自此卻獨守空房。

不知道寶玉還記不記得當年寶姐姐給他念的一支寄生草:

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