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盤點七夕節的那些事兒

七夕節的由來和經過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與西漢,鼎盛於宋。因是慶祝情人們在一起的節日,所以又被稱為"東方情人節"。

七夕節的由來,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漢書·地理志》中就記載了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星象:"粵(越)地,牽牛、婺女之分也"。每年七月初七這一天,牛郎織女便會在鵲橋相會,若是在這一天天空降下淅淅瀝瀝的小雨,則被視為牛郎織女見面後喜極而泣的淚水,是比較好的徵兆。

在古代,七夕節是年輕女子們的專屬節日。未出閣的女子都要向織女"乞巧",她們希望以此來獲得聰慧的大腦和一雙靈巧的手。乞巧方式大致分為三種,即穿針乞巧、喜蛛乞巧和投針驗巧。穿針乞巧,是女孩們圍坐在一起,用五色絲線穿針,速度快者為勝。喜蛛乞巧,就是在七夕節的晚上,將瓜果放於庭院裡,有蜘蛛結網則巧,結網密則巧多。投針驗巧則是穿針乞巧的變體,是說在七夕中午,把針投在水面上,根據日影來判斷拙劣,能成花鳥雲獸影的,就視為得巧。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盤點七夕節的那些事兒

有關七夕節的詩句

古詩詞中描寫七夕節的作品也有很多。詩人們基於自己對情人的愛戀而抒發內心深情,或追思傳統感慨而發,或讚美牛郎織女美麗的愛情故事,或感慨自己令人心痛的愛情經歷。七夕節,成為了詩人們情感寄託的一部分。

唐代杜牧的《秋夕》,意境悠遠且浪漫:"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在七夕節如水的夜色裡,和心愛的人並肩而坐,仰望星空。浪漫之情,不言而喻。

秦觀的《鵲橋仙》,倒是道出了愛情的較高境界:"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真正真摯的愛情,不會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阻隔而消減。真正相愛的愛人,也是不在乎距離的長短。心若在一起,在哪裡都是陪伴。

既有花開花落,也會有相聚分離。范成大的一句:"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短暫的相逢喜悅,又要分離,分佈而後平添了不少愁苦,倒想著,如果一開始就不見,會不會就不這麼難受了。所用之情,細思可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盤點七夕節的那些事兒

當今社會年輕人們的七夕節

現在的年輕人們過七夕,自然是少去了之前一些繁瑣的禮俗。男女朋友之間,手挽著手逛商場或是來一頓浪漫的燭光晚餐,精心準備的禮物,出乎意料的驚喜,似乎是年輕人們在七夕最常做的事情。

只要兩個人在一起,不論在哪都很快樂。在我看來,最好的愛情不過是,男女雙方各自獨立,都有自己的圈子,自己一個人也能生活得很堅強,但提起對方的名字,心中便多了一份踏實和溫暖,想給對方的愛多一點。互為盔甲,一同歡喜。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盤點七夕節的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