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玻璃渣裡找糖果,陰冷黑暗中尋柔情!

《羅生門》這本書,在很多人眼中,是陰暗、恐怖和悲觀主義小說集的代名詞,一看到"羅生門"這三個字,人們的腦海裡首先會浮現出屍橫遍野、黑暗無邊、互相殘殺等場景。

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厭世、憎惡醜陋人性的情感。


《羅生門》:玻璃渣裡找糖果,陰冷黑暗中尋柔情!

這本書,是日本文學大家、以短篇小說聞名於世的芥川龍之介所著。他的小說多取材於日本傳說和中國的古典文學,小說中的人物、故事情節,多陰暗乖張、荒誕離奇。


《羅生門》一共收錄了六篇小說和一篇隨筆。書中寥寥幾篇作品,就道盡人世間的善惡美醜,寫盡人世間的眾生百態。書中有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曾感受過的真實,也有我們聞所未聞的虛擬世界中的魔幻。


整部作品讓人總體感覺暗黑和沉重,但是,在作品的主調之外,書中還有一些小說,如《山藥粥》和《河童》,它們隱藏了一些不易被人察覺的"額外"的柔情。


若能仔細體會,你會發現,它們不僅僅表達了對世俗的嘲諷,其實還飽含對追求生活的光明、渴望擁有真摯情感的嚮往之情。


《羅生門》:玻璃渣裡找糖果,陰冷黑暗中尋柔情!

01.有熱愛,生活就有光明

《山藥粥》這篇小說,對比前面篇章中的《羅生門》、《竹林中》以及《地獄變》,給人一種終於回到塵世、從黑暗中抽離的快意。


在《山藥粥》的故事裡,作者從一開始就刻畫出一位"只是為了讓人戲耍和羞辱而生在世上"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是某位五品武士(文中簡稱"五品"),是一個其貌不揚的小人物。無論周圍的人對他如何熟視無睹,如何捉弄他,甚至對他惡作劇——"把他的竹筒酒喝掉後另灌上尿",他都無動於衷。甚至,連孩子們都可以欺負他。


《羅生門》:玻璃渣裡找糖果,陰冷黑暗中尋柔情!

我們不由得對五品惻隱之心氾濫。感覺他好可悲、好可憐,甚至覺得也許他連什麼是可悲,什麼是可憐都不知道。在作者的筆下,他應該是一個被生活壓迫到麻木不仁生活無望的人。


他的結局應該是和孔乙己一樣,一直被世人嘲笑、戲弄,最後黯然離場。


但是小說卻在這時給讀者帶來驚喜,五品黑暗生活中的光明出現了。"五品從五六年前開始就對山藥粥異常執著"、"像五品這樣的人物,只有在一年一度大擺宴席的時候才能品嚐得到。"原來,能夠飽飲山藥粥是他畢生的願望。


《羅生門》:玻璃渣裡找糖果,陰冷黑暗中尋柔情!

小說看到這裡,讀者的心情豁然開朗。五品並非已如行屍走肉,他的生活並非都是苦悶。他還有追求,他還有生活的希望。雖然只是一碗山藥粥,卻足夠支撐著他一直生存下去。


是的,只要還有所熱愛,生活就會永遠充滿光明!


小說最後,一直特別悲催的五品,一直被世人蔑視的五品,竟真的實現了"飽飲山藥粥"的願望!


儘管實現這一願望的過程讓他再次經歷了人們的捉弄和嘲笑,但是於五品而言,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至此,五品的人生達到了巔峰,"他為終於不用再喝山藥粥而感到安心"!


《羅生門》:玻璃渣裡找糖果,陰冷黑暗中尋柔情!

想不到,在《羅生門》這樣的小說集裡,還能看到這種溫暖人心的故事。看似講述五品的卑微懦弱,實則頌揚他的勇敢執著。不讓他以悲劇的身份結束,其實就是一種祝福。


這是否也是作者冷酷外表下隱藏的另一種真實情感。他並非像世人眼中看到的那般憤世嫉俗,他其實願意相信也願意祝福,不論多卑微的小人物也會迎來他們的春天。


與書中的前幾篇小說對比,《山藥粥》給人一種似乎換了一個作者的錯覺。小說敘事風格突變,從低沉、抗爭、恐怖、黑暗,到輕快、明朗、古典風格凸顯,敘事風格頗有魯迅先生的味道。


《羅生門》:玻璃渣裡找糖果,陰冷黑暗中尋柔情!


02.缺失的真情,在魔幻世界中尋找


在《河童》的描寫中,作者走的是"都市魔幻小說"的路線。描寫的是"我"誤入河童(日本妖怪傳說中的一種動物)的世界,從此,在那個世界裡與所有的河童一起同命運、共呼吸的真情故事。


河童的世界很奇特:他們的身材像兒童,他們國家裡的道德倫理、法律法規、生活習性等都與人類社會大相徑庭,很多事情都讓人難以接受。比如家庭成員之間以相互折磨對方為唯一樂趣、可以依據職工屠宰法宰殺同類、國家每個月有七八百種新機器的發明、誘使犯罪的動機一旦消失就不能處罰等等。


《羅生門》:玻璃渣裡找糖果,陰冷黑暗中尋柔情!

其實,河童這些在人類看來怪異的行為,大多是人類潛意識裡想做但是卻又不能做的事情,作者利用假想的世界,把這種感情抒發出來,是對人類社會的一種諷刺和抗議。但是,作者寫這篇小說的重點不在於此。


故事後來講述到,“我”在那裡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是想盡辦法回到了人類社會。

迴歸後,"我"說過一句話——"和我們人類相比,河童其實是很乾淨的東西",明面上的意思是河童愛乾淨,實則一語雙關,譏諷人類太複雜太陰暗,沒有河童那麼單純善良。這也是為“我”為何與河童之間感情牢固作鋪墊。


《羅生門》:玻璃渣裡找糖果,陰冷黑暗中尋柔情!

迴歸人類社會的“我”,竟然開始思念河童、想念河童國,想回去——"我當時感覺,河童國好像才是我的故鄉。"這才是《河童》小說的中心思想所在。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對河童們產生了親人般的感情,視河童國為自己的故鄉。


河童與"我"之間的感情,應該是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缺少的,並十分渴望的一種能夠互相信任、互相依賴、相互陪伴的珍貴的感情。所以,在小說中,作者不惜運用很多篇幅來描述在河童國生活的點點滴滴,描寫"我"與河童國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的河童們朝夕相伴的一言一行。


小說最後,作者說"我"不會厭世,"只要河童們經常來看望我"!用孩童般的語氣,強調了"我"生存的希望,來源於河童們的真情!


誰說作者只會厭世冷酷,其實,他也渴望人世間的真情!還好,至少在小說裡,他已經得到他想要的。


《羅生門》:玻璃渣裡找糖果,陰冷黑暗中尋柔情!

03.本書中的其他彩蛋


在《河童》的第十五節中,有一個有趣的情節。

靈異協會會長以及十七名會員,協同靈媒和普夫人一起調查詩人託庫的靈魂,雙方之間的對話詼諧有趣。當看到"會長配庫先生此時提醒我方十七名會員,現在是靈異協會的臨時調查會,而不是評論會時。"讓讀者感覺既詭異又可愛,令人忍俊不禁。


果然,偉大的作家,他們的靈魂裡,都有有趣的一面!


書中會涉及一些名人或者典故,在頁面的頁腳處還會標註一些相關的註釋。不僅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還能拓寬讀者的知識面,可謂一舉兩得。


本書最後一篇作品《侏儒的話》,是一篇隨記合集,是作者思想精華的寶典。它的內容包羅萬象、精彩紛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左手哲學右手雞湯,幾乎每一句話都能使你從中受益!


《羅生門》:玻璃渣裡找糖果,陰冷黑暗中尋柔情!

《羅生門》,是一本集合了恐怖小說、推理小說、寓言故事、諷刺小說、魔幻小說、隨記為一體的小說集。它折射社會的陰暗面,批判人性的醜惡,又不失柔情與趣味,值得您慢慢品鑑!


作者簡介:吖噠阿達齊,資深劇蟲,熱血書蟲!喜歡聊天,熱愛閱讀與寫作。渴望寫出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願竭盡所能為您推薦好書、好劇。歡迎常來坐坐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