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最炫技作品,跟《羅生門》類似,主角出場到退場只有兩個章節


金庸最炫技作品,跟《羅生門》類似,主角出場到退場只有兩個章節

金庸的小說可謂是武俠小說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其作品多次搬上屏幕,從江湖恩怨到國仇家恨,有多少人的武俠夢是從金庸開始的,在我們心中,金庸寫的小說似乎部部精彩,但《雪山飛狐》卻被認為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雪山飛狐》的江湖恩怨

《雪山飛狐》最初是1956年金庸在《新晚報》連載的,這是金庸的第四部小說,前三部小說讓他聲名大噪,稿子供不應求。這是金庸對武俠小說已經駕輕就熟,就在《碧血劍》完稿後他就有了關於新小說的靈感,《雪》在他腦海裡逐漸形成。

金庸最炫技作品,跟《羅生門》類似,主角出場到退場只有兩個章節

在小說裡陶百歲和陶子安父子在雪山下挖得一個封有寶物的鐵盒,平通鏢局總鏢頭熊元獻、曹雲奇等各方勢力所屬皆來搶奪,亂戰之際眾人被一位面貌醜陋和尚寶樹挾持到玉筆峰山莊。玉筆峰山莊內,莊主邀請眾人一同等待有"雪山飛狐"之稱的胡斐,但在玉筆峰下眾人又紛爭再起,再次開始爭奪鐵盒,直到寶樹略勝一籌奪得鐵盒。

寶樹把鐵盒打開,正是闖王李自成的寶刀,隨後寶樹、曲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等人講述起了寶刀的來歷。奇怪的是幾人的講述中皆有出入,意外牽扯出了一場持續了兩百多年的不虞之隙。

借鑑還是"融梗"?

與《射鵰》等小說不同,金庸並非用上帝視角把故事灌輸給讀者,而是借寶樹、苗若蘭、平阿四、陶百歲四人之口,從不同的視角來揭開這件武林舊事的面紗,過去的真相猶如拼圖一樣逐漸被補齊。

金庸最炫技作品,跟《羅生門》類似,主角出場到退場只有兩個章節

"遼東大俠"胡一刀和"打遍天下無敵手"苗人鳳同為闖王手下胡、苗、範、田四大護衛的後代,他們同為英雄豪傑,兩人之間惺惺相惜亦敵亦友,卻因祖輩恩怨最終以悲劇收尾。金庸的藝術處理讓讀者作為事件的旁觀者,能清晰判斷出角色敘述的可靠性,有一種"真實立體"的閱讀體驗。

這種寫法是《雪山飛狐》最受爭議的一點,這和"羅生門體"結構相差無幾。《羅生門》是1950年美日聯合出品的電影,他是說在12世紀的日本平安京發生了武士被殺死、其妻子被侮辱的惡性事件。武士妻子真砂、路過目擊兇案的樵夫、嫌犯強盜、借死者之魂作證的女巫被召到糾察使署,各自在講述兇案經過時不惜撒謊維護自己,美化自己。

金庸最炫技作品,跟《羅生門》類似,主角出場到退場只有兩個章節

真砂說強盜見色起意,綁住丈夫並侵犯了她,隨後她撒謊稱事後痛不欲生,被丈夫傷透了心暈了過去;樵夫為了掩蓋他從武士屍體上偷走了短刀,目睹了案發經過卻一字不說;強盜美化了自己勇敢威猛,隱瞞他曾跪地請求真砂的原諒,還吹噓與武士搏鬥大戰20回合後才殺死武士;武士的鬼魂指出真砂背叛他意從強盜,因為被真砂背叛後他太過悲憤最終自殺。事件之間相互交叉相互對立,猶如盲人摸象,真相難辨。

《雪山飛狐》裡寶樹貪圖寶藏,對他在苗人鳳刀上塗抹毒藥害死胡一刀一事絕口不提,苗若蘭只能提供間接從父親苗人鳳處得到的信息,雖與寶樹相悖,卻不能證明寶樹說謊;平阿四經歷過上一輩的恩怨,他揭露了寶樹就是害死胡一刀的兇手,但對寶樹是否完成了胡一刀的囑託,向苗人鳳轉告了三件事就無法作答

;陶向平提

金庸最炫技作品,跟《羅生門》類似,主角出場到退場只有兩個章節

到寶樹來時並未讓苗人鳳知曉這三件事,戳穿了是田歸農在背後指使寶樹去塗抹毒藥。

《雪》和《羅生門》即使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敘述事件本身、敘述技巧也不盡相同。《雪》描述的事件複雜,因此在描述上絲絲入扣、層層遞進;《羅生門》調整了人物設置和情節安排,描述上又混繞視聽,使原本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即使金庸後期多次否認《雪》與《羅生門》無關,但《雪》與《羅生門》仍然像孿生兄弟,在讀者評價時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小說結尾了,主角才出來

這部小說是金庸15部長篇小說中最短的,傳統上超過十萬字算長篇,但放在武俠小說裡算是中短篇。"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幾十萬字幾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像是大海,偶爾在浪潮中的翻起幾個錯誤的浪花並沒有很大影響,長篇具有很大容錯性;但短篇更注重細節,寫錯一點就會成為四不像。雖然《雪》描述了兩百多年的故事,但都是屬於倒敘部分,現實裡時間僅僅過了一日。

金庸最炫技作品,跟《羅生門》類似,主角出場到退場只有兩個章節

《雪》屬於群像小說,但和同為群像的《天龍八部》完全不同,《天龍》裡以喬峰為首的三個主角橫穿全文,全文用主角視角展現江湖的刀光劍影;至於《雪》則通篇皆在鋪墊前情,<strong>主角胡斐從出場到退場僅僅只有兩個章節,就如同一集四十分鐘的劇集,35分鐘都是前情回顧一般這對主角未免太不公平。

胡斐的待遇令人不得想起了《碧血劍》,金庸曾經說過寫《碧血劍》不是在寫主人公,是在寫袁崇煥和金蛇郎君夏雪宜兩個幕後人物。即使如此,其主角也比胡斐待遇好很多,胡斐可以算是為了描繪其父胡一刀的"工具人"了。

在《雪》完結以後,可能是出於"彌補"心理,金庸又寫了一部《飛狐外傳》作為後續,胡斐也終於有了主角的地位。

《雪山飛狐》爛尾了嗎?

最後就不得不提到令人"抓狂"的結尾了,胡斐對苗若蘭一見鍾情後,還是與苗人鳳進行了對決,就在胡斐即將把刀劈向苗人鳳的時候,突然結局了。胡斐面對"殺父仇人"和兒女情長會怎樣選擇呢?這刀到底有沒有劈下去呢?全靠讀者猜測。曾有人採訪過金庸,金庸說

他光是結局就想七八個,讀者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性格和意願給出屬於自己的結局。

金庸最炫技作品,跟《羅生門》類似,主角出場到退場只有兩個章節

有讀者認為,以胡斐苗若蘭兩人的才智,想必不會淪落到兩難境地,最後的生死抉擇可以說上是刻意營造出來的,非常牽強不符邏輯,是為了開放式結局寫的開放式結局。也有讀者說胡斐重情重義,決不會殺害苗人鳳,結尾必是成功化解胡苗兩家仇恨,皆大歡喜。可這樣一來難免落了俗套,點到為止也是一個好結局。

《雪山飛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金庸的炫技之作,可能是時間線上的交錯容易出現細節錯誤,也可能是金庸發現這類小說的不足,總之與後他的小說再也沒有和《雪山飛狐》類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