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洋舰队的用人,看甲午海战的惨败

中国近代的对外战争,败得最惨的,当属甲午海战。中国海军当时的吨位,在亚洲是第一,在世界也是第五左右。其军费开支、舰炮火力、总吨位、军官学历等都远超超过日本海军。海军军官全部留学英国,是中国近、现代军队中文化素质最高的。但是,败得最惨的。不仅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朝鲜控制权彻底丢失,还丢失了旅顺军港。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赔款四亿五千万俩白银,得到山东的青岛、威海等港口的控制权。日本正是靠这笔钱,建设起自己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中日之间国力与军力差距就此拉开。两国的国运走上不同的道路。日本成为东亚强国,很快跻身世界列强之列。而中国迅速滑向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的教训是多方面的,单就北洋舰队培养人、用人就是有严重问题的。然而真正的问题并非出在喝洋墨水上,而是他们中很多人只是去镀金的!为了有个优越的竞争起点,并且这个起点不是干事创业,报效祖国的起点,而是取得优厚待遇的起点!他们本质上不是去学习的。而他们国内的上一代群体,当然也会营造出“镀金优先”的社会择人机制,并维护这种机制。北洋舰队兴办之初,李鸿章亲自抓,并向社会传递了非常优厚待遇的信息,后来北洋舰队的待遇是其他所有部队同等人员的两倍以上。召收的赴英国学习的少年学员,全部来自官僚与地主、买办家庭,这也就是北洋舰队军官的主要构成。甚至于普通士兵,也多是地方有地位的人的子女。这支部队的骨干都冲着优厚待遇而来,并热衷于积累政绩挤入军界高层,事实上没有战斗力。


从北洋舰队的用人,看甲午海战的惨败

从北洋舰队的用人,看甲午海战的惨败

不仅如此,由于北洋海军军官皆有留洋经历,且多有高等级社会背景,大多腐化成风,平时飞扬跋扈习惯了,不好管。李鸿章为了北洋舰队建设能得到各方支持,不得不选了个完全不懂海战、成天和稀泥的老好人丁汝昌为统帅,丁汝昌不懂海军,也就不会与这些“高知海归“发生争执。北洋海军的军事训练几乎都流于英国的老套,毫无战略战术的研究,从不研究协同作战。更没有针对日本海军的战术研究。配备的鱼类等先进武器,根本不会使用。为甲午海战失败埋下又一祸根!

从北洋舰队的用人,看甲午海战的惨败

北洋海军在慈禧太后检阅之前,爆出了军火采购的腐败串案,北洋舰队的军火采购中,暗箱操作,涉及多名舰长,但李鸿章硬生生压下去了。理由是:担心慈禧失望,而削减海军军费。北洋舰队的铁甲巨炮,不是使用原装炮弹,关键时候卡壳,发挥不了威力。

我们可以回想历史上的伟人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平民子女的。斯大林的儿子约瑟夫只是苏军低级军官,被德军俘获,由于斯大林拒绝以他交换两名德军将军,后来他死在战俘营。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主动上了朝鲜战场,牺牲在朝鲜。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当时也在苏联留学,苏德战争爆发,他不仅参加了卫国战争,还加入过苏共,官至上尉。后来蒋经国能在十几年中让贫困的台湾快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中共长征前就派去苏联军校深造的将领刘亚楼,后来也加入了苏军卫国战争,而且是一线野战部队,官至少校。后来他所在的部队解放了东北,刘亚楼才又回到东野,被直接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刘亚楼在江西苏区就已经是红军的团长,而且是林彪手下得力战将,再经过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系统学习,经历苏联卫国战争的洗礼,这样的经历才得以得到党中央的高度信任。他上任后,不仅支撑起东北野战军的机械化、正规化建设,为解放战争胜利立下不朽功勋。新中国成后,刘亚楼又任空军司令,负责组建中国空军。仅一年,中国空军就在朝鲜上空与美国空军打得不分胜负。要知道苏联卫国战争的时间虽短于中日战争,但其是两个强大工业强国的机械化部队的正面较量,其残酷程度远远超过了中日战争,但是许多中国在苏联的留学生,毅然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刘亚楼回到东野后,他原来苏军的同事才知道他曾经早就是江西红军的将领了,战斗资格比他们了老多了。后来,他的苏军上级来见他时,一个上校和几个中校、少校,见到刘亚楼立即立正、恭恭敬敬给刘亚楼敬了一个军礼。很多人以为是因为刘亚楼做了大官,其实不是,这是苏军同事对眼前这位中国将军胆略的敬佩!历史上,这些例子太多了!

中国近现代的对外战争,打得最辉煌的,当属朝鲜战争。为什么朝鲜战争,一支从军官到士兵都是农民为主的军队、在装备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可以打得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不得不坐下来谈判? 历史的教训太深刻了!我们至少可以得出结论:李鸿章依靠的那些人,是精致利己主义思想、娇生惯养的一群宝贝,是不可能去捍卫一个国家尊严的。

从北洋舰队的用人,看甲午海战的惨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