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印記】難忘之旅(五)


【杏壇印記】難忘之旅(五)


9月25日(上午):


早上七點半,我們在榮根小學教師餐廳吃完早餐,學校楊校長、莊校長,還有兩名少先隊員為引領我們參觀校園,走進校園,學校內標準的足球場和400米塑膠跑道令現代氣息濃郁;集園林式、知識性、觀賞性於一體的880平方米的植物園開了我們的眼界;學校門樓、成長雕塑,校園古榕、芒果林蔭大道等各具特色的校園八大景觀相映成趣;融文學、書法、篆刻藝術於一身的48幅校園楹聯點綴其間;典雅、精美的70首古詩牌豎立在學校通道旁,令人賞心悅目。整個校園和諧、優美,確實是教書育人的理想場所。

【杏壇印記】難忘之旅(五)


九點半,我們被安排參加學校與鄂爾多斯實驗小學的“同課異教”網絡視頻交流教研活動。榮根學校的於老師和鄂爾多斯實驗小學的李老師同上三年級的《秋天的雨》。兩地相隔遙遠,網絡拉近距離,榮根小學於老師先上,那邊李老師後上,一個在實地聽課,一個網絡視頻直播收看,然後在進行兩地學校的互動評議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拓展了教育教學研究的途徑與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學研究的效益和水平,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共進。作為一名參與者,不得不被當場的研究氛圍同化,於是也想表達見解。先說榮根學校的於老師,她的課堂特色表現在三點——“整體把握”“以讀為要”“授之以漁”。她的課堂亮點體現在“讀”上,也是三點——讀得充分,讀得深入,讀得生動。朗讀過程引導有方,形式多樣,讀為手段,讀為效果,給人耳目一新。鄂爾多斯的李老師,她的課堂特色體現在——“重點突出”“以說為重”“層次清晰”。她的課堂亮點表現在“說”上——有“說”處,有“說”法,有“說”功。說話途徑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說為了讀,讀為了說,給人印象深刻。在享受兩地兩老師的精彩課堂的同時,當今課堂教學的一些現狀我們不得不靜下心來反思,今天呈現的兩節課至少有兩方面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覺。一是“心中有學生”在教學中如何有力踐行?二是“文本解讀”在平時如何有效實現?兩節課中學生獨立閱讀和思考的時間顯得太短暫,幾乎沒有,教師急於走教程;兩節課中學生獨立閱讀和思考的空間顯得太窄,幾乎沒有,教師包辦過嚴重,哪來的“學生主體地位”?心中怎有學生?文本解讀過分依賴教參是通病,缺乏深度研讀是病因,因此課堂之上,指導目標就會迷失、引導方向就會偏頗,甚至走進誤區。譬如說吧,感悟句子“……柿子在葉叢中你擠我碰……”中的關鍵詞“你擠我碰”教者定位是指向“柿子熟了”“要採摘”,那就偏了,隻字不提“柿子多”“豐收在望”,而這在課文最後一段卻有明顯的結語“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杏壇印記】難忘之旅(五)


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四十分鐘對於就一節課而言,只有百分之百發揮,不浪費一分才能說圓滿,但我們的現狀是什麼樣的呢?學生的,教師的,無意識的,有察覺的,無察覺的……有時我們甚至不敢想,所以當前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為提升四十分鐘課堂質態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我們的科研部門,我們的行政領導,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我們的學校,我們的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