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是名副其實的樓市罪人?只因這兩件事引得百姓叫苦連天!

香港首富李嘉誠在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過程中曾經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除了首富的稱號,為什麼說李嘉誠是中國樓市的罪人?

因為他曾經提出兩件事引得開發商拍手叫好,百姓叫苦連天,連人民日報都曾經發文批判“過度傷民”!

李嘉誠是名副其實的樓市罪人?只因這兩件事引得百姓叫苦連天!

第一件事: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指的是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

李嘉誠是名副其實的樓市罪人?只因這兩件事引得百姓叫苦連天!

中國房價偏高,一般購房都需要掏空6個荷包!曾經有網友曝光某樓盤100平方米的購房面積,居然有30平方的公攤面積!算下來價值接近三十萬!可以再買一間主臥了!

針對公攤面積,人民日報曾經發文《買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公攤面積讓我們很受傷!》批判如今中國公攤面積缺乏標準、管理混亂,不僅會讓消費者在購房時需支付更多房款,更使之在未來要支出物業費、取暖費等更多成本。

如果糾結“公攤面積”的發明,其實和李嘉誠本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李嘉誠在1958年進入香港房地產市場後,廣泛採用公攤面積,引得其餘開發商紛紛效仿!

更可笑的是,香港早就取消了“公攤面積”,如今全世界只有中國內陸(重慶除外)還在使用公攤面積。

李嘉誠是名副其實的樓市罪人?只因這兩件事引得百姓叫苦連天!

第二件事:樓盤預售!

如果你接受並習慣了現在商品流行的“預售”“尾款”,那你一定不覺得“預售”有什麼奇怪,但是房地產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商品市場!房地產行業高週轉、高負債,資金永遠是開發商面臨的問題,一旦現金流出現問題,房企會迅速虧空倒閉。

房地產的預售一般在樓房才蓋了一半的時候開始,購房者只能通過沙盤、效果圖、銷售人員的描述去判斷未來的樣子,購房者眯著眼睛、簽了合同才看見小小的“以實際交付為準”,去售樓部扯皮,售樓部推給銷售人員,但當時的銷售人員早就不見蹤影!

李嘉誠是名副其實的樓市罪人?只因這兩件事引得百姓叫苦連天!

不僅僅是宣傳圖未必符實的問題,“爛尾樓”更是預售制度下罪惡的一面!有的人早早的就為了結婚買上新房,但是等到孩子都小學了,房子還在建設過程中,你還沒有住進去,房貸都還了一大半!即使知道房子已經爛尾,但開發商跑路了,銀行的貸款卻沒有停!

李嘉誠是名副其實的樓市罪人?只因這兩件事引得百姓叫苦連天!

無論是公攤還是預售,都帶給了百姓非常的風險,本來百姓們兢兢業業就只為了住的好點、吃的好點、穿的好點,這兩件事卻險些毀掉了家庭的和諧!

既然李嘉誠都已經退休了,那是不是這兩件事也可以退休了呢?

拒絕公攤、現房銷售何時才能成為開發商售房的基本要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