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在唐代遍及中国各地城市,外国僧侣来华不是传教,而是取经

胡人在唐代遍及中国各地城市,一般集中于工商业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广州。这里自汉代开始便是外贸口岸,到了唐代便成为国际商业的一处集中地。

唐玄宗开元年间在这里设市舶司,负责中外贸易管理,并且向商人征税。《唐国史补》说:“南海船,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师子国舶最大,梯上下数丈,皆积宝货,至则本道邹报,郡邑为之喧阗,有番长为之主,顿市舶使,藉其备物,纳舶价,禁珍异,番商有以欺诈入牢狱者。”这样多的外商来做生意,必然有留居者,所以广州的胡人数量不会少。

胡人在唐代遍及中国各地城市,外国僧侣来华不是传教,而是取经

日本人真人元开若《唐大和上东征传》说:端州太守迎引进至广州,卢都督率诸道俗出迎城外……又开元寺有胡人造白檀华严经九会,率工匠六十人,三十年造毕,用物州万贯钱,欲往天竺;采访使刘奏状,敕留开元寺供养,七宝庄严,不可思议。又有婆罗门寺三所,并梵僧居住。地有青莲花,花、叶、根并芳馥奇异。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报多。

婆罗门是印度一带国家,波斯是今伊朗,昆仑是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师子国是斯里兰卡,大石国即大食指当时的阿拉伯帝国,白蛮应是指欧洲白人,赤蛮似指非洲人。可见当时,广州几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国际大都会。

胡人在唐代遍及中国各地城市,外国僧侣来华不是传教,而是取经

扬州作为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又是唐政府在淮南的盐政要地,可称唐代最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所以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益”指成都,商业繁荣仅次于扬州),扬州便如唐都长安一样,吸引了许多胡人。“(田神功)寻为邓景山所引,至扬州,大掠百姓商人资产,郡内比屋发掘略遍,商胡波斯被杀者数千人。”一次战乱便有数千胡人丧生,可见扬州城内胡人之多。这些胡人主要是珠宝商,也有贩卖印度香料者。而且当时扬州商人家还用昆仑奴做奴婢。

唐代中国城市中的胡人,大致不出四类。一是魏晋南北朝时因战乱入主中原的胡族,随着民族融合程度加深,他们的汉化已达极高水准,不过保留过去的姓氏而已。二是在战争中战败或求助于唐政府的胡族贵族,他们本有人质、俘虏的性质,但参加了唐政权,成为唐政权的官吏或将领,于是在城市中还很有地位。三是前来传教的僧侣教士。来自古印度的佛教僧人居多,来自波斯的袄教、摩尼教传教者,来自大食的伊斯兰教传播者,来自西亚的基督教(当时叫“景教”)传教士等也不可忽视。四是前来做生意的商人,挣钱的卖艺者、工匠、胡姬等。这些胡人中以西域胡人为主。

胡人在唐代遍及中国各地城市,外国僧侣来华不是传教,而是取经

​西城胡人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处于今新疆境内的丝绸古道上的绿洲国家,例如于阗、疏勒、龟兹、鄯善、高昌、突厥、回纥等。于阗人多姓尉迟,如唐初名将尉迟敬德,高僧窥基,大画家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父子善画外国及佛像,也是于阗国人。安史之乱时于阗王尉迟胜率5000人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战斗,胜利后留居长安修行坊,这是长安城内于阗人大量进入的一次。

胡人在唐代遍及中国各地城市,外国僧侣来华不是传教,而是取经

​外国僧侣在唐代城市中十分活跃,尤其佛教,自汉代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作为各民族追求统一时的一种共识而异军突起,在唐代达到炉火纯青,从而实现了中国化的过程。结果,到中国来的外国僧人,大多不是来传播佛教,而是到中国来学习佛理。日本僧人等65名名僧在653年-882年间在中国各地学习佛理,对建立日本佛教体系起了重要作用。朝鲜入唐求法高僧在中国的活动范围超过日本僧人,安徽青阳县境的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名声主要在于唐开元年间,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来此地辟地藏王道场,兴建佛寺,现在九华山还保留有他的肉身宝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