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碧:老乾媽管理法則“不能偷懶”、“授人與魚、漁和娛”

任何產品的暢銷,企業的興盛,其背後最主要的原因是搞定人。搞定人,才能搞定一個企業,而搞定人的關鍵是有一個好的企業文化。如果一個企業擁有低調的作風,擁有勤勉的員工,擁有忠誠的管理人才,那麼它的興盛指日可待。

陶華碧的制度就跟她的為人一樣,不囉嗦、不空洞,尤其是規定了車間工人的工作制度,一條“不能偷懶”就概括了所有。

要說員工為何這麼聽話,叫他們不能偷懶,就真的不偷懶了?

其原因有二。第一,陶華碧的制度“不能偷懶”並不是紙上談兵,它有一定的獎罰制度。

“老乾媽”一天要生產兩萬瓶辣醬,有若干條生產線。幾千個工人在這幾道流水線上工作,一旦哪個職工消極怠工,就會影響整個流水線生產的完成。所以,規章制度就顯示了它的重要性。

陶華碧:老乾媽管理法則“不能偷懶”、“授人與魚、漁和娛”

陶華碧規定,如果一條流水線完成的質量好,數量超額,會有一定的獎勵。獎勵直接和工資掛鉤,也就是所謂的績效工資。在製作辣醬的流水線上,其中有一道工序為“裝瓶”,在這道工序中,一個工人一天要裝幾千瓶辣醬。

而從事“老乾媽”工作的大部分都是附近的年輕男女,年輕人正是愛玩愛鬧的年齡,流水線上一邊幹活一邊說說笑笑也罷了,一旦一瓶不合格,就會給下一道工序增加負擔。所以,不能不是簡單的教條,它有著嚴格的執行能力。


第二,陶華碧規定的“不能偷懶”,有簡單便捷的實行能力。例如流水線的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大意,每個工人必須高度集中精神,才能保證流水線的順利生產。一旦偷懶,就會發生手腳忙亂的現象。

“不能偷懶”就是告訴這些員工們,偷懶了你會更忙。

企業的生產屬於團隊式運營,生產函數無法分離為單個生產者的函數之和,即Z=f(x,y)不能分解為Z=g(x)+h(y),因此不能確定單個企業成員的單個貢獻是多少。這導致每一成員的努力或偷懶具有貌似不合拍的“不經濟性”;一個人的個人效益函數包括閒暇時間和工資兩個變量。

“不經濟性”使得閒暇的私人工資成本、社會成本增長,而努力的個人工資、企業收益,導致“偷懶”這一行為的替代率上升,所以,追求每個人貢獻最大化的企業團隊將會更多地消費閒暇,即杜絕“偷懶”。閒暇成本更是一種機會成本。

一個企業如果能夠做到讓每一個員工的效用最大化,那麼它的團隊成員將更多地消費閒暇,即“偷懶”很少出現。

企業支付效率工資時,閒暇成本越高,工人對“閒暇”的需求量就越少,勞動生產率也就越高。

“閒暇成本”也相當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在存在大量失業的情況下,在職的工人傾向於接受更低的工資和努力工作,因為他真正工作的時間可能為零,他到了工廠就是休閒或者娛樂,閒暇成本是如此之高,這種情況也是20世紀末很多國企倒閉的直接原因。

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要洞悉人性的規律,一定要掌握主動權,時刻激發人性中的善,而不要主動去激發人性中的惡,因為,任是誰也經不住考驗。

陶華碧:老乾媽管理法則“不能偷懶”、“授人與魚、漁和娛”

一個廚師來自於農村,家境不好,父母去世得早,有兩個年幼的弟弟需要他撫養。因為心情不好,這名廚師養成了愛喝酒的習慣,一個月的工資,幾乎都被他買酒喝光了。

陶華碧得知這一情形後,很是擔憂。一天收工後,她專門請這個廚師到酒店飲酒。酒桌上,她對他說:“孩子,今天你想喝什麼酒就要什麼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從明天開始,你要戒酒戒菸。因為你要讓兩個弟弟去唸書,千萬別像我一樣一個大字都不識。”

這番語重心長的話使這個廚師深受感動,他立即表示戒酒戒菸。但陶華碧還是不放心,她只讓他每月留200元錢零花,其餘的錢則由她替他保管,什麼時候他弟弟上學要用錢時,再從她那裡支取……

這個廚師以後在陶華碧的關懷下,逐漸變得積極向上,不再喝酒抽菸,兩個弟弟在他的支持下都讀完了大學,有了不錯的職業。每當兩個弟弟來探望自己,這名廚師都會讓他們先去看看“老乾媽”陶華碧。

因為他知道,是“老乾媽”成就了他,沒有“老乾媽”,他也不會攢下錢供弟弟們讀書,更不會有他們的今天。

艾德在書中指出了三種暗藏的勢力讓領導者無法意識到自己洞察力的缺陷。

第一,是隨著頭銜的增長,領導者會發現信息渠道變窄,不再和大家融為一體,離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和問題也越來越遠。

第二,官僚陷阱,人才的價值被忽略,掉入層級觀念的桎梏中。

管理者在很多時候被矇蔽,導致大公司領導層做出非常糟糕的決策。

第三,管理系統的冗雜讓前線的工作人員的發言權被淹沒。

由於領導者的洞察力往往是有限的,比起在前線的工作人員,他們的瞭解並不及前線的工作人員深入和透徹,然而由於他們的聲音需要翻越管理的障礙才能到達領導者,而大多數員工又不好意思開口,因此很多信息實際被隱瞞了。

陶華碧:老乾媽管理法則“不能偷懶”、“授人與魚、漁和娛”

如果在危機蠢蠢欲動之前,領導者能收到前線工作人員的彙報,那麼很多問題在第一時間就能被解決。

陶華碧作為貴陽知名的企業“老乾媽”的董事長,能親自為普通打工者理財,從細微之處關懷每個員工,不說是絕無僅有,也難找到第二個。固然沒有文化,但陶華碧清楚這樣一個原理:幫一個人,感動一群人;關懷一群人,肯定能感動整個集體。

這種親情化的“感情投資”使陶華碧和“老乾媽”公司的凝集力一直只增不減。在員工的心目中,陶華碧就像媽媽一樣可親、可愛、可敬;在公司裡,沒有人叫她董事長,全都叫她“老乾媽”。

陶華碧在長年的辦廠經驗中,為了提高人力資源的能力,她給自己的下屬總結了這麼幾條:第一,要想讓員工服服帖帖,要授人以魚,給員工養家餬口的錢。

第二,就是授人以漁,教會員工做事情的方法和思路。

第三,授人以娛,把快樂帶到工作中,讓員工獲得幸福。

快樂員工=快樂企業,如果你能讓你的員工一年365天都開心高興,那麼,你一定擁有世界上最強的團隊,你的企業一定是最為成功的團隊。

東漢末年,曹操率領軍隊去攻打張繡,不料敵人跑得很快,曹操的軍隊追趕半天依然沒追上,而這時他們走進了一片荒漠裡,又迷路了,這個時候將士們都很疲憊,再加上又是夏季酷暑,士兵們被太陽熾烤得大汗淋漓,都灰心喪氣了。

曹操是個傑出的軍事家,他看著奄奄一息的士兵,又看看已經癟了的水袋,靈機一動,對這些士兵說:“前面有一片梅林,結滿了梅子,走到了就能吃到梅子了。”

士兵們聽了曹操的話,頓時重新鼓起了勇氣,繼續追趕,終於找到了一片有水源的地方,解決了飲水問題。因為有了水,士兵們又有了勁頭,終於走出了荒漠。

這就是“望梅止渴”的由來。如果當初曹操不用“遠處的梅子”來誘惑這些士兵,只怕這些人會喪失繼續追趕的勇氣,最終渴死餓死在荒漠裡。

陶華碧最初辦廠的時候,只是一個簡陋的手工作坊,沒有現代化生產線,有限的40個員工,工作時,因為擔心辣椒傷眼睛,員工們都不願意幹“切辣椒,搗辣椒”這兩道工藝。

當時切辣椒,都是手工操作,拿著菜刀在案板上切碎這些紅紅的辣椒;搗辣椒,也是拿著搗杵,在罐子裡把已經切碎的辣椒搗爛。這種工作幹一會兒,辣椒濺起的飛沫就會濺到眼睛裡,眼睛會受不了刺激,嘩嘩地流淚。所以,很多員工都不想幹這兩樣工作。

陶華碧:老乾媽管理法則“不能偷懶”、“授人與魚、漁和娛”

陶華碧親自動手,她兩隻手一手一把菜刀,兩把刀上下翻飛,辣椒沫濺到她的眼睛裡,她眼睛裡一邊流淚,嘴裡卻對身邊的員工說:“我把辣椒當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年輕娃娃吃點苦怕啥。”

因為有老闆親自帶頭勞動,幹誰都不想幹的工作,員工們看到老闆身體力行,大受感動,在陶華碧的帶動下,員工們也紛紛拿起菜刀“切蘋果”。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是一個善用心理暗示的高手。他首創了“電話管理術”,隔三差五給員工打電話。

他也沒有特別重要的事,只是慰問性地問一下員工的近況如何,生活得咋樣,適應不適應公司的環境。當員工回答說還可以時,松下又會說:不錯,希望你繼續努力,你很棒。

長此以往,每一個接到電話的下屬都感到老闆很重視自己,那種被需要被尊敬的感覺讓他們心情大好,幹工作也興致勃勃。

公司許多人在這種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克勤克儉,努力奮進,逐步成長為公司高素質的人才。松下的電話管理術,挖掘了人性的潛能,是一種積極的暗示。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領導者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心理暗示,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