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健康的人情式管理到底輸在了哪裡?

企業管理中強調“人情”會帶來無處不在的矛盾,而重視制度善加執行,效率就越高。原因在於企業本身是一個商業化的場所,只有通過管人管事才能達到管理的目的,如果某件事情的完成要依靠人情去驅動,那麼再好的策略也無法落地實行,進而會為管理埋下各種隱患。

遺憾的是,國內企業管理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中國的傳統歷來非常強調人情,在工作中,為了維持或增進彼此的關係,大家會遵循不同程度的的人情法則,進行等價的資源交換,只不過有些程度較重,繼而循環往復,會造成不少企業的上下級關係和同事關係會形成親屬不同的關係網,引發資源和機會的嚴重不對等,最後招致員工的反感。

企業不健康的人情式管理到底輸在了哪裡?

其實,人情式管理之所以被大多數人排斥,不僅是因為人情會阻礙制度的實行,摧毀團隊的執行力,而且會導致員工得到的回報和投入不對等。但實際上人情作為一箇中性概念,它並沒有絕對的優勢劣勢的定義,它更像一把雙刃劍。

在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篇《娃哈哈帝國為何隕落》的文章,講述了曾經的“中國式”成功企業娃哈哈被時代淘汰的原因,以及正在遭遇的困境。飲料市場的新品層出不窮,娃哈哈缺少新的大單品是重要的一點風險,而在創新乏力的背後,是管理上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了。

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採取的是集權式和人性化的管理,堅持建立“家文化”,不過為了讓企業實現實現扁平高效快速發展,發言權和決策權皆掌握在自已一人手中。這一管理模式直接導致了人情與制度之爭的情況發生,官僚氣息嚴重。久而久之,不健康的人情化管理的弊端暴露:有兩名工齡長達十年的老員工向媒體透露,因無法忍受四川省級經理的管理和考核方式,選擇離開,與之一同離開的至少有六七名同事。

企業不健康的人情式管理到底輸在了哪裡?

不健康的人情化管理的風險在於,隨著市場產品選擇越多往往會給企業各方面帶來直接影響。正如臺灣學者餘伯泉、黃光國的研究指出的那樣,講人情、搞關係很容易使規章制度形同虛文。他們通過實驗證明,組織內“人情風”盛行,會加劇組織資源分配不公平,降低員工的工作動機及工作滿意度,進而影響組織績效。人情把控不當會讓組織處於無序狀態,增加企業的隱性成本,不利其持續發展壯大。

就在人們對娃哈哈企業未來發展擔憂時,宗慶後唯一的女兒,娃哈哈的準接班人宗馥莉帶來了改變,相較於父親的人情化管理,她更重視制度和效率,早期她手下的一些員工會因為沒有完成任務而被直接開除,難有“講情”餘地。這讓人們對強調製度化的宗馥莉格外寄以厚望。

其實,中國的企業不缺少健康的人情化管理,很多企業倡導健康的人情關係主要做到了兩點:一方面是提倡管理者要重視管理之中的情感因素,尊重員工的情感,真正關心員工。另一方面是提倡員工之間真心以待,形成和諧的同事關係。

企業不健康的人情式管理到底輸在了哪裡?

比如我們熟知的食品行業“老乾媽”,其董事長陶華碧就有很多充滿人情味的管理方法:經常到員工家裡串門,熟絡感情;員工生日,她親自為其煮長壽麵;如送兒女遠行一樣送員工出差……陶華碧董事長的“投桃”,獲得員工的“報李”。員工把陶華碧董事長視作親人一般,對公司忠誠,工作勤勉。老乾媽公司自成立以來保持著傲人的發展速度,如今產值已突破40億元。

可見,健康的人情化管理不僅不會因為遇到“人情”不能實施戰略,還會為制度增添人情味。企業要想做到長遠發展,必須懂得通過科學、完善、規範的管理制度來完善整體規劃策略,員工必須按照制度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杜絕“人情”現象,才能提高企業的執行力。從這裡可以看出,健康的人情化管理就是執行力和紀律,如果企業不正視這一點,再好的戰略也無法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