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老干妈管理法则“不能偷懒”、“授人与鱼、渔和娱”

任何产品的畅销,企业的兴盛,其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搞定人。搞定人,才能搞定一个企业,而搞定人的关键是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拥有低调的作风,拥有勤勉的员工,拥有忠诚的管理人才,那么它的兴盛指日可待。

陶华碧的制度就跟她的为人一样,不啰嗦、不空洞,尤其是规定了车间工人的工作制度,一条“不能偷懒”就概括了所有。

要说员工为何这么听话,叫他们不能偷懒,就真的不偷懒了?

其原因有二。第一,陶华碧的制度“不能偷懒”并不是纸上谈兵,它有一定的奖罚制度。

“老干妈”一天要生产两万瓶辣酱,有若干条生产线。几千个工人在这几道流水线上工作,一旦哪个职工消极怠工,就会影响整个流水线生产的完成。所以,规章制度就显示了它的重要性。

陶华碧:老干妈管理法则“不能偷懒”、“授人与鱼、渔和娱”

陶华碧规定,如果一条流水线完成的质量好,数量超额,会有一定的奖励。奖励直接和工资挂钩,也就是所谓的绩效工资。在制作辣酱的流水线上,其中有一道工序为“装瓶”,在这道工序中,一个工人一天要装几千瓶辣酱。

而从事“老干妈”工作的大部分都是附近的年轻男女,年轻人正是爱玩爱闹的年龄,流水线上一边干活一边说说笑笑也罢了,一旦一瓶不合格,就会给下一道工序增加负担。所以,不能不是简单的教条,它有着严格的执行能力。


第二,陶华碧规定的“不能偷懒”,有简单便捷的实行能力。例如流水线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每个工人必须高度集中精神,才能保证流水线的顺利生产。一旦偷懒,就会发生手脚忙乱的现象。

“不能偷懒”就是告诉这些员工们,偷懒了你会更忙。

企业的生产属于团队式运营,生产函数无法分离为单个生产者的函数之和,即Z=f(x,y)不能分解为Z=g(x)+h(y),因此不能确定单个企业成员的单个贡献是多少。这导致每一成员的努力或偷懒具有貌似不合拍的“不经济性”;一个人的个人效益函数包括闲暇时间和工资两个变量。

“不经济性”使得闲暇的私人工资成本、社会成本增长,而努力的个人工资、企业收益,导致“偷懒”这一行为的替代率上升,所以,追求每个人贡献最大化的企业团队将会更多地消费闲暇,即杜绝“偷懒”。闲暇成本更是一种机会成本。

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做到让每一个员工的效用最大化,那么它的团队成员将更多地消费闲暇,即“偷懒”很少出现。

企业支付效率工资时,闲暇成本越高,工人对“闲暇”的需求量就越少,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闲暇成本”也相当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存在大量失业的情况下,在职的工人倾向于接受更低的工资和努力工作,因为他真正工作的时间可能为零,他到了工厂就是休闲或者娱乐,闲暇成本是如此之高,这种情况也是20世纪末很多国企倒闭的直接原因。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洞悉人性的规律,一定要掌握主动权,时刻激发人性中的善,而不要主动去激发人性中的恶,因为,任是谁也经不住考验。

陶华碧:老干妈管理法则“不能偷懒”、“授人与鱼、渔和娱”

一个厨师来自于农村,家境不好,父母去世得早,有两个年幼的弟弟需要他抚养。因为心情不好,这名厨师养成了爱喝酒的习惯,一个月的工资,几乎都被他买酒喝光了。

陶华碧得知这一情形后,很是担忧。一天收工后,她专门请这个厨师到酒店饮酒。酒桌上,她对他说:“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就要什么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从明天开始,你要戒酒戒烟。因为你要让两个弟弟去念书,千万别像我一样一个大字都不识。”

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使这个厨师深受感动,他立即表示戒酒戒烟。但陶华碧还是不放心,她只让他每月留200元钱零花,其余的钱则由她替他保管,什么时候他弟弟上学要用钱时,再从她那里支取……

这个厨师以后在陶华碧的关怀下,逐渐变得积极向上,不再喝酒抽烟,两个弟弟在他的支持下都读完了大学,有了不错的职业。每当两个弟弟来探望自己,这名厨师都会让他们先去看看“老干妈”陶华碧。

因为他知道,是“老干妈”成就了他,没有“老干妈”,他也不会攒下钱供弟弟们读书,更不会有他们的今天。

艾德在书中指出了三种暗藏的势力让领导者无法意识到自己洞察力的缺陷。

第一,是随着头衔的增长,领导者会发现信息渠道变窄,不再和大家融为一体,离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也越来越远。

第二,官僚陷阱,人才的价值被忽略,掉入层级观念的桎梏中。

管理者在很多时候被蒙蔽,导致大公司领导层做出非常糟糕的决策。

第三,管理系统的冗杂让前线的工作人员的发言权被淹没。

由于领导者的洞察力往往是有限的,比起在前线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了解并不及前线的工作人员深入和透彻,然而由于他们的声音需要翻越管理的障碍才能到达领导者,而大多数员工又不好意思开口,因此很多信息实际被隐瞒了。

陶华碧:老干妈管理法则“不能偷懒”、“授人与鱼、渔和娱”

如果在危机蠢蠢欲动之前,领导者能收到前线工作人员的汇报,那么很多问题在第一时间就能被解决。

陶华碧作为贵阳知名的企业“老干妈”的董事长,能亲自为普通打工者理财,从细微之处关怀每个员工,不说是绝无仅有,也难找到第二个。固然没有文化,但陶华碧清楚这样一个原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怀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

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集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

陶华碧在长年的办厂经验中,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的能力,她给自己的下属总结了这么几条:第一,要想让员工服服帖帖,要授人以鱼,给员工养家糊口的钱。

第二,就是授人以渔,教会员工做事情的方法和思路。

第三,授人以娱,把快乐带到工作中,让员工获得幸福。

快乐员工=快乐企业,如果你能让你的员工一年365天都开心高兴,那么,你一定拥有世界上最强的团队,你的企业一定是最为成功的团队。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军队去攻打张绣,不料敌人跑得很快,曹操的军队追赶半天依然没追上,而这时他们走进了一片荒漠里,又迷路了,这个时候将士们都很疲惫,再加上又是夏季酷暑,士兵们被太阳炽烤得大汗淋漓,都灰心丧气了。

曹操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他看着奄奄一息的士兵,又看看已经瘪了的水袋,灵机一动,对这些士兵说:“前面有一片梅林,结满了梅子,走到了就能吃到梅子了。”

士兵们听了曹操的话,顿时重新鼓起了勇气,继续追赶,终于找到了一片有水源的地方,解决了饮水问题。因为有了水,士兵们又有了劲头,终于走出了荒漠。

这就是“望梅止渴”的由来。如果当初曹操不用“远处的梅子”来诱惑这些士兵,只怕这些人会丧失继续追赶的勇气,最终渴死饿死在荒漠里。

陶华碧最初办厂的时候,只是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没有现代化生产线,有限的40个员工,工作时,因为担心辣椒伤眼睛,员工们都不愿意干“切辣椒,捣辣椒”这两道工艺。

当时切辣椒,都是手工操作,拿着菜刀在案板上切碎这些红红的辣椒;捣辣椒,也是拿着捣杵,在罐子里把已经切碎的辣椒捣烂。这种工作干一会儿,辣椒溅起的飞沫就会溅到眼睛里,眼睛会受不了刺激,哗哗地流泪。所以,很多员工都不想干这两样工作。

陶华碧:老干妈管理法则“不能偷懒”、“授人与鱼、渔和娱”

陶华碧亲自动手,她两只手一手一把菜刀,两把刀上下翻飞,辣椒沫溅到她的眼睛里,她眼睛里一边流泪,嘴里却对身边的员工说:“我把辣椒当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

因为有老板亲自带头劳动,干谁都不想干的工作,员工们看到老板身体力行,大受感动,在陶华碧的带动下,员工们也纷纷拿起菜刀“切苹果”。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一个善用心理暗示的高手。他首创了“电话管理术”,隔三差五给员工打电话。

他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只是慰问性地问一下员工的近况如何,生活得咋样,适应不适应公司的环境。当员工回答说还可以时,松下又会说:不错,希望你继续努力,你很棒。

长此以往,每一个接到电话的下属都感到老板很重视自己,那种被需要被尊敬的感觉让他们心情大好,干工作也兴致勃勃。

公司许多人在这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克勤克俭,努力奋进,逐步成长为公司高素质的人才。松下的电话管理术,挖掘了人性的潜能,是一种积极的暗示。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领导者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心理暗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