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讓國軍高官痛恨主要原因之一,密查國民黨官兵腐爛直接報告蔣

戴笠,字雨農。在今天的教科書或者說歷史人物定義上,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中國希姆萊”“屠夫”“革命者的劊子手”等貶義稱謂。

戴笠讓國軍高官痛恨主要原因之一,密查國民黨官兵腐爛直接報告蔣

但我們如果拋卻曾經歷史上的意識形態紛爭,僅就職業屬性和其國家獨立精神而言,我們必須得客觀的承認,其曾是一位不世出的間諜大師(管理大師),和一位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國民黨將領。須知,在全面抗戰未爆發之時,他就是國民黨高官中,堅持必須鐵血抗戰的少數人之一,並且親力親為,在抗戰爆發後,親赴一線,佈置了以後令日偽頭疼不已的“刺客棋子”。

而在長期艱苦卓絕的抗戰過程中,他也並未全部待在重慶這個大後方,也是親自赴東南敵後各省,親自考察和組織了一系列的情報戰。

戴笠讓國軍高官痛恨主要原因之一,密查國民黨官兵腐爛直接報告蔣

不像現在的影視節目,蔣介石稱呼戴笠“戴局長、雨農”什麼的。歷史上蔣介石稱呼戴笠多為“戴科長”。別看這個稱呼似乎很官方,嫌有疏遠之意,但其中透露出兩人的關係非比一般。這個稱呼可追溯至戴笠曾任南昌行營調查科科長時的職務。蔣介石的用人親密程度,其實從稱謂可窺,或稱官銜,或稱別號,或稱兄道弟,因人因時不同,皆有一定之規。對陳誠、薛嶽等人,直呼其字,稱辭修、伯陵;對何應欽、李宗仁等人,則在字後面加“兄”字,稱敬之兄、德鄰兄;對李濟深、程潛等人,在字後有“先生”二字,稱任潮先生、頌雲先生;對白崇禧、劉斐,直呼其職銜,稱白副總長、劉次長;對胡宗南,則稱宗南弟。

戴笠讓國軍高官痛恨主要原因之一,密查國民黨官兵腐爛直接報告蔣

1938年底,戴笠秘密遊走於浙贛皖各地,偵察情報。他發現沿途有不少我軍碉堡,一旦碉堡被敵軍佔為據點,為其利用,勢必使我軍難於攻擊。便連日電報蔣介石,建議拆除各地碉堡。道經江西上饒,戴笠看見當地警察由各鄉徵集壯丁從軍,壯丁們全部被繩索捆綁著。戴笠展開調查後發現,各縣徵集壯丁均是如此。他認為這樣的徵募方式,不僅“不能為抗敵之用”,而且“影響政治實大”,立即向身處漢口的蔣介石發出急電,彙報情況。

戴笠讓國軍高官痛恨主要原因之一,密查國民黨官兵腐爛直接報告蔣

1939年10月,戴笠行至貴州鎮遠,來到第二俘虜收容所考察。收容所內有俘虜130餘人,其中有1名俄國人,5名中國人,其餘都是日本人。戴笠發現,5名中國人都是啞子,據傳是被敵打毒 針所致。戴笠又電告蔣:“應飭令軍政部之衛生署及司法行政部之法醫研究所共同研究,並聘請中外醫藥專家詳細檢驗。如果敵用毒針殘害我同胞,實為國際宣傳之大好材料也。”繼提出收容所環境不善,難以轉變俘虜思想:“被服極其缺乏,破軍毯舊軍服汙穢不堪,室內又頗凌亂。雖有自治會之組織,毫無實際表現,各俘虜大都以麻雀圍棋為消遣,殊缺妥善之管教,不僅不能轉變其思想,且將對我益形輕視也。”

戴笠的工作作風,以今天的術語來說,執行力超強。無論身在何處,戴笠對軍統局各路人馬的指令,對各地行政、軍事長官,或是聯絡或是預警的密電,一刻不停。他的密臺跟在其後,從不離身。一旦有事,或者對於實時計劃的變更,情報的送達,他的指令和彙報都是在第一時間發出,上達蔣本人,下到軍統內每一個執行者的耳朵裡。

全面抗戰期間,軍統的規模是集合被增長,不僅是在全國佈局,更開始了深耕海外情報線,設有星州、菲律賓、緬甸、泰國、越南等組。位於中國西部的印度次大陸,也為戴笠高度關注。抗戰伊始,印度的戰略地位與價值凸顯。當時印度仍在英國控制之下,對印情報工作涉及中英關係,內容複雜而敏感,戴笠對傲慢的英國人向無好感,曾告知宋子文與英國情報組織合作為何中斷:“英方無誠意合作,器材既不能作相當之供給,特務又不能公開教授,且在我國內各戰區籍合作名義自由活動,蒐集情報,實違反合作協定,故奉委座命令中止進行。”

1942年12月,在中美兩國合作修建中印公路期間,軍統局趁機向印度大舉滲入,戴笠親自前往印度佈置情報網絡,印度站下設德里、孟買兩個分站。對此,戴笠有嚴苛指示:“本局在印度之工作,東起孟加拉國灣,西迄阿拉伯海,都應當密派人員建立組織,對整個局勢發生瞰製作用,期能對歐亞兩大軸心國在中東之會師,預為防制。”後又在加爾各答建站,並在全印境內廣設情報點。曾經,軍統情報網遍及阿薩姆小村與新、舊德里,遠及錫蘭及馬達加斯加。

戴笠讓國軍高官痛恨主要原因之一,密查國民黨官兵腐爛直接報告蔣

1943年8月,後任中美合作所副主任梅樂斯由美來華,途中在印度停留。其間去加爾各答,經北方邦東南部城市、印度教聖地之一的阿拉哈巴德,下車在月臺上散步時,被一不明身份的人連砍二刀,一刀在大腿,一刀在左臂。梅樂斯與其搏鬥時,一腳踹在對方下巴上,致使對方咬斷自己一小段舌頭。趁著茫茫夜色,兇手跌跌撞撞地鑽進一列停靠的列車下逃逸,梅樂斯不敢再追。美海軍駐加爾各答聯絡官幫梅樂斯找來醫生,把他傷口中一片斷在裡面的刀刃挑出來。梅樂斯將那小半段舌頭和刀刃,交給了軍統駐加爾各答人員。隨後,梅樂斯幾乎一身繃帶地來到重慶。

“我起初認為,戴將軍大概對於我在印度的遭遇,不會怎麼太關心,想不到他關心得很”(梅樂斯著《另一種戰爭》)。戴笠嚴令部屬,一定要把行兇者查出來。結果,在當年印度近四億人口的茫茫人海中,只花了兩週時間,就鎖定刺客,乃是一個有一半中國血統、一半韓國血統,在山東煙臺附近一所日本人辦的間諜學校裡訓練出來的特工。。。梅樂斯不得不感嘆:“想不到戴將軍的手臂竟然伸得如此之長!”

戴笠讓國軍高官痛恨主要原因之一,密查國民黨官兵腐爛直接報告蔣

抗戰到了持久階段,那是中國抗戰最為艱苦的時期,我國東南沿海港口全為日軍佔據,對外聯絡、重要的軍民用物資運送,全靠唯一的陸上通道,滇緬公路。緬甸對於中國抗戰具有戰略要衝的重要意義。戴笠預先布子,抗戰前已在緬甸首都仰光、北方重鎮臘戌設有軍統站;以西南運輸處的兩處分公司名義對外,一邊主持重要物資內運,一邊蒐集情報,聯繫在緬北的軍統游擊隊。

題外話,近幾年,對滇緬戰場上國軍部隊浴血奮戰的抗日事蹟,報道頻頻,也是圖書、影視劇領域的熱門題材。尤其是那些流落異國、苦難一生的國軍老兵,在公益人士的幫助下終於回到故土,一下拉近了國人與70多年前那場戰爭的情感距離。但回到那個血肉橫飛,今日不知明日生的戰爭年代,現實比想象複雜得多。軍統曾對雲南怒江前線部隊展開過調查。

戴笠讓國軍高官痛恨主要原因之一,密查國民黨官兵腐爛直接報告蔣

1943年7月17日,戴笠緊急直呈蔣一封名為“請嚴查各師缺額並嚴格取締官兵走私”電報:

“今年2月間,何總長由印度過昆明召集在滇中央各軍師長會議時,各師長提出報告,皆稱各師現有戰鬥士兵八九千人,87師師長張紹勳為人爽直,席間照實報告該師僅有戰鬥士兵五千人,並以戰線過長,請求補充。何總長以各師皆有八九千人,該師獨僅有五千人,缺額過大,加以責備。實則各師士兵缺額 均甚巨大,如36師現在騰北一帶遊擊,實數僅約四千人,88師現任怒江西面防務,實數僅約四千五百人,87師現任怒江正面防務,其戰鬥士兵有五千人,尚較其他各師為多。但其他各師師長所報之人數,均非實在之數目也。又查怒江前線各駐軍官兵,現多勾結商人,走私運貨。目前敵人缺乏食鹽,商人將食鹽由下關、保山等地運至前線後,則勾結當地駐軍官兵,送過怒江,換得棉紗布疋而回,交易地點有五、六處之多,但敵人狡猾異常,月前曾有我方軍官五、六人,因販賣食鹽,私渡怒江,被敵發覺虜去。今年5月間,怒江西面馬面關之失,亦因敵人利用走私道路,化裝商人,乘隙侵入。查各師缺額過大,影響作戰實力,官兵走私運貨,每予敵人以可乘之機。當此怒江西岸敵人常思蠢動之際,上述情形,深可憂慮,似應一面嚴格查驗各師缺額,加以補充,並從嚴取締官兵走私,以免貽誤大局。”

戴笠讓國軍高官痛恨主要原因之一,密查國民黨官兵腐爛直接報告蔣

準備開赴怒江前線的國軍士兵

該電報所指怒江前線部隊兩大問題,軍官普遍吃空餉,勾結商人向敵佔區走私,實是抗戰期間國軍普遍性劣跡。戴笠向蔣所指滇緬戰場腐化墮落之嚴重,已經到了令人髮指,怒江前線關乎抗戰大後方之安危,各師官長為吃空餉,竟坐視部隊半數戰力缺損而拒絕補員。

類似情報並非個案。在1942年夏,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中國軍隊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歷史上稱為“浙贛會戰”。以顧祝同為總司令的國軍第三戰區雖予以狙擊,使日軍傷亡1.7萬人,但日軍仍然基本達到沒收和破壞鐵路設施和器材、搶掠物資、擄劫青壯年等“以戰養戰”的目標。

顧祝同在抗戰期間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兼江蘇省主席。在黃埔嫡系將領中,顧祝同初為“八大金剛”之一,後又列名“五虎上將”之一,在國民黨軍政高層裡,有“軍中聖人”之稱,蔣介石嫡系中嫡系、親信中親信。

戴笠讓國軍高官痛恨主要原因之一,密查國民黨官兵腐爛直接報告蔣

戴笠同樣對這位“恩眷如天”的顧祝同,沒有留下情面1942年6月1日,戴笠致電蔣,彙報三戰區作戰部隊的軍紀渙散情形:

各級官長大都有家眷隨身。日來,各部隊眷屬均向江山浦城一帶遷移,行李甚多,大都派兵護送,沿途拉夫,到處佔住民房,查軍隊原有軍鹽發給,今則所過地方,則強要地方供給食鹽,而以所領軍鹽高價出售。因是各縣鄉鎮保長,均有無法供應之痛苦。

1942年6月24日,“浙贛會戰”結束,戴笠再度致電胡宗南,讓其呈蔣(彼時蔣就在西安胡處,且戴、胡交情匪淺),再度直擊顧祝同。電報稱:

此次三戰區戰事之失敗,完全因生活優裕,官兵均無鬥志也。三分校學生。。。到處拉夫、鳴槍示威;前線退下之士兵,則到處搜劫;高級軍官平日,甚(至)有派副官赴上海接女子來玩者。

戴笠讓國軍高官痛恨主要原因之一,密查國民黨官兵腐爛直接報告蔣

當然,戴笠本人的系統也未見得清廉,以查走私為名,無辜扣留(走私)各類戰略物資也是比比查例。但就戴笠總體在抗戰中,其對敵表現,不可全部抹殺。國民黨高管層在抗戰後期至抗戰勝利後,對其無不咬牙痛恨,固有軍統之坐大,陰暗手段無數之原因。其中部分原因也有,對內部的偵查讓一些貪腐的國軍指揮員著實難受。

而從戴笠偵查國軍軍隊內部情況,加之以後這些官員依舊被重用的歷史過程來看,蔣介石政權的崩塌也是在理所應當之中。自己釀就的腐爛,自己吞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