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嶠漢磚佛造像》創作記

作者丨林嶠

本文為《林嶠漢磚佛造像》一書後記,原標題為《創作小記》

設計丨 張涵

攝影丨 張德政 張勁松 趙立 胡建鋒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面對殫心勞作的《林嶠漢磚佛造像》一書樣稿,心情有些沉重,卻又倍感欣慰。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年對佛造像藝術的學習、研究,終於畫上了階段性的句號,當然會有幾多春華秋實的驚喜。意想不到的是,四川美術出版社居然要為我出版一本收入百件(108塊)漢磚佛造像人物寫意畫的個人專集,而我,不過是一名在藝途中寫寫書法和畫畫山水的普通行者,只因跋涉與休憩間偶然的沉思觸動了叩問古老磚畫藝術的心絃,於是多年來廣泛瀏覽後的身心投入,直到今天的愛不釋手,讓我的書齋畫案又增添了漢磚畫藝這份難以離舍的情緣。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為了佛造像藝術,多年來,我深入系統地學習過《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典》(22卷本)、《中國巴蜀漢代畫像磚大全》、《中國巴蜀新發現漢代畫像磚》、《巴蜀佛教雕刻藝術史》(上、中、下卷)、《鞏縣石窟北朝造像題記六品》、《中國漢闕全集》、《甚深微妙——中國古代石刻造像拓真》等書籍,對佛教石窟洞窟形制,臺座類型,尊像光相、印相、姿勢、繪飾、類別等稔熟於心,收穫頗多。在此基礎上,又在探索性的比較整理和研究中,汲取北魏造像、龍門石窟、敦煌壁畫、雲岡石窟等優秀文化藝術遺產精華,努力呈現漢隸、漢篆、北碑等書法經典古樸厚重、力道清勁的點線特質,為傳承發揚優秀的巴蜀磚畫文化盡一份綿薄之力。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我深信功夫不負苦心與執著,機會總是預留給有備而來者,所以藝者欲求成功,無須贅言,必須得付出超常數十倍的努力。多年來,我的腰椎、頸椎都因朝夕伏案遭受過病痛的折磨,但是為了藝術夢想的追求,我咬牙挺過,沒有什麼不能忍受。實現藝術夢想需要靈感,那是點亮藝術神思和創造力的激光,所以每當靈感激越的時候,豈能輕言放棄?“世上功成事非易,唯多煉獄始方成”,皆須煉獄般的磨礪,有嘔心瀝血的付出,才有成功的光臨。應該信奉的是,唯有堅持從藝初始時的那種一廂情願和一鼓作氣的執著,才能走向成功。為此,我願意付出不懈的努力。所以,我的每一次階段性成果,都是在廢寢忘餐的堅持中逐漸累積而成的。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篤志者不言悔。”當然,我艱難的創作歷程,與古今成就大境界者的慘淡經營相比,何其微不足道。如果定要歸納收穫的話,有以下三點體會願與同道交流和共勉。

其一,腳踏實地的學習、創作,是每一位藝術創作者繞不開的必經之路。要在浩如煙海的佛教造像藝術資料的收集、整理、消化的過程中,提煉出既符合中華古樸的審美特質,又能蘊含巴蜀文化精髓的東西,雖然如同跋涉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但相信篤志功成,就會有無盡的信心。

其二,借用再創造的構意和手段,將有用的信息變為獨特的寫意佛造像的藝術語言,洵非易事。如果沒有深厚的傳統底蘊,只是一般的照像翻版,沒有提煉、舍取和融合,也就是說沒有汲古生新的創造,是不可能打動觀賞者的。

其三,將具有兩千年悠久歷史,而且具有奇峭的斑駁殘缺之美的巴蜀漢磚進行再提升、再創作,達到物情合一的完美結合,沒有先例可尋,成功與否,更加不可預見。當成功變得迷茫神秘時,上蒼往往會給勇於探索者更多的眷顧,給苦行者以最好的回報。這時,在不無期待的祈望中會看到一些成功的光點,然後透過艱難的最後努力,光點聚匯,希望就有可能在眼前一亮。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兩年前,在四川省文聯、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骨幹培訓班”上,中國美協劉健先生的一句話,是喚醒我決心探索漢磚佛造像的原動力。當時劉健先生對我的廣元千佛崖畫卷作了提問,他問:“石窟中的佛像如何解決?”我來不及思考,隨即回答:“去現場收集資料解決……”返家後,我為自己的回答感到吃驚。作為一名山水畫家,畫人物是我的弱項;問題既然已經提出,如何面對,如何解決?在壓力面前,我沒有食言,毅然開始了在學習中耕耘探索,又在耕耘探索中學習的耕讀生涯。於是,幾年的準備和月晨燈夕的努力投入,天道酬勤,我終於在佛造像藝術的艱苦跋涉途中初獲進步,不勝欣慰。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要創新中國畫,不外乎從三個方面突破。一是技法工具,二是個性語言,三是材料。實現內容和形式的突破,是每一位有擔當的中國畫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多年來,我在中國畫水墨寫意佛造像藝術方面,做了一些多向探索和實踐,例如直接漏白佛造像的畫法,青銅鏽斑駁佛造像的畫法,北魏佛造像拓片效果的畫法,篆刻佛造像多層疊加的畫法,高度抽象朦朧佛造像的畫法,以及特效飛天的畫法等。探索創新是異常艱難曲折的,每一次面臨的新挑戰,都有可能是失敗的結局,但每一次的失敗,都是積累經驗和啟迪深層思考的又一次開始。如此週而復始,唯祈望功夫不負今人,有朝一日進入南宋理學家朱熹所言

“只因未到那深處,若到得那深處,自然佛門洞開”的境界。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後來,一件件超過兩米的大畫作,相繼在全省、全國畫展入圍或獲獎,更增添了我探索的信心和力量。古樸生新,當然絕非易事,更何況冷僻如此的漢磚畫像?如果不付出百倍的努力,沒有春花在寒峭中的勇敢綻放,想預先坐享秋果絢美,恐也絕無可能。所以,我認為從佛造像題材的一批中國水墨寫意大畫,再到寫意漢磚佛造像藝術,是天運巧合,更像是一種未必知其然和所以然的必然。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己亥夏日,我參加中國書協行業建設委員會、中國石油書協主辦的“石油精神翰墨行——中國書法家志願者走進西北銷售公司、玉門油田”的大型活動,在路過嘉峪關時,車停下休息,有人提議揀選一塊石頭以志此行。大家揀選的石頭都很好看,我卻揀了一塊破舊的磚塊,大家開玩笑說我“千里揀塊爛磚頭”,我不在意,認為“各有法眼”,遂一笑了之!沒想到,晚上在賓館燈下,當大家看到我的“爛磚頭”時,皆驚異非常!嶄新的創意刷清了他們幾小時之前的成見。因為我在磚的六面都畫上了佛造像,“爛磚頭”自然天成的肌理和色彩正好襯托了佛造像,蒼樸之色,渾然天成,加之筆墨韻味,讓佛造像熠熠生輝。沒有絲毫猶豫,他們立即返回寢室,都拿來了自己揀的石頭,讓我都畫上了佛造像。靈感使我難以入眠,我忘記勞累,飽享了創造的歡樂,也由此突發奇想,為什麼不把佛造像藝術再現於充滿厚重歷史滄桑感的巴蜀漢磚上呢?返回成都後,我迫不及待,到送仙橋購買了三塊普通的漢磚,興奮地投入了創作。待寫意漢磚佛造像畫出來以後,很快得到業界朋友的肯定和鼓勵。他們大都從沒見過,說有一種特別的新鮮感;有些朋友覺得創意奇妙,觀賞後感到震撼;也有些同道認為,佛教在東漢傳入中國,用同時代有悠久歷史的佛造像藝術同巴蜀漢磚嫁接,結合點很好,立意新穎獨特,用新形式傳播弘揚巴蜀漢磚文化和中國佛教文化值得期待和肯定。

初期的探索實踐開闊了我的藝術創作視野,嘉峪關之行,畫磚的觸動讓我一個新的思考逐漸成熟:既然如此,為何不畫一批漢磚佛造像作品,作為正式的起步呢?於是,我馬上付諸行動。先在小區租下一間倉庫,裝修後配置了八個大型貨架,利用假日又去雅安市蘆山漢城淘弄漢磚等材料;後來又得高文老師的指點,先後幾次去新津、大邑、梓潼等漢磚出土和殘存地,不辭勞苦地尋尋覓覓,採購了一批我喜歡的普通漢磚。同時,我對民間保存的普通漢磚惡劣的生存環境擔憂,也為自己明智的保護行動而慶幸。

漢磚入庫,並非舉手之勞,那不過是創作準備工作前期邁出的一小步。漢磚各色不等,小者十來斤,大則幾十斤重,購置入庫後搬運已是苦差,通常須得經歷清洗、吹乾或風乾等過程,來回折騰不說,還要倍加小心。勞苦之餘,偶有閒暇,無論寒暑鑽進倉庫,就會終日徘徊其間,流連忘返。無數次地反覆觀賞,醞釀,構思,一旦靈感激越,忽有創作衝動,才能進入境界,正式開始筆墨創作。廢寢忘食的創作結束後還要將大小漢磚搬回倉庫,進行封蠟、建立存檔卡片等後期處理,既繁瑣,又很消耗體力。儘管如此,我覺得那種自嚼菜根的苦中有樂,即為了創作不顧一切的心甘情願,除了藝者“自作自受”外,局外人大約是無法理解的。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丨佛心,水墨畫,214x199cm,宣紙,2019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丨和諧世界,水墨畫,214x199cm,宣紙,2019

在幾年的創作勞動中,我先後得到過劉曦林、何應輝、劉樸、宗性法師、梁時民、高文、魏學峰、郭強、王家葵、劉衛東等著名專家學者及藝友的無私指導,開悟了創作神思,也增強了我的信心。鍥而不捨的堅持和學習,砥礪了我的毅力,也豐富了我創作的技巧。一塊塊漢磚佛造像在探索中不斷完善,一批批風貌獨特、似有學術和內涵價值的拙作相繼問世後,很快得到四川美術出版社的回應,決定出版《林嶠漢磚佛造像》一書,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褒獎。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丨築夢,水墨畫,248x145cm,宣紙,2019

現在此集即將付梓,感慨殊深。如果要自道甘苦,說出最真實真切的體會,那就是確定目標後要知難而上,敢發他人之未想,持之以恆,敢於實踐前人沒做過的事,去迎接新的藝術挑戰。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丨何應輝先生為本書題字

面對《林嶠漢磚佛造像》書稿,浮想聯翩,我願以此書敬獻給我的師友和我的親朋,衷心感謝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四川省文化館、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成都市佛教協會的大力支持,感謝王道義、吳坤、冷柏青、向運華、向運成、王東、任春林、李敬燁、李旭等老師和朋友們,他們無私傾情的相助和鼓勵,令我感動不已。特別是恩師何應輝先生為拙書題寫了有漢代圓渾厚重和正大氣象書風的書名,承蒙其多年的厚愛,我感銘不已。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收穫已成過去,不因小獲而竊喜,才會有永遠執著的追求。在藝術人生的旅途中有心愛的書畫事業朝夕相處,我是何等的幸運,期望今後不懈的努力後會有更多的收穫和心得與大家分享。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丨《林嶠漢磚佛造像》內頁

最後,祈望此書能對書畫、佛教、收藏界讀者有所啟發和幫助,更希望得到各位方家、朋友的不吝賜教。燈前感慨,憶及多年的尋覓和耕耘,得詩一首:

漢磚畫像趣天真,古樸風儀意態淳。

寫畫奏刀非易事,功夫不負有心人。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林嶠

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業建設委員會委員

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委會委員

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四川省文化館研究館員

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副會長

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專委會委員

四川省詩書畫院特聘畫家

四川中國畫學會理事

四川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第一批巴蜀畫派影響力代表人物

書法作品獲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獎”(最高獎),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獲獎作品”(最高獎),全國首屆行草書大展“妙品獎”,文化部第八屆、第十二屆“群星獎”銅獎、銀獎,中國文聯首屆蘭亭獎“優秀獎”。山水畫《家在畫屏》獲文化部2012全國青年美展優秀作品(最高獎)。

著有《震影墨痕·林嶠書畫精選》《林嶠水墨畫集》《林嶠山水寫生》《林嶠書畫》《當代四川中青年書法名家系列叢書·林嶠》《2015林嶠書畫新作》等專輯。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林嶠漢磚佛造像》

一書即將付梓面世

敬請期待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成都建築·遺珠 I》,本書詳盡收錄了幾十座成都歷史建築的高清攝影圖,設計精美,印刷精良。書中詳細介紹了每個建築的地址、面積、年代和歷史等,具有極高的紀念和收藏價值。

《成都建築·遺珠 II》是由成都市規劃管理局和成都市城市建設檔案館聯合主編的建築類系列畫冊。全書以《成都市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第一批至第十一批)為依託,對成都市域現存歷史建築進行踩點、拍攝、梳理。歷經時代滄桑變遷的歷史建築不僅重現了舊時風貌,也是一位文化精神的見證者和承載者,更彰顯出“老成都,蜀都味”,重塑了城市記憶體系。系列之二共收錄50處建築。

《林峤汉砖佛造像》创作记 | 108块汉砖上的画艺

苦短無常李華生(1944-2018)

《寒食帖》秘藏崇州江源數十年|這樣的院子誰不想擁有?

細活慢工著清音|琴學典籍《沙堰琴編》宣紙影印線裝版面世

成都100座老建築遺珠大賞 | 我們遺忘的古舊斑斕

專訪著名藏家林明哲:疫情後藝術市場的新一波機遇來臨?

《戴衛寫生60年》|畫家是感覺家,有感覺才有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