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看看下面你中了幾條:

  • 對刺激的聲音、氣味特別敏感;
  • 特別容易聽出別人的“話外之音”;
  • 害怕被拒絕,但不擅長拒絕別人,有討好型人格傾向;
  • 不敢表現自己或是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能堅定的捍衛自己的觀點;
  • 如果和對方有分歧,一定要用客氣的不能再客氣的方式跟人商量;
  • 非常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看電影、電視小說時容易感動流淚。

這樣的我們,通常被人評價為“脆弱”、“敏感”、情緒化”、“玻璃心”……不用太在意,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相關研究證實,這樣的人能佔到群體的15%-20%,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被稱為“高度敏感者”的群體。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高度敏感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提出,他們比常人有更加敏銳的感知力,卻也深受其苦,比如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要費很大的力氣調節情緒,容易感受到更多的壓力等等,高度敏感性研究專家卡特琳·佐斯特也是其中之一。

為了幫助更多的高度敏感者,卡特琳創建了高度敏感者網絡社交平臺,組織各種講座、報告和活動,鼓勵高度敏感者不必在意世俗的評價,將敏感作為天賦和力量,活出精彩自我。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卡特琳將自己的研究和許多高度敏感者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高度敏感的力量》。在這本書中,卡特琳分析了搞對敏感者正在遭遇的困境,但她也認為高度敏感者只是需要正確的解鎖技能,就能釋放出巨大的潛力。

敏感不是弱點,而是天賜的禮物

敏感不是什麼討喜的性格,當被評價“敏感”時,或多或少是帶有貶義色彩的:

比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曹公說她是“心較比干多一竅” ,人設顯然沒有敦厚端莊的寶釵受歡迎;

比如《豌豆公主》中的公主,被一粒豆子硌的徹夜難眠成了“公主病”的代言人;

……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加上高度敏感者們或多或少有點“討好型人格”,尤其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評價,只好一邊很受傷一邊又假裝不在意,自己其實又並不好受,只好減少和外界的接觸,把自己包裹在一個厚厚的殼子裡來抵禦傷害。

是時候走出來了,卡斯特在《高低敏感的力量中》說:“瞭解高度敏感這一概念的瞬間,很有可能是每個人生命的轉折點。從現在開始,告訴自己:敏感只是一種性格特質,才不是什麼性格缺陷。

我第一次接觸到“高度敏感”這個概念,是在微博上看到作家柏邦妮的一句話,她說:“好幾年覺得這種敏感體質真的是煩死了,忽上忽下好累。不過在紐約,一塊幸運餅乾裡有張紙條,就像上天神諭,說:天生敏感,讓你的快樂也多於別人。”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當讀完卡斯特的《高度敏感的力量》,我也有突然產生了這種釋然的感受,並且相見恨晚的認識到,敏感不僅不是累贅,還可以是上天恩賜的禮物。

最近在《樂隊的夏天》中吸粉無數的張亞東,他認真的聽每個樂隊的作品,耐心為大家普及音樂知識;為一首《new boy》流淚;耿直的教給大家給雷鬼的正確打拍方式。他的敏感和細膩,認真和執著,反而成就了他獨一無二的氣質。

一味地逃避並不會真的讓我們過得開心,學習如何發揮和運用敏感的力量,就可以找到上帝為你打開的那一扇窗。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高度敏感者怎樣才能活得不那麼累

太宰治說,太敏感的人會體諒到他人的痛苦,自然也就無法輕易做到坦率。而所謂的坦率,其實就是暴力。

因為我們比別人更敏感,比別人想得多,比別人更容易受傷,就容易活得很累:

比如,你真的不想每次都幫室友拿外賣,但就是不會拒絕,只能無力的接過好人卡維持塑料室友情;

有時候,你真的不想去鬧哄哄的KTV參加同事聚會,但為了表現自己的合群,只好強迫自己忍受一個漫長難熬的聚會;

辛苦做的方案被各種無理挑刺時,你真的很想據理力爭,但每次都硬生生的憋回去,然後回一個“好的”加個笑臉。

久而久之,表面看起來你只是安靜不爭,但內心其實壓抑無比。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卡特琳在《高度敏感的力量》中寫道:幸福的人並不會壓抑自己的痛苦,而是會正視他們:“通往幸福的路並非繞過了痛苦,而是穿透了它。”如果不這麼做,我們就很有可能落入把自身不幸歸因於外部環境的陷阱中。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活得不必這麼累呢?

第一,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不做逆來順受的“乖孩子”;

這點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做一個乖孩子”,要善解人意,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父母老師都喜歡乖孩子,但卻都忽視了乖孩子的代價是什麼。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乖孩子”們失去的是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能力,武志紅老師說:乖孩子,就是不能提要求,不能發出聲音的孩子。

從現在開始,多多練習說“不”,“我”,“我這樣很好”。

你可以先從很小的事情開始,如果你害怕拒絕熟人,那就從陌生人的社交上開始,比如吃薯條時多要一包番茄醬;不要在專櫃導購的熱情介紹中逃走,理直氣壯的說我要先自己看看,然後只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獲得小小的成功之後,你就可以在更大範圍內做更大的嘗試,比如提前和室友說明今天不順路,不能幫她帶外賣。

傾聽來自內心的聲音,認識自己的界限,勇敢表達自己的訴求,這是我們開始成長的第一步。

第二, 做真實的自己,主動改變環境。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人的一切煩惱都源自於人際關係,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認可和愛。說白了,如果你所在的環境,要求你必須夾著尾巴做人,那你不僅不會開心,也很難在工作中展示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高低敏感的力量》中,有位叫布爾吉特·萊納的女士說:

“我以為,我再努力一些,再多改變一點去適應社會,那麼我就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事實證明,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可笑的。實際上我得到的是:失眠、精疲力竭、不知所措、偏頭痛、心跳過速、時長與人發生衝突。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生活了!”

當她意識到自己是個高度敏感者時,也明白了“如果想要保持健康,那麼我就應該過屬於自己的,有自主權的生活。”

她辭去了原來的工作,經過努力成為了一名培訓導師,為當地其他高度敏感設計訓練方案。這時候她的感覺是“當我保持真我,做屬於自己的事情時,他們的反饋是最好的!”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這裡絕不是鼓勵大家工作不開心就要辭職,而是千萬不要忽視公司文化、團隊氛圍這些看起來很虛,實際上非常影響心情的因素。討厭應酬就不要選擇酒桌文化盛行的公司,缺乏安全感就不要盲目加入創業前期的團隊,不能受嚴格約束就儘量不去條條框框路的企業……

這與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挫折教育”相悖,但“越挫越勇”真的不適合高度敏感的我們。心理學研究證實,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如果你全部用在了抗壓、處理情緒上,工作上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黃磊在《嚮往的生活》中說,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要做減法,選擇舒服的環境和圈子。要知道這不僅僅是為了“舒服”,更是為了能把精力放在你想做的事情上,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第三,活在當下,感受過程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用“時間視角”把人劃分成5類:

1. 積極過去視角,經常沉浸在過去的美好中;

2. 消極過去視角,容易沉浸在過去的傷害之中;

3.享樂主義視角,不在乎過去,不在意將來,強調及時行樂

4. 宿命論視角,認為自己無力改變什麼,選擇順從和忍受;

5. 未來視角,永遠為了未來努力,但幸福感並不強

這5種視角都各有優劣,津巴多教授建議人們採取混合折中的方式:積極過去視角+享樂主義+未來視角。

高度敏感者們心思細膩容易懷舊感傷,經常會缺乏安全感因此善於未雨綢繆,唯獨缺乏第3視角——活在當下。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當下”從時間上指區別於過去、將來的現在,從範圍上去除掉別人、其他,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內心。

在這個界定下你會發現,很多壓力都是來自於對過去的糾結,例如要是當時我強硬一些就好了,或者來自於對未來的擔心,例如明天就要作報告了但我還是覺得PPT細節不夠好,來自於別人的眼光,例如要是我這次搞砸了別人該怎麼看我。

在這種壓力之下,當下的感受就被忽略了——你正在為這次報告付出的努力,正用自己的敏銳知覺提出的新想法,當你把注意力從擔心和焦慮轉移到當下具體的事情上,反而會輕鬆很多。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卡斯特在《高度敏感的力量》裡,建議高度敏感者們練習冥想、瑜伽,幫助自己找回這種活在當下的感覺。這兩種方式我自己都親身體驗過,相同之處都是從最細微的地方(呼吸),幫助人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從而掌控自己的身體和感覺,很有效果,建議嘗試。

怎樣才能敏感且強大

活得不那麼累僅僅是個開始,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要敏感且強大,《高度敏感的力量》這本書中,給出了一個成長公式:

感知→信任→允許→體驗→加工→原諒→成長→集中注意力→享受

感知: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

信任:信任你的感覺和直覺;

允許:告別完美主義,允許自己會犯錯、不完美、偶爾軟弱……,詩人魯米說:“在對與錯之外有一個地方,我們會在這裡相遇。”

請你為自己留一塊這樣的灰色地帶,用來喘息、修整、安放那個不完美的自己。

原諒:和自己和解,也和這個世界和解。接受這個世界既有小部分的敏感的我們,也有大部分神經大條總的人。

成長:適當走出舒適圈,你將看到更大的世界。埃莉諾·羅斯福說“你一定要去做不能做的事。不是強迫自己面對,而是要主動出擊,除了逃避和麵對,為自己增加第三種、第四種更多的選項。

集中注意力:通過冥想、瑜伽,或者找一個導師,練習活在當下,正如卡斯特說的“重要的不是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是找到當下的滿足感”。

享受生活:休息、聽音樂、運動,多嘗試嘗試,主動尋找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享受生活。

這個公式最關鍵的部分在於如何運用敏感的力量,主動積極地去擁抱感受,做出改變,拒絕被動的等待,消極的適應。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的前進,我們終將會成為全新的強大的自己,終將能抵達一個全新的自由的世界。

如果你脆弱敏感容易受傷,這3點給你內心強大的力量

天生敏感讓我們嚐到的苦更苦,但也一樣能讓我們吃到的糖更甜,《高度敏感的力量》則告訴我們, 你有足夠的力量去決定自己的人生滋味。就像孫燕姿的歌裡唱的“用月光取暖給自己力量,才發現關於夢的答案,一直在自己手上,只有自己能讓自己發光,要去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