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材料的捷徑:抓問題【音頻課】



大家好,這裡是筆桿子家園公文課程。最近,有讀者諮詢說,我剛接觸辦公室工作,如何才能很快學會寫材料?也有讀者問,領導常說我寫的材料比較平,怎樣才能較快地提高寫作的質量?鑑於此,我們今天推出的課程是《寫好材料的捷徑:抓問題》。講稿作者是著名作家張傳祿老師。我是播音主持語愔。


認真分析一下文字材料的歷史,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無論是實用文章,還是文學作品,有的寫出來後影響非常之大,有的甚至流傳千古,成為千古絕唱。


就從“建議”類的公文說,如李斯的《諫逐客令》、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等等,都是歷史上的名篇,一兩千年流傳不息,代代相傳,其中蘊含的思想到現在人們還在引用。


當然,也有一些文章,寫出後沒有引起人們的任何重視,甚至一出手就無聲無息了。大家都去過故宮,故宮牆上寫了許多萬壽無疆賦,那是給慈禧太后祝壽時寫的,仔細看一看那些賦,文字寫得非常華麗,對句非常工仗,寫得也非常好。又寫在牆上,那麼多人到故宮去,應該說廣告面是很廣了,可是到現在為止,卻從沒有聽到哪個人說,故宮裡的萬壽無疆賦有哪一篇寫得好。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我們認真研究就會發現,文章反響大小、影響遠近的根源,關鍵看是不是觸及到了問題,是不是針對一定的問題去寫,凡是觸及到問題的,影響就大,流傳久遠,反之無病呻吟,有的只是華麗的詞藻,有的只是龐雜的材料,不是針對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人們讀過之後,根本不知道作者在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沒有思想,沒有觀點,沒有靈魂,就不會產生什麼影響。所以,我們要想寫出好的材料,就要學會抓問題,並敢於觸及問題。


寫好材料的捷徑:抓問題【音頻課】

公文寫作門戶網站,請認準筆桿子家園www.biganzijiayuan.com

首先,觸及的問題越尖銳、越突出,引起的影響就越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有時一項工作或一個社會問題,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得很突出,矛盾很尖銳,大家覺得迫切需要改變,需要解決。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人針對這一問題拿出好的經驗,提出好的辦法,馬上會使人豁然開朗。而且觸及的問題越尖銳,針對的問題越突出,引起的影響就越大。


比如,一段時間來,廣大人民群眾對領導作風,對領導機關的工作作風,對文風、會風、話風等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意見很大,甚至深惡痛絕。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研究制定出關於改進工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把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範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等原則要求具體細化,使上下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並率先垂範,付諸行動。在舉國上下、國內國際引起強烈反響,獲得高度讚揚。


其次,觸及的問題涉及範圍越廣泛,引起的反響就越強烈。實踐證明,一篇文章觸及的問題帶來的效果是:如果是針對某一個人的,只能引起當事人的反應;如果是針對某個單位的,就會在這個單位引起反應;如果是針對一個行業的,就會在這個行業引起反應;如果是針對整個社會的,就會在整個社會引起反應;如果是針對人類普遍存在的,就會對整個人類產生影響。


例如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出現了兩種思想傾向,一種認為我們能夠迅速地消滅敵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對抗日戰爭的進程抱著盲目樂觀的態度,這一種傾向被稱之為“速勝論”;另一種傾向叫做“亡國論”,認為敵我力量相差太懸殊,武器裝備、資源對比太明顯,我們不可能戰勝敵人,硬拼是會亡國的,對前途充滿了悲觀。面對這兩種主張,毛主席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各方面的力量進行了對比和客觀分析,明確指出:抗日戰爭是一場艱苦的持久的人民戰爭,但最後的勝利是屬於我們的!這就是著名的光輝篇章《論持久戰》。


據程思遠回憶,毛澤東《論持久戰》剛發表,周恩來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紹。白崇禧深為讚賞,認為是克敵制勝的最高戰略方針。並把它向蔣介石轉述,蔣也十分贊成。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論持久戰》的精神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由軍事委員會通令全國,作為抗日戰爭中的戰略指導思想。《論持久戰》這篇光輝文章,使全國人民認清了形勢,明確了我們的優勢,更加清楚了敵人存在的劣勢,懂得了如何利用我們的優勢打擊敵人的劣勢,扭轉戰爭的形勢,化不利為有利,對最後打敗日本侵略者做好了充分的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對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充滿了信心,鼓舞了人們的士氣。舉國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堅持抗戰八年,終於取得勝利,使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


再次,觸及的問題越難解決,在歷史上反覆的次數越多,影響越長遠。有一首耳熟能詳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流傳已經兩千年了,到現在還在傳頌,為什麼它有那麼強的生命力?這首詩針對有些人不珍惜勞動人民汗水的現象還廣泛存在,前些年有關部門做過統計,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口一年的口糧。正因為“舌尖上的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心痛,所以人們還經常舉出這首詩來教育大家,什麼時候浪費問題不存在了,這首詩就沒有生命力了。


再如,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們宣傳了焦裕祿這個典型,在當時引起反響很大,很強烈。半個世紀過去了,現在把焦裕祿搬上電影、電視,反響還是很大,不少人感動得流淚。為什麼,焦裕祿是針對有些幹部的事業心不強,作風不廉潔的問題寫的,這個問題在當時幹部隊伍中很突出,在現在的幹部隊伍中也很突出,所以能夠在群眾中引起強烈的思想共鳴。話又說過來,焦裕祿這個典型如果拿到解放戰爭、抗日戰爭或井岡山時期宣傳,影響就不會很大,因為那時候我們全黨的幹部幾乎都是這樣做的,幹部隊伍中不存在事業心不強和黨風不正的問題。因而,在那時候宣傳的影響,就不會有今天這麼大。


古今這兩個典型事例充分說明,無論是採取哪種方式寫文字材料,只要針對的問題越難解決,在人類歷史上反覆的時間越長,影響就越深遠。反之,生命力就短。


以上我講這些內容,都是想說明,

要想寫出好的公文,必須要了解問題,很好地研究問題,針對問題去寫。只要善於研究問題,不會寫材料的人可以很快會寫材料,寫材料一般化的人,能較快地提高寫作的質量。相反,如果不重視這個問題,儘管付出了很多代價,想了很多點子,材料還是寫不好,更談不上寫出有影響的東西。


所以我們寫東西,都應該建立這樣一種思想,就是我寫這個東西,究竟是針對什麼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對人類社會,對我們的國家,對我們的民族,對我們某一個行業,究竟有什麼用處。有用處我就寫,沒有用處就不要去做“無用功”。只要樹起了這樣的觀點,並朝這方面去努力,我們的文字材料寫作質量就會不斷提高,就能逐步寫出有分量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