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將公主許給魏徵兒子,3個月就悔婚,魏徵兒子因此逃過一死

《資治通鑑》之中,對於李世民和魏徵的君臣情誼著墨眾多,特別是"以人為鏡"這一段甚為感人。

李世民將公主許給魏徵兒子,3個月就悔婚,魏徵兒子因此逃過一死

魏徵臥床不起,太宗派人去送藥探望,送藥的人往來不絕,眼看著魏徵的情況越來越差,李世民帶著太子和剛剛九歲的衡山公主前往探望。李世民詢問魏徵還有什麼心願,魏徵說:"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李世民甚為感動,指著衡山公主許諾魏徵,要將公主許配給他的兒子魏叔玉:"魏公,你睜開眼睛,看看你的新兒媳吧。"魏徵面對如此厚重的賞賜已經無力謝恩了,第二日,魏徵就離開了人世。

魏徵去了之後,李世民讓所有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都去奔喪,讓魏徵陪葬在昭陵。出殯那一天,李世民站在禁苑西樓,遠眺魏徵的靈車痛哭,說出了流傳千古的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準駙馬魏叔玉身為魏徵的嫡長子,將來繼承從一品鄭國公的爵位。衡山公主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最年幼的女兒,嫡公主身份尊貴,在8歲的時候被封為衡山郡公主。在婚配後,她成了皇家和魏家的紐帶,她和魏叔玉的婚約代表著魏家無上的榮耀。

但賜婚僅僅3個月之後,李世民卻反悔了。貞觀十七年,侯君集以謀反罪被處死,杜正倫被罷免。李世民日日夜夜胡思亂想,這兩人都是已經去世的魏徵推薦上來的,說他們有宰相之才,他覺得魏徵和他們結黨營私,越想越氣。正好這個時候,李世民知道了魏徵在生前曾經拿諫辭給史官褚遂良看,認為魏徵是沽名釣譽,想要在青史上留下美名。在氣怒之下,李世民立刻寫了詔書停了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事,還派人將魏徵的墓碑給推了。

當年李世民在魏徵病床前的鄭重承諾,短短三個月就反悔,這在朝中必然會引起爭論。魏徵四個兒子雖然沒有受到牽連,但一輩子仕途無望。衡山公主那時候還很年幼,對其中的厲害關係不甚明白,但謀反一事之後,哥哥李泰和李承乾全都被髮配到邊疆,不久之後鬱悶而死。在小公主看來,悔婚一事相比於如此大的變故,自然算不上什麼。

李世民將公主許給魏徵兒子,3個月就悔婚,魏徵兒子因此逃過一死

649年,李世民病逝,唐高宗李治即位。這個時候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都已經病故,李治只剩下了衡山公主和東陽公主兩位手足,特別是小妹妹衡山公主,李治將其視為最重要的親人。

李世民去世之前還是不放心衡山公主的親事,就將衡山公主許配給了長孫皇后的堂弟長孫詮。按照輩分,長孫詮是衡山公主的長輩,但兩人夫妻感情甚好。衡山公主在結婚前受到李治的再次冊封,名為新城公主,增邑五千戶。

與此同時,武媚娘二次進宮,生下了皇子李弘,晉升為昭儀。李治寵幸武媚娘,卻害慘了自己的姐姐和小妹。武媚娘為了孤立最反對她的長孫宰相,先是誣陷長孫無忌表弟、東陽公主的夫婿高覆行,高覆行被貶為南昌刺史,不久被殺。武媚娘剪除了長孫無忌的羽翼,如願登上皇后寶座,就開始對長孫無忌下手,長孫無忌被逼自縊之後,武媚娘還不放過長孫家的人,新城公主的夫婿長孫詮時任尚書奉御,同樣逃不過被誣陷的命運,最後被流放到雲南,剛到雲南不久就被亂棍打死。兩位公主同時成了寡婦,新城公主那時候才剛剛23歲。

李世民將公主許給魏徵兒子,3個月就悔婚,魏徵兒子因此逃過一死

東陽和新城悲痛欲絕,李治不忍,要為她們再選駙馬。新城的新駙馬叫作韋正矩,韋正矩此人貪慕富貴,想要攀上新城公主,於是他跑到東陽公主面前毛遂自薦,表達對新城公主的愛慕和關心。在東陽公主的介紹之下,李治同意將新城公主嫁給韋正矩。韋正矩自從娶了公主之後,真的官運亨通,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就從五品升到了正三品,連生八級,果然是一步登天。

而新城一直都在掛念著前夫長孫詮,她身體一直不好,雖然之前因為丈夫被武媚娘害死一事常和李治發脾氣,但李治非常心疼妹妹,特地為她修建了一座寺廟祈福。新城沒有辦法和新駙馬重新開始,兩人婚後感情淡漠,甚至有傳言韋正矩對公主失禮。兩人結婚後不久,新城就去世了,年僅30歲。李治對妹妹的死非常悲痛,他以皇后之禮將妹妹下葬,"廢朝不舉,有越常倫。賵往飾終,用超恆制",放眼這個唐朝,以皇后之禮下葬公主的僅此一例。

妹妹的離世讓李治失去了理智,他急需一個發洩口,他認為是韋正矩害死了公主,於是立刻下旨將韋正矩給殺了。新城公主之死到底和韋正矩有沒有關係?不少史料之中記載韋正矩對公主施行過家庭暴力,但奇怪的是李治將韋正矩賜死之後,又將他和公主合葬了,可見韋正矩毆打公主一事很有可能是謠傳。

1994年,隨著新城公主墓葬挖掘工作的進行,考古學家們發現壁畫上所有侍女的頭都沒抹去了。史學家猜測,因為心愛的胞妹猝死,李治遷怒於她身邊的侍女,覺得她們沒有照顧好珠子,所以將壁畫之中所有宮女的頭都"砍掉"。

李世民將公主許給魏徵兒子,3個月就悔婚,魏徵兒子因此逃過一死

新城公主的先後兩位夫婿都死於非命,而退婚了的魏叔玉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安穩度過了一生。在武媚孃的鬥爭路途之中,沒有一名李家的公主能夠得到安定的幸福。新城公主一生三次訂婚,每一次都夾雜著利益關係,最愛的丈夫也不過是武媚娘上位的墊腳石。無論是李世民和魏徵,還是李治和長孫無忌,他們的信任和感情都是脆弱的,新城只是夾在其中的犧牲品。不通讀史書,很難去還原歷史人物的全貌,人們也許永遠只能從一件事之中定義一個歷史人物的一生。而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豐滿的,他們一生的選擇,一生的舍取都在給後人留下經驗和教訓。

我覺得,在眾多史書之中,《資治通鑑》是最值得收藏的精品之一。如果你覺得文言文實在看得吃力,那麼你可以選擇《白話資治通鑑》。《資治通鑑》現在版本有很多,有的雖然有詳盡的翻譯,但十分費解。一方面可能翻譯者的水平有限,一方面在翻譯過程之中會夾雜一些並沒有經過詳細考證的歷史資料。雖然讀起來比較容易,但已經不是原汁原味的《資治通鑑》了。所以這樣一套精美的譯本十分難能可貴。

李世民將公主許給魏徵兒子,3個月就悔婚,魏徵兒子因此逃過一死

現在頭條活動期間,原價498的書,只要208元就可以購買全套,相當於半折還不到。書本包裝精美,過年送孩子和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無疑是最好的一份禮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鏈接購買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