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墮落,任憑李世民使出渾身解數,都撈不起來的太子李承乾

或許上天就是喜歡開玩笑,讓歷史上每一位英明的皇帝都會有一堆“能折騰”的子嗣,秦始皇、洪武帝、康熙皇帝等等,比比皆是如此,當然了一手締造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沒能逃掉這個“魔咒”!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成功之後,便成了大唐帝國的實際統治者,並在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正式即位為太宗皇帝,李世民剛即位伊始,便將自己與長孫皇后的嫡子李承乾立為了皇太子,這時的李承乾剛滿8歲。

自甘墮落,任憑李世民使出渾身解數,都撈不起來的太子李承乾


歷史上很少有哪位帝王正值壯年是便匆匆組建東宮,而且東宮太子年齡還這麼小,李承乾這樣的在幾千年歷史上都屈指可數,不過,從中也確實能看出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寵愛。

都說帝王多無情,但從眾多的史料都可以發現,李世民對李承乾的重視和寵愛都是發自內心的父愛。一方面,李承乾的生母是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李世民對長孫皇后也是敬愛有加,李世民甚至贊其為“嘉偶”,愛屋及烏,李世民自然對李承乾甚是喜愛;另一方面,李世民對發生在自己身上兄弟相殘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為了防止這類事情發生在自己兒子身上,索性就早立太子,以杜絕其他皇子的非分之想。

自甘墮落,任憑李世民使出渾身解數,都撈不起來的太子李承乾


一開始李承乾也沒有辜負李世民對他的寵愛,雖然天資平平,但也算是勤奮刻苦,每每陪李世民處理政事至深夜,而且李世民每次出巡留太子監國,李承乾也都將政事處理的井井有序。李承乾表現得這一切都讓李世民感覺到皇位傳給李承乾,大唐帝國即使不能再創盛世,也會蒸蒸日上。然而,這一幅“融洽之景”卻隨著李承乾的一場大病戛然而止,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李承乾自小便患有足疾,不過平常行走也算正常,不過在李承乾成年後不久,便生了一場大病,導致足疾惡化,後來這場大病雖然愈好,但此後李承乾在走路時只能一瘸一拐的!這場變故,對作為當朝太子的李承乾的打擊不可謂不大,雖然李世民始終沒有放棄李承乾而另立他人為太子的打算,但李承乾卻固執地認為李世民絕不可能把皇位傳給自己這個瘸子!在這種思想下,李承乾再也不願踏出東宮半步,整日在宮中飲酒尋歡,自我消沉。

自甘墮落,任憑李世民使出渾身解數,都撈不起來的太子李承乾


對於李承乾的墮落消沉,李世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他。但是,有些人看到李承乾這樣卻坐不住了,這些人中就有李承乾的親弟弟魏王李泰,李泰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第二個兒子,同樣作為嫡子,只因晚出生了幾年就與皇位無緣,李泰心裡當然是不服氣的。恰好又看到李承乾日益沉淪,本就覬覦皇位的李泰,終於按耐不住開始蠢蠢欲動了,便糾集一幫御史三天兩頭的彈劾李承乾。

自甘墮落,任憑李世民使出渾身解數,都撈不起來的太子李承乾


要說李世民也是真的疼愛李承乾,面對堆積如山的彈劾太子的奏摺,李世民還是選擇保全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便在一次早朝的時候,李世民當眾表示,太子雖患足疾,但並不影響行走,何況太子已有子嗣,依照禮法,即使李承乾先死,也應立李承乾的兒子為大唐的接班人。

李世民本以為這樣做可以使李承乾安心,從而振作起來。然而李承乾早已消沉見底、無法自拔,不僅沒有絲毫的振作,反而做了李世民最不想看到的場景,就是“兄弟相殘”。李承乾僱傭殺手企圖暗殺魏王李泰,結果被李泰的護衛攔下,李承乾見事件敗露,於是鋌而走險,決定起兵逼宮,結果因為倉促起兵,籌劃不當而失敗。

自甘墮落,任憑李世民使出渾身解數,都撈不起來的太子李承乾


面對對自己兵戈相向的愛子,唐太宗再一次選擇了保全李承乾,不過由於朝中御史的壓力,唐太宗不得不廢黜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貶為平民。同時,唐太宗又怕失去太子之位的李承乾,在自己百年後會遭到清算,於是以“泰(李泰)立,承乾(李承乾)、晉王(李治)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的理由立軟弱的李治為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再墮落也始終是父母的心頭肉。不過,作為一個人,面對困難時,就自甘墮落的放任自己,別人在怎麼救也終究是無濟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