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溫度的變化

從小被告知,我們歷史上有三大盛世,分別是“文景”“開元”和“康乾”,盛世時人才輩出風調雨順安居樂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除了少數的盛世歷史上多數時間全面戰爭或局部戰爭的水深火熱之中,亂世也是同一張面孔,奸臣當道民不聊生赤地千里江河氾濫官逼民反,我們管這種人禍叫天命或者叫氣數已盡。只是這樣程式化的說教會讓覺得過於簡單,社會是由人構成的,內心最複雜的國人如何就逃不出歷史的夢魘週期,拋開歷史書上的帝王將相,換一個角度來解讀歷史也頗有一番滋味… …

中國溫度的變化


這張圖是氣象學家繪製的從南北朝到民國1500年的氣候變化,中間的橫線是現在的氣溫,我們看到從南北朝到隋是氣溫偏低的小冰河期,氣溫偏低對處於農耕的中原影響不能算太大,至少不是生死存活的考驗,但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打擊是致命的,氣溫太低草場無法存活,沒有草牛羊無法存活,沒有牛羊人就無法存活。

怎麼辦?搶她孃的!!!

南北朝時中華民族的一次長期的大融合,過程是暴虐血腥的,代價是空前絕後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當面對存亡考驗時遊牧兄弟會不顧一切地向南,向南,向南!!!中原物產豐富憑什麼讓我們待在鳥不拉屎的地方,搶!搶!搶!遊牧兄弟天生會打仗,從小生活就是騎馬射箭,戰爭也是騎馬射箭,渴了喝馬奶餓了開弓射下什麼吃什麼連後備軍需都用不著,決定戰爭勝敗的不是裝備不是後勤不是民心而是勝利的決心,面對毫無退路的遊牧兄弟,我們只有逃她孃的份兒了,所以西晉的洛陽變成的東晉的建康,馬沒有他們快人沒有他們狠,逃的不快都不好意思… …

從隋到北宋是溫暖期,歷史上也沒有了北方民族的玩兒命南征,李唐覆滅於“藩鎮割據”,當然中間也有長達八年險些掀翻李家江山的“安史之亂”,終究沒有成氣候。還有北宋真宗年間的“澶淵之盟”,只是暖洋洋的太陽曬在身上,遼國兄弟不再拼命,我們只要錢不要你的命,,給錢就撤兵沒二話,於是50萬的“歲幣”就換來了120年的宋遼和平共處,你真的以為是真宗御駕親征寇準力挽狂瀾,笑話!是老天爺讓你命不該絕… …

從北宋末期開始,氣溫再次進入冰河期,這次很長,長達1000年,北方先是遼、金、蒙古輪番上陣,趙氏江山由汴州逃到杭州,終究還是被忽必烈一統成就了“元”,元代的氣溫略有回升維持了90年短暫的平靜,元末烽煙再起,皇覺寺要飯和尚朱重八在飢餓的強大驅動下揭竿而起,把元趕回了草原繼續放牧,然而終明一代北方邊患不斷,不是老朱能力不強,實在是氣候太惡略,北元的兄弟實在日子不好過啊!!!

明末,氣溫再降,不光是北元兄弟,白山黑水的努爾哈赤也坐不住了,聯合蒙古兄弟聯合進攻,明政府對付他們已經是捉襟見肘。致命的一擊又來了,西北大旱還是連年大旱,夾雜著恐怖的瘟疫橫行(參見影片《大明劫》),張獻忠李自成一呼百應,闖王進京前明政府已沒有能打仗地士兵,南北夾擊下朱明江山瞬間灰飛煙滅… …

清代以後,氣溫逐步回升,加上清的政權本來就是後金蒙古聯姻的產物,中原再無北方致命的威脅,直到1840年洋人帶著鴉片來了… …

有句老話叫“天作孽猶可活人作孽不可活”,我認為恰恰相反,老天爺不給你活路了你只能引頸受戮,一張氣溫演變圖就是一部歷史興替史。

這,

就是天命…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