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平盛世”到“汙濁不堪”,淺述西晉社會的病態發展史

公元280年,司馬炎滅掉了東吳,結束了近百年的軍閥混戰和三國鼎立時期,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績。天下歸一之初,晉武帝司馬炎無為而治、勤政愛民,使得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歌舞昇平、百姓安居樂業,史稱“太康之冶”。

然而,剛剛看到太平盛世苗頭的司馬炎,卻由此變得驕傲自負,並背離冶國初衷,開始貪圖享樂、大肆斂財,使得社會風氣變得汙濁不堪,直接導致了西晉社會的病態發展。

從“太平盛世”到“汙濁不堪”,淺述西晉社會的病態發展史

當時,西晉社會主要流行三種不良風氣。第—是奢侈腐化之風,這個過程中,皇帝起了主要帶頭作用。司馬炎有好色的毛病,並搞出許多新名堂,大選宮女,人數在歷代名列前茅,滅吳後由五千驟升到萬人。他還要在民間大選宮女,選過後女孩子才能出嫁。

皇帝熱衷於此,根本沒有心思管理國家,於是上行下效,大臣們也一塊效仿皇帝,社會風氣就越來越壞了。這種奢侈表現在官員們身上,精吃善花,饕餮之徒。當時三公之一的何曾最精吃,每天吃飯花的是一萬錢,他兒子還厲害,一天不低於兩萬。

同朝的王濟也是如此,他在招待皇帝司馬炎的時候,桌子上有一道菜,叫蒸小豬。司馬炎吃了一口,發現味道美,於是產生了好奇心。王濟告訴司馬炎,這豬生下來後是用人奶餵養的,做菜時用人奶蒸煮的。司馬炎大為震驚,臉色陡然一變,覺得太奢侈了。“色甚不平,食未畢而去”,吃著心裡不痛快,沒吃完就走了。

從“太平盛世”到“汙濁不堪”,淺述西晉社會的病態發展史

西晉笫二種汙濁不堪的社會風氣是崇拜金錢之風。炫富鬥富也是這個時期最流行的時尚,西晉的石崇是歷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司馬炎的母親的弟弟王愷,心中嫉妒石崇,於是與他鬥富。司馬炎覺得王愷要栽面子,暗中幫他,送給他一支珊瑚,大約二尺高。王愷拿著珊瑚去石崇家,想要炫耀一番,結果石崇不動聲色,從腰裡掏出鐵如意打碎。王愷大怒,而石崇派人搬出六七個三四尺高的珊瑚,讓王愷隨便拿一個去。

其實這不是簡單的富商的比試,還反映出背後的政治勢力。王愷背後是皇帝,石崇又是荊州刺史,現象反映出逐利比富,讓人感覺這個社會沒有信心,人們都在逐利。“天下交徵利而國危矣”,這是孟子的話。國家最危險的就是上下的人都在爭利逐利。

從“太平盛世”到“汙濁不堪”,淺述西晉社會的病態發展史

第三種社會風氣是清談虛浮之風,也叫談玄。有些命題,像才與性,名教與自然,這些命題在讀書人中可以研究。這是哲學思想,另當別論,但是當時當政者,不幹實事,以談玄為榮耀為時尚。

當時,當時像王衍、嶽廣這些人一天到晚都是清談。他們拿著竹尾,成天輕鬆地談玄,甚至談到誰越虛乎越有能耐。當時朝廷大官王戎擔任司徒,看到阮瞻,談到的是,“聖人貴名教,老莊明自然”,這指兩個學術流派,意思是老子和莊子這兩家有什麼不同呀?有什麼相同呀?

阮瞻回答說:“將無同”,可以理解成差不多,也可以理解為不一樣。王戎一聽,太精闢了,阮瞻這個水平足可以當官,於是任為官。阮瞻靠著“將無同”這三個字平步青雲,這使得輿論譁然,後來甚至有人認為有水平的人,三個字都多。

從“太平盛世”到“汙濁不堪”,淺述西晉社會的病態發展史

衛玢說只有一個字都可以,阮瞻聽說過後揚言:其實什麼都不用說!這可見當時這個社會政治現象到了何等地步。後來,北方民族攻入,王衍自殺,臨終前說:“如果我們這些人不談玄,也許落不到這個境地。”

這話後來引來清談誤國的觀點,但是仔細想,政權滅亡不在清談,只是當時的一種表象,根子在當時的政治制度,是大政方針上。清談最多影響工作,不會誤國,是政治腐敗導致的。西晉當政者享樂腐化,連連失誤導致社會風氣不正,導致社會的動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