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自己:不要成為別人所期望的人

活出自己:不要成為別人所期望的人

- 1 -

長久以來,人們對“榜樣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認識偏差。社會上倡導我們學習榜樣,卻被膚淺地理解為言行也應與其一樣,問題大抵如此。做法只是外在的動作,該學習的內容應是榜樣的思想和境界。通過發現和學習別人的亮點來擇長補短,不斷完善自身才是智慧之舉。然而這個問題並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得到解決。

孩童時期進行立志教育,樹立榜樣意識是常事。除了把職業當作“夢想”,孩子們的更多回答是“我要成為像誰一樣的人”——我要成為像邁克爾·傑克遜一樣的明星、我要成為像喬丹一樣的運動員、我要成為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科學家、我要成為像梵高一樣的藝術家、我要成為像莫言一樣的作家、我要成為像董明珠一樣的企業家……

從中不能得知明確的自我意識,甚至成年後進入社會,很多人依舊沒有明確的自我意識。長輩、朋友、上級都會不自覺地規劃著你、企盼著你、建議著你。但成為別人眼裡所期望的人,並不一定是件好事。電影《瑪麗和麥克斯》有一句臺詞: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想變成任何一個人,除了我自己——這就是悲哀的真實寫照。

- 2 -

撒切爾夫人曾說,過去人們總是努力要做成某件事,現在要努力成為某個人。在道出事實情況的同時,不乏諷刺和擔憂,在傳播媒介盛行的現在,這句話對我們每個人仍具思考價值。做成某件事,既實現了個人的想法,也高於了個人的侷限。成為某個人的格局則變得相對狹隘,跟風模仿與內心追求難免衝突,從而活得不自在。

不就正是因為不自在,思想受到了束縛,人們才提出“活出自己”的口號麼。另一方面,基於人的本能並受心性的指引,人還是會朝往慾望的方向走。這是自然規律,攔不住。當然藉口也總是有的,不是迫於現實無奈,就是難以走出舒適圈,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剛想蹦出來,以完成一次蛻變,卻還是被自己親手給掖了回去。

“做真實的自己”之話題經久不衰,卻司空見慣,“活出自己”的吶喊總能沒過行動的聲音。

國人都善於壓抑自己內心,出於各種原因,不敢有所付出和改變。但壓抑久了,難免讓人活力不足,感受不到生命的本來樂趣。如顧城所寫的一首詩:你不願意種花/你說/你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活出自己:不要成為別人所期望的人

- 3 -

我們常會聽到一個聲音:證明自己!乍一聽沒有問題,實際上就隱藏著不小的問題。

“證明”不是一件小事,其過程需要耗費不少精力和長久時間,數年甚至數十年。要為誰證明?耗費這些所做的“證明”,很多情況下也並非真的是證明給自己看,而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你看我成功了”、“我就說我可以”、“事實證明錯的人是你們而不是我”……即使事情最終做成,本質上仍難逃為別人而活的映照。

第二個問題是:你想證明什麼?這比前面一個問題更加令人茫然,猶如當頭潑一盆冷水,頓生一種無意義感的寒意。生命過程就是一部發掘自己的血淚史,證明——那就是證明自己作為一個人是否活得有尊嚴,證明作為一個人能否發揮了探究的潛質,證明作為一個人可否在這世界上活得快樂。

“證明”的成本很高,沒必要證明給誰看,只要你願意相信自己,這就很好了。

- 4 -

關門即深山,確實有些意味。審視自己到底適合觥籌交錯、熙來攘往的生活,還是喜歡腳步放慢、循序漸進的生活。在浮躁的社會里,高質量的獨處不一定要遠遁江湖,或找一處僻靜的地方獨自待著,而是在何時何地都不會受到外界紛擾,內心始終怡然。如果覺得外界黑暗,那麼所有的事情都會被印上“負能量”的標籤。

能活出自我的人,一定會不斷地尋找光亮,讓生活看得到希望。否則,《無聲告白》所講的故事就可能真實再現:女孩莉迪亞終生被父母的思想所束縛,極力期望她能成為醫生或明星,她卻因此活得不自在,無力逃脫感到恐懼,最終選擇了死亡,所有的期望都落空。書中寫道,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活出自己。

性格決定命運,但性格不是天生,而是環境所造成。所以想要摒除自卑、怯懦和無力感,就要從反擊成長環境開始。讓自己過得舒坦的辦法就是拒絕讓你不舒坦的人的要求,無論對方是誰,這是做人的原則。千萬不要因為迫於無奈或糾結於拒絕而自輕自賤、自甘墮落,更不能做出傷害自己的事。

人不需要獨一無二,只需要一點點尊嚴,像個人就行了,而不是實現別人期望的工具性載體。

活出自己:不要成為別人所期望的人

- 5 -

我們總會受他人的期望所限制,沒有照做,很可能招來不爽、批評或幸災樂禍。既然要活出自我,那和別人是否理解你就無關了。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在別人嘴裡有多少個版本,所以做好你原本的樣子就好。

懂你的人,自然會懂你,不懂你的人,你又何必花費心思讓別人懂你。每個人都會活在別人眼中,但活出自己則是另一回事。總之,要守住內心的底線。

不是說受到別人的影響不好,而是影響有好有壞,建議也有對症和不對症,關鍵在於自己能否認辨接納,或就是自己所認可的那樣,或妥協了並說服自己甘心成為別人想看到的樣子,也不後悔。在過程中可適當地注意方式方法,不是硬碰硬,而是合情合理的真實表達。為什麼會產生誤解,如果不是表達問題也顧及到了別人,那就勇敢地堅持自我吧,不必刻意迎合。

因為對方或別人不喜歡幹什麼,我們往往就錯過了什麼,而總將就著別人,又真正為自己活過多少呢?過分在意別人,就容易沒有主見,喪失判斷力和存在感。但活出自己並不是通過存在感來體現,如果你有光,孤寂的夜裡也會有昆蟲朝你飛來。不要期望別人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因為他們不一定得知你的訴求;也不要對別人抱有期待,何必給彼此徒增無聊的責任和壓力。

- 6 -

活出自己是一種人生體驗,重視體驗的人才容易活出自己。記得在某篇學術論文裡看到觀點說,活著並不在於活長而在於活好。電影《加勒比海盜》裡的老傑克船長對傑克船長也說,人活著之目的不在於永遠活著,關鍵是要活出自己。“活好”和“活出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是等價的,如果不能活出自己,如何談活好呢?

首先要找到自己,這是人生的職責;然後是活出自己,通過做熱愛的事情來表達。敢於熱愛的人,總有著不可言喻的人格魅力。

做真實的自己,什麼時候都可以開始,前提是你要擁有極具個人辨識度的特徵屬性——它往往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充沛的精神力量,提醒著你一定不要停下來而成為你最想成為的自己——這就是夢想!

出版人洪晃說,如果你知道你最愛做什麼,你真的是幸運兒,大多數人都是茫然的,你有志向,就該去做你最愛做的事情。克服弱點,探尋未知,在不斷塑造和打磨自己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到由衷的喜悅和人生的價值。


【“翽塵思考錄”:文化領域創作者,專注成長的思考,幫助你找到真實的自己,明白人生該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