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詩詞賞析


《苔》詩詞賞析

《苔》

清代 • 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苔》詩詞賞析

譯文

春天和煦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生命照常在萌動,苔蘚仍舊長出綠意來。

苔花雖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貴的牡丹一樣熱烈綻放。

註釋

白日:太陽。

賞析

苔蘚這樣低微的生命,寄生於陰暗的角落,無人問津,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意願,並不會因為所處的環境之惡劣而失去勇氣和鬥志,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所謂“白日不到處”,太陽都照射不到的地方,如此陰鬱,如此不適宜成長的地方,可是苔蘚卻長出小小的像米粒一樣的花來,展現出自己的青春和生機。青春從何處而來?恰自來這三字用的最妙,說出這青春是苔蘚自己努力創造出來的,是苔蘚的活力和勇氣,使得它克服環境的不利,讓自己也煥發青春的光采。

是的,就在我們不注意的地方,苔也會開花的,雖然它的花如米粒般細小,但難道小的就不是花嗎?只要能夠把自己的生機綻放,便是生命的勝利。所以,也學牡丹開,既是自謙的說法,但也未嘗不是苔的驕傲呢。苔花如此微小,自然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到悉心栽培才長得如此嬌豔,而苔花卻是靠自己的奮鬥和勇氣,爭得和牡丹花一樣開放的權利。這種精神才是這首詩最值得稱道的地方。這世道並非僅為少數精英而存在的,再低微的生命,卻也有開放的價值,也值得驕傲。

《苔》詩詞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