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物資出口亂象叢生:清華系企業遭罰,倒賣利潤驚人

防疫物資出口亂象叢生:清華系企業遭罰,倒賣利潤驚人

生產企業、經銷商、採購者,任何一方都面臨巨大的利益誘惑


4月10日,芬蘭國家應急物資局負責人Tomi Lounema宣佈辭職。

據芬蘭廣播公司報道,芬蘭從中國採購了200多萬個醫院標準口罩和23萬個呼吸防護用品,但經檢測後發現不符合醫療環境使用的標準。Lounema承認,他花費了1000萬歐元採購了這些防護裝備,並最終引咎辭職。

而在4月1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信息,停止兩家公司防疫用品出口。商務部指出:有的企業因產品質量問題被外方退貨,擾亂防疫用品出口秩序,嚴重影響國家形象。

防疫物資出口亂象叢生:清華系企業遭罰,倒賣利潤驚人

被叫停出口資質的是北京啟迪區塊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愛寶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這兩家公司出口資質被叫停,是否與芬蘭以及此前荷蘭等國出現的“中國產不合格口罩”等事件有關,暫不得知。但類似事件的不斷出現,足以讓我們敲響警鐘。


1

此次被商務部點名叫停的兩家企業,此前都沒有從事過醫療器械的銷售業務。

企查查顯示,啟迪區塊鏈公司是“清華系”企業,其母公司啟迪控股是清華科技園開發建設運營管理平臺,參股方包括中關村科技、紫光股份、同方股份等眾多清華系投資平臺。

啟迪區塊鏈成立於2018年,從公司名稱就能看出,它與醫療器械搭不上邊。公司是在今年3月25日進行的工商變更,增加了“醫療器械I、II類”和“經營電信業務”這兩項經營範圍。

防疫物資出口亂象叢生:清華系企業遭罰,倒賣利潤驚人

無獨有偶,愛寶達公司成立於2016年,在2020年2月18日進行的工商變更,增加了“第二、三類醫療器械生產與銷售、一類醫療器械的生產和銷售”兩項經營範圍。

防疫物資出口亂象叢生:清華系企業遭罰,倒賣利潤驚人

一般而言,醫用口罩、N95等都屬於二類醫療器械,呼吸機則多為三類醫療器械。想要從事相關產品的銷售,必須具備相應的銷售資質。

最近臨時增加醫療器械經營範圍的現象並不少見。為了進行醫療物資的倒賣,很多企業在經營範圍中增加的相關產品的銷售資質,還有的則是臨時成立的銷售公司。

光是銷售和倒賣,或許還說得過去。更有甚者,是以臨時申請的生產資質,在市場上組織貨源。

部分企業從疫情開始之初,就投入資金進行口罩等防護裝備的生產。隨著海外疫情的爆發,大量海外需求湧現。銷往歐洲的口罩一般需要CE認證,銷往美國則需要FDA或者Niosh認證。

一些申請了認證的企業,存在向無證生產企業購貨的現象。有知情人士告訴拇指君,類似啟迪區塊鏈這樣的科技企業,臨時“轉型”生產口罩的不在少數。往往是企業買了生產設備後,幾家共用一套認證資質,統一對外進行銷售

CE由歐盟授權的“公告機構”進行認證,這些公告機構則對歐盟負責。儘管市場監管總局在4月4日發文,強調將“重點打擊虛假認證、買賣認證”行為,但市面上臨時冒出來大量的口罩CE認證,還是讓人不由對CE的含金量打個問號。

防疫物資出口亂象叢生:清華系企業遭罰,倒賣利潤驚人

(某醫用口罩的CE認證)

海外疫情爆發初期,甚至有極少數不良商家,拿著PS的CE認證在市場上忽悠。

FDA認證難度稍大,需要企業在FDA官網進行申請。因此採購方如果要求具備CE和FDA雙證,相應的價格也會更高。

2


對於具備資質的防疫裝備企業來說,售價是另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

啟迪區塊鏈、愛寶達公司等科技企業參與醫療物資的銷售,實在是因為中間利潤大得驚人。以多家呼吸機企業為例,誼安等公司早在官網上發佈聲明,產品出貨價格平穩。

口罩、呼吸機等生產企業按照訂單先後進行排期生產,無可厚非。不過,大量經銷商在其中漁利,是否與生產企業有一定的利益關聯,這是誰也不願說破的事情。

N95口罩就是很好的樣本。由於需要美國疾控中心下屬的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Niosh)認證,N95資質在國內是稀缺品,臨時申請並不可能。作為一個完全的“賣方市場”,其產品價格自然充滿了玄機。拇指君瞭解的情況是:經銷商在N95口罩出廠時,每隻就加了約6元,幾乎等於口罩的出廠價。

呼吸機的出廠價格和實際售價差距更大。某款目前市面售價在20萬以上的轉運呼吸機,其出廠價格只要4萬元左右,第一道經銷商的中間利潤高達是出廠價的三倍以上。

對於一些不符合認證資質要求的防護裝備,如果能以認證商品的名義出口銷售,自然能獲得超額回報。很多經銷商打著“工廠直接提貨”、“到工廠裡簽約”等幌子,營造可信度。

防疫物資出口亂象叢生:清華系企業遭罰,倒賣利潤驚人

(某家N95口罩廠門外)

少部分海外採購商同樣在防疫物資銷售中渾水摸魚。有海外採購者明確表示“只要便宜”,對於產品資質等並不在意,並號稱“有渠道能夠運往國外”,並不需要產品拿到國家藥監局的醫療器械批准文號。

如之前提到的芬蘭採購的200多萬隻口罩,我國外交部發言人9日回應稱:相關物資是芬蘭通過中間商自行採購,並非以醫用口罩名義向中國海關申報出口。

Lounema找的兩個中間商,一個是放高利貸的,另一個是做美容的企業家。據稱1000萬歐元中,還有250萬歐元尚未支付,已經被芬蘭銀行凍結。

防疫物資出口亂象叢生:清華系企業遭罰,倒賣利潤驚人

(向芬蘭政府出售偽劣口罩的企業家Tiina Jylh)

在整個物資銷售過程中,生產企業、經銷商、採購者,任何一方都面臨巨大的利益誘惑,只要稍有差池,受損害的就是國家的形象。

​希望嚴格的懲戒措施能對行業亂象起到抑制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