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儿童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允许孩子将灵魂安住在身体里

文/我爱我心理工作室创始人、资深心理咨询师 原法卓


提高儿童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允许孩子将灵魂安住在身体里

“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台湾歌星罗大佑的一曲《童年》,唱出了一个小学生课上走神、做小动作、看漫画等的“萌”样。这首歌听起来好听,想起来纯真,但是小学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这种现象也是“实锤”了。

孩子是上天送来的“天使”,然而“天使”也在长大,越来越不安份,好走神、好动、好做小动作、好玩手机┄┄,时间和身份从2岁还没有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到25岁的在读博士生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因素是什么?怎么才能提高儿童注意力?我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也曾有过感觉统合师资力量培训主讲经历,这次我主要谈“多动的、注意力不集中”孩子那些事。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说,‌‌孩子学习的时候,就得盯着,‌‌坐在他旁边,‌‌如果大人一走神,‌‌孩子就神游了,妈妈说孩子写作业我去做饭,三十分钟孩子写了两个字,平均十五分钟一个字,比绣花还慢。

孩子上课不断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递铅笔,切橡皮、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轮流活动时迫不及待,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别人说话好插嘴和干扰他人的活动,常引起他人的厌烦,这类孩子胆大,不计后果,尤其在情绪激动时,易出现不良行为,如说谎、偷窃、斗殴、逃学、网瘾等,常是学校的“霸王”。

还有的中学生会说,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每天最花时间的,还是不知不觉时间就溜走的就是走神了,尤其是中、高考的学生,既紧张、压力大时间紧,同时好像走神的时间长,频次也高,每天总是控制不住地做白日梦,胡思乱想,走神是不是也是注意力缺失的问题呢?

还有的家长说,现在孩子就是喜欢看手机,什么上抖音、玩游戏、读小说,就是不喜欢读书,这些网络资源都是主动在刺激孩子的神经,久而久之孩子会不会不愿意主动思考,而形成注意力障碍呢? ‌‌

有的学生会有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上课不注意听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听不清楚”,以致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 有的孩子读数字或字母的时候把“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左右不分。你问他5+7=?,孩子的第一反应是21,往往落笔后,才会发现自己写错。写字时,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竖,或偏旁反写。画图时,不是比例大小失调,就是位置安排不当,这些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这类学生考试成绩波动较大,到5、6年级时,对学习很可能失去兴趣。但因智力正常,如课后能抓紧复习、辅导,尚可赶上学习进度。

有这样一个小朋友,妈妈说孩子是人来疯,就是有人和她一起玩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非常兴奋,但是很快就会和小伙伴发生冲突,动手打人,抢东西。在‌‌幼儿园也会接到很多投诉,老师说我们每天必须有一个人单独地领着这个孩子。‌‌否则她就会给班里造成很多状况。老师说,她也不听,就是说你无法和她交流。

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还不到6岁,准备入学前班。她一走进工作室仿佛对什么都有兴趣,拿起来摸一摸看一看,而‌‌当我试图去告诉她,这个是什么的时候, ‌‌她却无所谓地放下了,转而去拿她看到的下一个东东,当妈妈用手拽住她,制止她的这种“好动不安”的行为时。‌‌她便开始用身体撞桌子、椅子,以表达不满。


提高儿童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允许孩子将灵魂安住在身体里

孩子是在用注意力障碍表达一种请求

在临床上,儿童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ADD)有三个核心症状,即注意力缺损、冲动和以多动为核心的障碍。而很多学生或者成年人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除了有ADD的症状,还伴有与环境有关的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人际交往困难。

而这个6岁的小朋友她有明确多动、冲动、‌‌行为及人际困难,在活动过度上还加上注意困难,表现为活动亢进‌‌‌‌,因此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情况,‌‌被称为THADA,‌‌活动过度和注意力缺陷障碍。

前面介绍了三种孩子们不断在“创新”的注意力障碍。为什么孩子们不断地在用一种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多动、‌‌冲动‌‌的方式去表达他自己。‌‌好像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会有一个原因。他们背后的原因会很多很多。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孩子,‌出现的每个状况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却没办法去表达自己,‌‌只能用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

多动是孩子发泄的方式,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们没办法用语言去表达他们自己的需要和请求。他们都是在用注意力的问题去表达他们的一个请求。

我曾经接待过一位全班家长联名劝退的小朋友,他什么情况呢?小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但是很难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下课同学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管别人是否欢迎他,他会突然闯入。跑步的时候会推前面的同学,说是希望对方跑快一些,上课的时候坐不住,腿和脚在桌子下乱动,插嘴,接话一刻也停不下来。他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见我,妈妈说他的事情三十分钟没停,然后妈妈感到非常奇怪,说孩子今天怎么像照片一样坐在那不插话了,孩子的回答让我们非常惊讶,他说:“我和这位心理老师一样,在听你说话”,是的这个孩子在模仿大人。我说:“那现在我们听你说一说你的想法?”他说:“我就想快一点!再快一点!!”我问他:“快一点,再快一点,是从哪来的?”他回答是妈妈,妈妈每天都在催!催!催!快点!快点!再快点!我们进一步交流,了解到,父母平时对他要求非常严格,试过很多办法管教孩子,但是效果很差,孩子自己也想交到朋友,认真上课,但老是控制不住自己,非常苦恼。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听到的看到的现象往往是家长单向的教育‌‌声音,也是单方面的‌‌家长包办一切;‌‌家长上演独角戏,‌‌一个人唠唠叨叨,‌‌孩子被动接受‌‌表现为:我说,你听;我训,你忍;我打,你挨的‌‌单向性沟通。

而这种被动的、单向的沟通是控制,孩子被父母抓捕在“爱”的牢笼中,无法发展自我。孩子每天不停地回应父母对他的各种“期待”,无法感受自我。

如果家长剥夺了孩子的内在感受和需要,形成了家长的思想控制孩子的身体和行为,孩子的内在自我游离在身体之外,势必出现各种注意力障碍。


提高儿童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允许孩子将灵魂安住在身体里

感觉统合有助于注意力的发展

前面提到的这两个孩子,注意力的问题之一,是他的身体、动作、语言和感受是不统一,也不协调的,所以经常出现各种状况。感觉统合的基础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感是散乱的,就是说虽然从外形上我们看到一个人是完整的,但是其实人并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功能去处理和解决问题,是需要在实践中开发、探索自己的内部世界。

一个人从出生或者说他在母体中便开始运用机体将各种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和平衡感输入大脑,经过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的系列过程。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人的身体与外部环境顺利接触,并作出适应性行为。人的感觉统合的发展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复杂而高级的认知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逻辑和思维能力,触觉的发展有助于婴儿安全感的获得,而本体觉是孩子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根。

允许孩子将自己的灵魂安住在自己的身体里,关注、滋养自己内在的灵魂。孩子常走神、做白日梦、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时候是孩子活在自己幻想世界中,无法走出来,这时候需要借助语言和思维打破自己的想象。孩子的成长需要自身作为主体去体验、感受和思考,同时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父母用心的陪伴,无条件的爱、尊重以及耐心地等待,等等。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安全感,感受各种情感,建立信任,学习等待,经受挫折,接受不可能……获得人格的独立和成长。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