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籤的這個條約,為俄國侵佔我國大片領土埋下禍根

“康乾盛世”之下,竟簽訂這樣的條約?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尼布楚條約》簽訂,規定了中國與俄國東部的邊界範圍,但是從額爾古納河西邊的大部分邊界還沒有敲定。清庭一直向俄國邀請談判,試圖與俄國確定兩國接壤的西邊邊界範圍。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康熙晚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甚至向彼得一世致國書,表達明確邊境的要求,祈求兩國和平,但是彼得一世野心十足,妄圖藉此吞併中國領土,所以這一封厚重的國書,竟然是石沉大海,了無音訊!康熙也用驅逐俄國郎克商隊表達了憤怒。

直至去世,康熙大帝一直未能解決中俄兩國邊界的領土問題。

雍正籤的這個條約,為俄國侵佔我國大片領土埋下禍根

數年後,大清國來到了雍正執政時期。雍正三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去世,葉卡捷琳娜一世即位。葉卡捷琳娜更是個政治精,不像彼得一世那樣迴避問題,而是主動出擊。她一上臺先是祝賀雍正登基,要求通商,恢復貿易,締結貿易條約。然而這些,都是幌子。

雍正籤的這個條約,為俄國侵佔我國大片領土埋下禍根

雍正三年,俄國已經實際佔領了貝加爾、烏丁斯克、色楞格斯克等地方,屬於礦產區、戰略要地。

雍正籤的這個條約,為俄國侵佔我國大片領土埋下禍根

雍正為解決他老爸遺留下來的問題,決定坐下來與俄國談判。先是在雍正五年,簽訂了《布連斯奇條約》,後在雍正六年,在恰克圖正式簽訂《恰克圖條約》。兩個條約可以統稱為《恰克圖條約》,以下統稱《恰克圖條約》。

《恰克圖條約》是不平等的條約,是清庭為求自保的懦弱表現

《恰克圖條約》規定:

以恰克圖和鄂爾懷圖山之間的第一個鄂博作為兩國邊界起點,東自額爾古納河,西至沙畢納依嶺(即沙賓達巴哈)為界線,以南歸中國,以北歸俄國。

條約使俄國得到了清朝領土(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國土割讓給俄國)。恰克圖以及鄂爾懷圖山本來就屬於中國的領土,但是在條約中,俄國強行將兩國分界線改變,認為從恰克圖為國界起點,自西向東,也就是從沙畢納依嶺到額爾古納河以北的所有區域均為俄國國土,而在此之前,這片國土一直由清庭管轄。至此,清庭 失去了貝爾加湖以南的10萬平方公里土地。

允許俄國商人來中國境內貿易,不收賦稅。

允許俄國東正教來中國傳教。

雍正籤的這個條約,為俄國侵佔我國大片領土埋下禍根

“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次掙扎

此時的中國,正處於“康乾盛世”,而俄國經過彼得大帝一世的折騰,連年戰爭,窮兵黷武,國力已經下滑,而雍正帝卻簽了個這樣的條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帝國的榮耀早已不在,那種氣吞山河、天下唯我獨尊的中央之國氣勢,只剩下自負與自卑。

雍正籤的這個條約,為俄國侵佔我國大片領土埋下禍根

自此,俄國從慢慢蠶食我國領土,漸漸轉變為大勢侵略,而清庭仍然無力抵抗,甚至可以說是在委屈求全。致使後來的中國都沒能夠緩過神來,完全收復該屬於自己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