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經》一本被遺忘的中國古代科學鉅著

《墨經》一本被遺忘的中國古代科學鉅著

《墨經》是一本中國戰國時期後期墨家的著作,《墨經》古奧難解,後世很少有人問津。直到近代,有學者認真解讀這本古書後,才發現早在兩千多年前墨家便已對數學、物理學、機械學等頗有研究,其中許多成就在當時已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甚至有些在今天看來也不乏真知灼見。

在數學方面,墨家給出了一系列高度抽象、嚴密的數學定義。如“倍,為二也,“中,同長也”圓,一中同長也”。此外,墨家還對十進位值制的概念進行了總結,指出在物理學方面,墨家已經認識到了光是直線傳播的,並就此討論了光源、物體有投影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平面鏡、凹面鏡、球面鏡的成像情況,尤以說明光線通過針扎能形成倒像的理論為著名。這些比古希臘歐兒裡德的光學記載早百餘年。

據《墨經》記載,早在公元前4世紀,墨家子弟就已經做了小孔成像的光學實驗。並作出了分析解釋。小孔成倒像,原因是光線在小孔處交叉於一“端”(點),而且成像的大小與這個交點的位置無關。

墨家認為,影自己不會動。如果影動了,那是光源或物體發生移動,致使原影不斷消逝、新影不斷生成的緣故。投影的地方,如果有光一照,影子就會消失。墨家提出浮力原理,比阿基米德早了100多年。有的物體體積很大,放在水裡後沒在水中的部分卻很淺,這道理在於,物體的重量與它所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就平衡了。

《墨經》中記載了力、反力、合力、運動、時間和空間這些物理基本概念、定義,討侖了物質結構形態、運動形式的詳細分類,提出了與現代物理教科書幾乎完全一致 的槓桿、滑輪、斜面等原理。

在機械製造方面,墨子曾花費了三年的時間,精心研製出一種能夠飛行的木鳥。他又是一個製造車輛的能手,他所造的車子運行迅速又省力,且經久耐用。此外,墨子幾乎諳熟了當時各種兵器、機械和工程建築的製造技術,並有不少創造。他還詳細闡述了城門的懸門結構,城門和城內外各種防禦設施的構造,各種攻守器械的製造 工藝,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構築技術,對後世軍事活動影響很大。

由於《墨經》的寫作體例十分獨特,所以墨家的數學知識只能使用極其簡練的古漢語表達,而沒有使用符號、公式、圖解,也缺乏更詳細的論述。在墨者集團內部,由於代代相傳的“俱誦”方式,雖然能夠使知識得以傳承延續,但卻不利於在社會中廣泛流傳,以致其中許多寶貴的知識不為人們所知,這可能是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的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