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秦始皇陵中大量的水銀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aVZ服飾琦琦

同學們,鐵錘老師今天講一講化學課,大家注意聽講,老師會講到一些長生不老和修仙煉丹的知識,想永生嗎?聽鐵錘,得長生!

完整回答這個問題,鐵錘解決兩個疑問。第一,古代帝王陵墓為什麼要用水銀?第二,秦朝的水銀是從哪裡製取的?

古代陵墓裡發現水銀,已經不是新鮮事。你看,這就是陵墓中殘存的水銀。


秦始皇陵墓中大量的水銀,在成龍和金喜善主演的電影《神話》中有體現。梁家輝被秦始皇陵中的水銀淹沒慘死,大反派一步一步走上長生臺階的時候,被邵兵拉下懸崖同歸於盡,下面的背景,就是秦始皇陵墓中,由水銀組成的,象徵的江河大海的機關設計。

幫助皇帝實現死後依舊執掌天下的美夢。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秦漢時期,中國的煉丹術已經初具規模,而在中國的煉丹術,甚至中藥學中,汞都被看做一種非常珍惜的修煉修仙和煉丹的原料。在陶弘景的醫學著作裡面,甚至說水銀久服可以像神仙一樣不死。黑鉛紅汞汞硫磺黃銅等,更是道家煉丹必不可少的一些原藥。

第三點,古人認為水銀具有防腐功能。

因為水銀被人們如此重視,所以古代皇帝經常把水銀作為貴重的獎賞,賞賜給那些著名的大臣。宋朝太師張俊死掉之後,皇帝就賞賜了水銀200兩和龍腦150兩。龍腦是用於防止腐化的重要香料,和水銀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秦朝的水銀是從哪裡製取的?

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就掌握了煉製水銀的抽砂鍊汞法。這裡,砂指的就是硃砂,化學名稱硫化汞。就是這玩意。它不但是道士煉丹的材料,也是古代女人化妝用的主原料之一,可見,從遠古時期開始,女人們就開始折騰自己的臉了。今天的女人,打死也不敢把丹砂抹到嘴唇上!

硫化汞在低溫緩慢加熱之後,和空氣裡的氧氣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硫氣體和汞。這時候就可以把液態的水銀收集起來。

但是水銀有一個特性,就是特別容易蒸發,所以這種原始的製作水銀方法,效率不高,而且因為水銀蒸汽有毒,造成中毒的現象非常普遍。

後來隨著人們對水銀特性的瞭解,製取水銀的方法越來越科學高效,比如後期廣泛使用的下火上凝法,就是把丹砂放進一個罐子裡,上面再倒著覆蓋同樣形狀的瓦罐,接口處封死,在火爐上灼燒之後,水銀蒸汽不斷凝結到上面的罐子內壁上,再使用特殊方法引流出來。這種製取法,水銀純度更高,也更安全。

當然了,安全只是暫時的,因為古人提煉水銀,主要是為了煉丹,最後還是要吃到肚子裡的。吃水銀呀我勒個去!昨天我在介紹古代避孕法的時候,提到過古代妓女為了避孕,會服用含有少量水銀的避孕藥。為了不生孩子,堅持在工作崗位,失足婦女們也真是夠拼的!


總結:古代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就掌握了從丹砂硫化汞裡面提煉水銀的方法,並且不斷改進。提煉出來的水銀主要用來滿足煉製長生不老丹藥,因此,歷代那麼多帝王名人服食仙丹而中毒死亡,水銀髮揮了巨大的功勞!


鐵錘歷史

有一位寡婦,她是戰國時代名震天下的富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企業家,連秦始皇都以上賓之禮對待她。她就是巴寡婦清,那個時代丹砂帝國的大老闆。

按照《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可見,秦始皇使用了大量的水銀。

那到底用了多少呢?據學者考證推測,為了讓自己死後也能擁有龐大的帝國,秦始皇使用了一百噸的水銀。

這麼龐大的水銀使用量,靠的依然是丹砂(硫化汞)冶煉而成。在秦始皇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水銀的冶煉技術,也有一些王侯的墓穴中使用了水銀。

到了秦始皇這時候,為了修建陵墓,需要大量的水銀。這些水銀的主要提供者,就是巴寡婦清。

《史記》記載:“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檯。夫倮鄙人牧長,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

巴寡婦清是巴郡的一個寡婦,她的名字叫清。丈夫死後,她繼承了這個龐大的家族企業。他們的祖上就得到了丹砂礦,並且憑藉丹砂開採賺了大錢,幾輩人都是非常富裕。

(巴寡婦清)

秦國曆代君王都對巴蜀一帶的豪強大力籠絡,巴寡婦清這樣的豪門大族自然也非常受尊重。當時的這個大家族企業,錢財到了數不清的地步,童僕千人,依附者上萬,連武裝私家保鏢都有數千人。

秦始皇讚譽她為“貞婦”,還專門“為築女懷清檯”,秦始皇為一個女子築臺紀念,確實非常不容易。

古人早就掌握了丹砂冶煉的技術,所以,秦始皇陵裡有大量水銀不足為奇。這其中,巴寡婦清做了重大的貢獻,成了主要的水銀提供者之一。


七追風

先說來源後說製作。

司馬大叔記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對於水銀的來源記載為: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檯。(巴郡那邊有個叫清的寡婦,祖上有硃砂礦(硃砂能煉出水銀),有錢,做生意好得就像格力的董明珠。秦始皇對她以禮相待,還給她建造了懷清檯。)

由史記可得,秦始皇陵的水銀,其來源有一部分是由巴蜀那邊的清寡婦運來的。否則,她一老孃們有何優勢受到秦始皇的垂青,有錢人又不只她一個,守貞潔的寡婦也不只她一個。

如上,歷史上對秦始皇陵的水銀來源僅限於此。但並不能說明都來自寡婦清。現代數據檢測秦始皇陵強汞異常區面積有12000平方米。這麼多的水銀儲量,根據我國礦產分佈數據,不可能全部由離皇陵十萬八千里的四川地區供給。那年頭可是交通基本靠走,看門基本靠狗。

因此,除了巴蜀那邊的寡婦清,陝西作為全國汞資源第二豐富的省份,它對秦始皇陵水銀的貢獻,也佔很大比重。距離秦始皇陵不遠的旬陽,已探明的汞儲量達1.47多萬噸,礦田總面積260平方公里。有專家考證位於秦嶺南坡的陝西旬陽、山陽、鳳州等地也可能是秦陵水銀的來源地。

製作

古代水銀的冶煉分四個階段:

1、低溫焙燒法。2、下火上凝法。3、上火下凝法。4、蒸餾法

其中漢晉以前鍊汞採用第一種,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秦始皇陵所用水銀靠得就是低溫焙燒法。

平日生活中,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人們會產生大量的廢舊電路板、手機、電腦之類的電子垃圾。某些不良商人,走街串巷以低廉或以物換物的價格回收這些垃圾,轉賣給個別加工作坊,通過露天焚燒的方式提取金屬,賺取暴利。

低溫焙燒法的原理跟現代露天焚燒電子板提煉金屬的方法類似。在450——800℃的溫度中,將汞礦石或精礦放到空氣中長時間焚燒,將變成氣態的汞,通過低溫冷凝成液態汞製成水銀。特點:容易中毒,汞提煉率不高。(水銀有易揮發的特性,全封閉冶煉存儲最好。)

總之,水銀這種有毒金屬,放到秦始皇身上是逼格的象徵。那些建秦陵的匠人就可憐了,沒一個活著出來的。史記記載:盡閉工匠藏者,無復出者。


老四有顆後槽牙

秦始皇,一代帝王,統一六國,天下一統,修長城,造阿房宮,焚書坑儒,統一帀制,同時也在積極地建造自已的皇陵死穴。據說陵園修了三十多年,直至秦始皇暴病而亡還沒有完工呢。《史記》中說秦陵用了大量水銀,始皇帝的棺材是遊走在用水銀造出來的水銀海上,晝夜不停,在陰間也要周遊天下,看著自個兒的萬里江山呢。那麼,這麼多水銀從何而來?經多方尋找資料,筆者的結論如下:水銀,是用丹砂礦物經高溫高熱提煉而來,丹砂,現代也稱硫化汞,有大毒,現代的工業原料,製作傳統水壼膽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中藥中稱為硃砂,有鎮驚,安眠的作用,當代有的中成藥還在用,如《硃砂養胃丸》等。二千多年前的大秦帝國的工匠,是用什麼技術得到那麼多水銀呢?丹砂礦,貴州赤水河一帶出產豐富,水為赤色,流淌著大量丹砂礦的原因也。想必秦朝古人這麼大量的水銀就是來自赤水河兩岸數量驚人的丹砂礦,也有記載部份丹砂來自天府之國的四川。或許還有其它出處也未可知,總之,秦始皇,留下太多謎,如兵馬俑之謎等等,有待後人去考證了。


黑虎97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8e1000077971b9429cde\

江湖人稱0諸葛不亮

我們先說一下汞這種東西,化學穩定性非常的好,與硫能結合成硫化汞HgS,與氯能結合成氯化汞HgCl2,我國古代把天然紅色硫化汞稱之為“硃砂、丹砂、辰砂、赤丹”等等,把黑色硫化汞稱為“烏砂”。

我國很早就會開採、煉製和利用汞這種金屬及其化合物。汞也是我國最古老的金屬之一。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國的墓葬中就有硃砂(辰砂)的存在,甘肅大地灣遺址出土的彩繪陶和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漆碗均有用辰砂作為塗色裝飾。這都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案例。

河姆渡遺址出土漆碗 (網圖侵刪)

到了先秦時期,我國的人民已經對丹砂水銀等物品的使用相當熟練了,也開始認識到水銀這種東西能有防腐滅菌的作用。所以把汞或者它們的化合物埋藏於墓葬之中,可以使屍體不腐爛。在秦始皇之前,就有很多君主進行過這種嘗試,比如齊桓公的墓邊就曾發現水銀池,愛美女西施的吳王闔閭墓邊也有水銀池。

古代提煉汞一般是直接開採丹砂,丹砂的汞含量為86.2%、硫13.8%。宋人朱輔的《濮蠻叢笑》中提到:“丹砂以辰(辰州)、錦(錦州)砂最良······砂出萬山之崖為最,以火攻取。”

怎麼用火攻呢?我們機智的古人發明了“未濟爐”和“既濟爐”如下圖:

1、既濟爐。紅色區域礦物反應、黃色區域點火、藍色部分是水冷。

2、未濟爐。在紅色區域盛放丹砂,黃色區域點火,藍色區域是冷水,用來冷卻汞熱氣,綠色的管子用來注水和引出蒸汽。

之後為了大量煉製水銀人們又不斷的改進設備,煉丹爐的發展逐步完備,下圖是《天工開物》的煉丹爐。這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蒸餾器了。

挑選好汞礦放入爐內後,先用小火去除爐中水分,然後逐步升溫,鍊汞時的溫度在650度到750度之間,以達到汞礦石焙燒溫度,這時候才能蓋蓋子,硫化汞氧化後,汞隨著蒸汽進入冷凝系統內成為水銀。。

而作為秦始皇而言,動用帝王的權力聚集全國的方士來煉製水銀是及有可能的,而這種貴族對水銀防腐的需求,大大發展了我國的汞礦提煉技術,同時這種技術也帶動發展了另一門學科——煉丹術。


考古系大師姐

汞使用的歷史很悠久,很早就有關汞的記載,在鍊金術中,汞和硫磺、鹽被稱為鍊金術神聖三元素,可見汞在古代的應用程度。



汞作為一種稀有的貴金屬元素,曾被認為是一切金屬的源泉。而古人下葬時使用水銀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寓意也較為豐富。例如秦始皇的墓中就使用了大量的水銀作為百川山河大海,象徵著自己尊貴之極的世界之主地位。

那麼,在古代科學還處於初級階段的情況下,人們是如何製備得到大量的水銀呢?



其實我國先民很早之前就發現了汞礦,即汞的硫化物丹砂。在古代丹砂常常作為一種顏料,並且丹砂經過高溫加熱,就會釋放出汞蒸氣。而我國先民利用密閉的加熱環境,就可以通過丹砂煉加熱製備單質汞。所以,秦始皇墓中的大量水銀都是通過汞礦石加熱製備得來的。


PhD肖

《史記》中記載了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今天科學家以先進的科學探測儀器,也證實了地宮中確實存在了大量的水銀。據專家考證,秦陵地宮中的水銀數量很可能超過了100噸以上。



如此龐大數量的水銀,即便是放到今天,要想弄到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更何況2000多年前的秦朝。

那麼如此龐大數量的水銀,秦始皇優勢從哪兒弄來的呢?

古代的水銀原材料主要是由丹砂製作而成,丹砂就是硫化汞。而如此巨大的丹砂礦藏量在當時只有巴蜀地帶才有。而為秦始皇提供貨源的是一位巴蜀地帶的女富豪。歷史上並沒有留下這個人的名字,後世稱其為巴寡婦清。



《史記》中記載:“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檯。”

巴寡婦清,是《史記》中記載的唯一一個女實業家,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在亂世之中擴大這自己去世丈夫的產業,最終富甲一方,還擁有了自己的私人軍隊,就連當時的秦始皇都尊其為貴客,在其死後,秦始皇還修築了“懷清檯”來懷念她。



而秦始皇自從統一六國之後,為天下至尊,巴寡婦清的的丹砂採集地也必然是為秦始皇服務的。秦始皇弄到這麼多的丹砂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