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聰穎,才華橫溢的曹植為何輸給曹丕?

提到曹植,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肯定是他那大名鼎鼎的七步之作《七步詩》。作為東漢時期首屈一指的詩文大家兼曹操之子,曹植的人氣無論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都十分之高。但是,為什麼才華橫溢有頗受曹操喜愛和看好的曹植,卻在奪嫡之戰中輸給了哥哥曹丕呢?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曹植落敗的原因。

翻閱各種歷史資料,在記載曹氏兄弟的的記錄裡不難發現,不少記載都是比較偏向曹植一方的,曹植一般都被刻畫成柔弱的文學男孩,兄長曹丕反倒成了生性多疑心狠手辣的大灰狼式人物。但說句實話,曹丕的確是“詭計多端”,但曹植也絕對不遑多讓,要是曹植真跟那些記錄裡寫的似的除了寫詩外啥也不會,只靠著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詩詞歌賦和父親一廂情願的喜愛,曹植能跟曹丕在奪嫡大戰裡周旋十年之久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其實真正的曹植頗有心術,他不但籠絡了不少朝中大臣,而且還憑著他寬厚仁德,人畜無害的性格招來了許多迷弟,而這些人也正是他奪嫡大戰中的主力部隊。還有一點讓他更加佔有優勢的的是,自從他的弟弟曹衝病逝後,父親曹操就將全部注意力轉到了他的身上,而他聽話孝順不惹禍外加文筆超級棒的特點又正對曹操的胃口。所以曹植一度在奪嫡之戰中佔據優勢地位,搞得曹丕惶惶不可終日。

天生聰穎,才華橫溢的曹植為何輸給曹丕?

曹植像

然而,也正是曹植這種正人君子的性格最後為他招來了滅頂之災。眾所周知,這個人一旦正直的過頭了,就很容易受到各方面的打壓與反感。而曹植又正好是君子中的戰鬥機,用現在職場上的話說就是不會做人。而一旦學不會處世圓滑,那離跌跟頭就不遠了。儘管一些深知“戰場”無情的下屬紛紛向曹植進言,但無奈曹植壓根聽不進去。到最後被那些平日看不起的小人反坑一把之後,曹植這才猛然醒悟,但可惜為時已晚。

而他的親哥曹丕則深刻認識到各類人在自己勝利道路上所能發揮的作用,運用各種手段把他們注意拉攏到自己的麾下,讓他們死心塌地地為自己效力。與此同時,曹丕也在用各種手段向父親曹操和一些朝中大臣獻著殷勤。儘管曹植對於自己大哥的種種舉動持鄙視的態度,但他在落敗之後不得不在佩服大哥的不擇手段的同時承認是自己那不知變通的思維方式坑害了自己。

悲乎,植之敗,非學識不足,實處世不精矣!昔植幼時,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頗受操喜。然其涉世不足,惟精詩詞歌賦,比之丕差之千里矣。故曰:植雖有君子之風,然無君子之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