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老羅和錘子科技:公司倒閉並不代表產品的失敗

寫給老羅和錘子科技:公司倒閉並不代表產品的失敗

來自錘子科技官網

錘子科技倒閉了。我雖然非常喜歡錘子科技的產品,但是對錘子的倒閉並不驚訝。

因為錘子做的出彩的地方,大部分人都不在意。我當然希望好的東西能夠被更多人喜歡,公司能夠生存的很好。但是我們有自己的一廂情願,世界卻另有計劃。大眾需要的是性價比,需要的是群體認同,需要的是你能夠搞定工廠、生產、供應鏈然後拿到手裡一個鮮活的標準化產品。錘子科技提供的是出彩的小細節。儘管有很多這樣的小細節,但是能打動的人卻不多,能打動的人裡面,願意為之買單的人數再打個折扣。

但是你說老羅會不知道這一點嗎?他當然知道,但是老羅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最後失敗了。理想主義的老羅有點像手機界的唐吉坷德,有多少人有這樣的勇氣呢?我們為什麼不為失敗者同樣報以掌聲呢。

我認為錘子科技的倒閉並不代表這個產品本身的失敗。就好像一家做的很好吃的飯店關門了,但是你還會非常懷念那裡的飯菜。產品的好壞和公司經營的好壞是兩碼事,而手機又是一個體量太大太燒錢的行業,能玩的轉的大公司都屈指可數,如果以英語老師入場的老羅能玩轉那倒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世界上除了性價比和千篇一律的系統之外,還有一個小而美的選擇。是的,老羅曾深刻的改變過這個世界。

寫給老羅和錘子科技:公司倒閉並不代表產品的失敗

來自錘子科技官網

除了錘子手機帶給我驚喜之外,老羅還教會了我更多。

比如,站在大多數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在做一款可穿戴電子產品,我就想,這個功能對大多數用戶而言真的必要嗎?我們在這樣做的時候,競爭對手在做什麼?真正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是什麼?用戶對一些參數,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做好的參數,真的有那麼敏感嗎?成本還能再降低點嗎?最後又會回到最開始的問題:這個產品的定位到底是什麼?用戶畫像,用戶的使用場景以及對應的心理預期到底是什麼?

這就不可避免的說到“設計冗餘”。我認為談論這個問題還是要看做這個產品的公司處在什麼時期。假如公司剛剛成立,產品涉及領域一片藍海,當然是先滿足用戶最基本的需求,先上市,再優化,小步快跑,用靈活性贏得市場和生存時間。最大可能的避開與大公司的競爭,通過產品的迭代建立護城河,或者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被大公司收購。如果公司處在成熟期,競爭對手很強大,設計冗餘就很有必要,不但如此,還要加快產品更新的節奏,一處領先,處處領先,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當然,冗餘意味著成本高,風險小。傳說中豐田公司牛逼的地方是能夠做到整車所有的配件都有幾乎一樣的壽命,在使用期限內問題最少,整車成本最低。而電子產品要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因為芯片這種東西都是標準件,很少有企業能夠玩得起定製芯片。公司之間比的就是產品的亮點和生產加工能力、工藝極限。而且摩爾定律至今還在起著作用。

寫給老羅和錘子科技:公司倒閉並不代表產品的失敗

來自錘子科技官網

用戶的人性才是最根本的出發點。最蠢的冗餘是:產品出彩的地方,沒人在意。最怕產品經理的自我感動,在產品無關緊要的地方的耗費時間精力無數,開發工程師熬夜吐血掉頭髮脾氣暴躁。

最尷尬的是產品給用戶一種“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的感覺。彷彿一個姑娘向你暗送秋天的菠菜,你卻以為人家近視。好鋼要用到刀刃上,是金子就發出最亮的光。

將這個思想再升高一層,用到日常做事的方法論上也成立。一直想著在工作之外學個東西將來作為自己的第二職業,倒不如專心致志的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如果你在某一個地方確實優秀,那不如在工作中找機會讓你這種特質發光發熱,產生乘法效應。問題的回溯報告寫的再好,不如思考怎麼最大限度的避免再次出現問題。

賺錢其實跟產品的好壞關係不大,反而是跟產品與用戶的供需關係很大。想賺錢,應該優先生產觀眾需要的產品,而不是站在生產者角度更好的產品。想任性的做理想中的產品,不如先賺到足夠的錢再開始。

謝謝老羅,謝謝錘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