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腹瀉,當前除了“輪狀”“諾如”更應關注餵養不當的情況

孩子腹瀉不止拉稀這麼簡單

在很多家長的概念裡,腹瀉不就是拉稀嗎。是的,腹瀉會出現大便出現性狀改變(呈稀水便、糊狀便、黏液膿血便),但不止於此。腹瀉時

排便次數也會比正常情況下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部分還伴有嘔吐症狀,大一些的孩子會向家長傾訴有肚子痛的現象,除了以上胃腸道的症狀,其實孩子往往還會出現食慾差、發熱等症狀,嚴重的還有可能出現欲哭無淚、眼窩凹陷、呼吸深快、意識模糊等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危急情況。


孩子腹瀉,當前除了“輪狀”“諾如”更應關注餵養不當的情況

聚集性爆發的病毒感染,宅家時更應關注餵養不當

近年不少幼兒園發生過聚集性的“秋季腹瀉”事件,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感染已經“深入人心”,病毒感染作為兒童腹瀉的主要原因得到了足夠多的重視。但是我們家長也要關注部分孩子腹瀉,可能並非感染性的腹瀉,尤其是在目前全國幼兒園、小學還未開課的情況下,極大地阻斷了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的傳播。當前孩子們基本深居簡出,發生腹瀉,家長更應考慮餵養不當及氣候轉變的情況。比如,孩子對對牛奶或大豆(豆漿)等過敏而引起腹瀉,嬰幼兒也要考慮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瀉。排除餵養問題,我們家長還需要看看氣候因素,比如氣候突變、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導致消化不良。

孩子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時,家長需要注意飲食調整:

1、母乳餵養:繼續餵養母乳、暫停輔食。

2、人工餵養:給予經適當稀釋牛奶或輔以其它代乳品如米粥、麵條、豆製品等;年長兒進食

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

3、嘔吐頻繁者:暫禁食4-6小時,乳糖不耐受者宜餵養不含乳糖的配方奶。

4、牛奶過敏者:宜根據病情給予氨基酸奶粉或水解配方。


孩子腹瀉,當前除了“輪狀”“諾如”更應關注餵養不當的情況

應對孩子腹瀉,家庭小藥箱

改善腸道生態環境:微生物製劑

急性腹瀉使得腸道內大量的益生菌丟失,造成腸道菌群失衡,補充一些益生菌可以幫助腸道重新建立菌群平衡,緩解腹瀉。

腸粘膜保護:蒙脫石

蒙脫石微粒粉劑,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代謝物等有極強的固定、抑制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保護能力,能夠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

常規不需要抗生素

小兒腹瀉多數系病毒感染和消化不良所致(佔80%以上),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只佔少數。並不常規使用抗生素。


家長可以掌握這項硬核本領——小兒推拿之腹瀉


中醫認為小兒脾常不足,易因乳食不節或不潔,或感受風寒、暑溼等外邪損傷脾胃,或因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久病不愈等致脾胃虛弱或脾腎陽虛。脾胃運化失職,不能腐熟水谷,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水谷不分,合汙並下而成洩瀉。

看不懂了?沒關係,就是告訴泥孩子腹瀉有外部因素(比如餵養不當、受涼)+內部因素(孩子脾胃不能正常工作了)共同作用的結果。解決方案就是:去除外部因素,調理孩子脾胃,健脾助運止瀉。


孩子腹瀉,當前除了“輪狀”“諾如”更應關注餵養不當的情況

家長可以常規在家這樣操作:補脾土、補大腸、逆運內八卦、揉龜尾、推上七節骨、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至於辨證,不要為難自己,可以留言諮詢周大夫哦。

寒溼洩:配合推三關、揉外勞宮。

溼熱洩:補大腸改為清大腸,清天河水,退六腑。

脾虛洩:配合揉板門,從下向上捏脊。

脾腎陽虛洩:配合補腎水 ;推三關,揉外勞宮,擦腰背部,以透熱為度。

我是周大夫,一個從醫9年的三甲醫院兒科醫生,關注我,和你分享育兒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