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長痛” 小心骨腫瘤

夜間“生長痛”有可能是骨腫瘤的表現!骨腫瘤是威脅青少年的惡疾,發病率佔兒童腫瘤的15%~20%,其中最常見的骨肉瘤大多發生在8~18歲的孩子身上。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中心獲悉,截至今年,全省僅有5家醫院開設骨腫瘤專科收治患者。由於基層醫生和公眾缺乏對骨腫瘤的認識,相當一部分患兒無法獲得規範化診斷和治療,最後喪失了保肢和治癒的機會。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牽頭省內43家醫院,共同成立骨腫瘤專科聯盟,這意味著今後全省醫療機構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的骨腫瘤診療水平將得到提升,有助於讓更多患兒儘早獲得規範治療。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梁嘉韻、彭福祥

六歲男孩因誤診丟一條腿

深圳一6歲男孩亮亮(化名)突然告訴爸媽“左腿痛”。爸媽以為孩子在幼兒園裡跟小朋友玩耍,難免有磕磕碰碰,休息一陣就好了。可一週後,孩子還喊痛。當地醫院診斷為“外傷、炎症”,輸液進行抗炎治療兩週後,疼痛感越來越重,並出現了骨折。看完X光片,當地醫生判斷孩子患有“骨纖維結構不良”。輾轉求醫五個月,亮亮爸媽尋求過中醫的幫助,也做了石膏、骨牽引等常規骨科治療,然而孩子的腿越來越疼,也腫得越來越厲害。

“孩子入院時,左腿比正常的右腿粗了一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中心主任沈靖南說,穿刺活檢結果顯示,亮亮得了惡性尤文氏肉瘤。這是一種在兒童青少年中相當常見的惡性骨腫瘤。由於確診時間太晚,腫瘤已將腿骨“啃”得精光。最終,亮亮被切除整條左腿。更糟糕的是,醫生髮現了他的肺上出現了可疑轉移病灶。

“如果前面幾個接診的醫生有骨腫瘤診療經驗,看到X光片和MR片,做一個簡單的穿刺活檢,就能儘早發現腫瘤,保住孩子的腿。”沈靖南惋惜地說,像亮亮這樣因為基層醫生缺乏經驗導致誤診誤治的情況,並非孤例。

骨腫瘤“偏愛”青春期孩子

骨腫瘤尤其是惡性骨腫瘤愛“招惹”兒童和青少年,主要是因為孩子處於骨骼的快速生長期,成骨細胞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響後,容易發生瘤變和惡變。統計顯示,在骨肉瘤早期,八成病人能摸到腫塊,五成病人會有“夜間痛”,而到了晚期,基本所有患者都會有“夜痛”。沈靖南指出,時常有患兒家長誤將夜晚發作的腫瘤痛當成“生長痛”,出現在關節的腫塊當成“運動損傷”,貼藥膏“活血化瘀”,卻不知道此舉反而加速促進腫瘤生長。

“實力中青年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中心鄒昌業副主任醫師指出,其實損傷引起的疼痛和腫瘤引起的疼痛有三點不同,前者受傷後以運動時疼痛為主,休息後逐漸緩解,引起的腫脹也會逐漸消退;腫瘤性疼痛則表現為越來越重,靜止休息時尤其是夜間痛更為明顯,腫脹、腫塊也會越來越嚴重。

“實力中青年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中心的謝顯彪副主任醫師指出,如果孩子有這些情況,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到醫院就診,並進行照X光片檢查。一旦發現異常,通過穿刺活檢,多數可以獲得明確診斷。

約五成患兒確診時已失去保肢機會

目前惡性骨腫瘤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和化療。謝顯彪指出,化療可防止腫瘤擴散,手術則通過精準切除和個體化重建,能夠保住大多數患者的肢體,同時保留肢體功能。早診斷、早發現及規範的治療,對惡性腫瘤的療效至關重要。

早期骨癌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減少復發、轉移的可能,降低治療難度,避免孩子的肢體殘疾。然而,沈靖南指出,由於骨腫瘤表現複雜不典型、基層醫生對骨腫瘤的影像和病理認識不足、診療缺乏經驗,加上家長有種種認識誤區,尤其是輕信民間偏方、土方,導致五成的患兒在就診時,病情已至中晚期,失去保肢機會,甚至最終失去生命。

記者獲悉,中山一院曾經在近50年內是廣東能夠規範治療骨腫瘤的“獨苗”。截至今年,全省開設有骨腫瘤專科的醫院也僅有中山一院、南醫三院、廣醫附屬腫瘤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僅靠這些醫院,難以滿足骨腫瘤患者的就診需求。

另一方面,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接受了早期多學科診斷、早期多學科綜合治療得以長期生存,甚至達到治癒。但是,這些患者卻仍然面臨諸多困擾,比如:手術和放化療的併發症長期存在,生理機能低下,對癌症的恐懼和對復發的擔憂,對肢體殘疾的自卑。很多患兒小小年紀就要品嚐失眠、孤獨、焦慮的滋味。

研究表明,規範的診療不僅可以減輕癌症患者的身體不適,也能緩解其心靈創傷,還患者一個健康的身心狀態,有助於使他們重新迴歸社會。而先進的診療、保肢、康復理念,有待從個別先進醫院向各級醫院“流動擴散”,從而提升廣東醫療界對骨腫瘤的診療水平。

記者獲悉,這次組建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專科聯盟醫院”,將幫助聯盟成員單位進一步打造骨腫瘤優勢專科,最終實現骨腫瘤信息資源大數據化和智能化,同時達到適宜技術推廣和基層醫務人員培訓,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技術服務水平和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