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去世,早年間其改編的《十面埋伏》大獲成功

據中國音樂學院訃告,4月11日14時25分,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原副院長、國樂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德海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去世,早年间其改编的《十面埋伏》大获成功

新華社資料圖

1937年8月13日,劉德海出生於上海,自小學習琵琶、二胡、笛子、三絃等民族樂器。1954年,劉德海拜琵琶演奏家林石城為師,195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他在浦東派演奏技藝的基礎上廣採博納,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孫德裕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楊大鈞先生等學習請教,大大發展了琵琶演奏的基本功。

讀大學時,劉德海苦練琴技。為了加強耳朵對低音區音準的訓練以及增加左手按弦的力度,他特別選修了低音提琴。他還用兩年時間選修古琴,把古琴端莊凝重的美感融入琵琶“文曲”的演奏中。練琵琶時,劉德海自述每天要練七八個小時,“琴房不夠用,就在走廊裡練;為了防止其他干擾,用棉花塞住耳朵練。時間不夠用,晚上十點熄燈後,把布塞在弦裡作‘無聲’練習。有時練得太晚,乾脆和衣睡在琴房裡過夜。”

1962年自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劉德海留校擔任民樂教師,1964年赴中國音樂學院任教。1970年,劉德海任中央樂團琵琶獨奏演員。他的演奏技術嫻熟自如,深刻細膩,富於激情。作為當代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劉德海一直致力於全面推動琵琶在當下社會的發展。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本科生呂紹恩寫出了一部歌頌英雄的《狼牙山五壯士》,大膽運用了許多新技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劉德海就是這部作品的首演者。1973年,他和吳祖強、王燕樵合作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首開琵琶大型協奏曲之先河。之後,他曾與指揮大師小澤征爾、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西柏林交響樂團合作,把琵琶推向了國際舞臺。

劉德海演奏的古曲《十面埋伏》十分有名。起初,劉德海覺得這首曲子不能完全生動地表達垓下之戰的情形,於是根據琵琶演奏的特點加以變奏展開,還使用了煞弦、絞弦等技法,把曲中描繪的大戰表現得淋漓盡致。1975年,劉德海首次演出了改編過的《十面埋伏》,大獲成功,從此他的名字常常與《十面埋伏》相伴出現。此外,他還改編過《遠方的客人留下來》《倒垂簾》等作品。他曾說:“我是民族音樂發展道路上的一個爬坡人,明知道它沒有終點,我還會就這樣一直爬下去,直到我的盡頭,哪怕再多的苦澀和寂寞。”

劉德海的逝世讓網友倍感痛心,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學過琵琶,深受劉德海的影響。“記得學的第一本琵琶書就是劉德海老先生編的。”“您是我在琵琶界最佩服的大師,第一次聽您彈的曲子,我就愛上了琵琶這個樂器。”“練琴時每天翻開教材都能看到的名字,被每個學琵琶的人敬仰的大師,經典餘音繞樑。”大家紛紛留言,以表追思。

樂評人陳志音也為此感到非常悲痛。“劉德海老師在所有演奏和研究琵琶的人群中,甚至在整個中國民樂界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師。他沒有門戶之見,眼光和心胸放得很開,改編了許多傳統曲目,讓它們走進當代人的心中,在演奏技法上也有很多創新。他還是最早和交響樂隊合作的民樂演奏家,可以說,琵琶能走上世界舞臺,劉老師是非常有力的推手。”在待人接物方面,劉德海是個集風骨和溫度於一身的人,“他對民間藝人非常親密。”劉德海的琵琶多由滿瑞興師傅製作,陳志音曾聽滿師傅提起,“劉大師完全沒有架子和派頭,平易近人。我們都會永遠懷念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