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只談“性”

——其實,性和美是一回事,就像火焰和火是一回事一樣。如果你憎恨性,你就是憎恨美。

有品||這次,我們只談“性”

終歸要面對的事情。

性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是人類的天性使然,誰也不能否認這一點。性愛和共進晚餐、看電影、逛街、旅行等一樣,都是戀人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的方式,這是自然的、合理的、無可非議的。兩性關係中的性愛是人類家庭形成的基礎,是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性愛不是洪水猛獸,不要再避之不及。不管你是多麼內向、多麼嬌羞,總歸要去面對這件事情。現在,就開始瞭解性愛的存在價值吧。

有品||這次,我們只談“性”

《戲夢巴黎》海報 這個女人的身體呀 就像一件藝術品

1.性是正常需求,不骯髒,也不下流

古代社會里,一直有著"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性禁慾主義的思想也根深蒂固,因此,人們用各種詞彙"美化"和性有關的事物。生殖器被稱為"下身",月經被稱為"月事",性交被稱為"同房""雲雨""房事"等。儘管男人三妻四妾,也美其名曰"開枝散葉"。

直到現在,我國的性教育都不如其他國家普及。如果孩子好奇地詢問父母有關生殖器、生育和性方面的問題,父母會諱莫如深,甚至嚴厲呵斥。他們覺得關於性的一切都難以啟齒,談及性會有損自己的形象。

所以當孩子問到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各種應付的答案便層出不窮:大風颳來的、石頭裡蹦出來的、垃圾箱裡撿來的、商店裡買來的、充話費送的……就是不敢說出那個真實答案。

有品||這次,我們只談“性”

《戲夢巴黎》劇照

其實,性是美好的,是自然的,性的結果是孕育,我們都把孩子稱為"愛的結晶",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性是骯髒下流的,那我們又怎麼自處呢?要知道,人類的繁衍和進化都是性的結果。

只要男女雙方心中有愛、行為也合乎倫理道德,性愛就是純潔的、高尚的、神聖的。愛一個人不僅僅要滿足對方的情感需求,還應該照顧到對方的生理需要。為愛所做之事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一個親吻、一個擁抱都是愛意的流露,這是再嬌羞的人也會不由自主做出的舉動。

有品||這次,我們只談“性”

《非誠勿擾》劇照

《非誠勿擾》中葛優扮演的秦奮有一句臺詞:沒有親熱就不叫愛情,頂多是交情。如果口中說著我愛你,卻總認為"性愛很下流",覺得與對方親近是一種流氓的行為,反而是對愛情的褻瀆。

另外,對待性諱莫如深的思想,讓很多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得不到正確的性教育,對性的認知不夠科學,導致很多人受到侵害不敢聲張,反而讓自己更加受傷。

有品||這次,我們只談“性”

2017年我們就有了中法合拍片《嘉年華》 少女被性侵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 但可怕的是大多數人的認識不夠

2.除了孕育後代,還有很多性生活的必要

封建社會,若女人向自己的配偶求歡過多,會被認為是淫蕩,而有些丈夫更是在完成生兒育女的大業之後,即使仍然年富力強,也不願意再多碰妻子,以此遠離"好色之徒"的惡名。性生活對於那時非常有"道德"、非常有"操守"的君子來說,只是一種延續後代的手段,是必須要有計劃、有節制的

活在"三從四德"社會中的女性更是認同這一觀點,似乎不以生孩子為目的的性生活都是耍流氓。於是,便形成了男人漠視女人的性需求、女人壓抑自己的性需求的社會風氣

。而性生活這件事,也被很多人當作了名正言順生孩子的手段。

有品||這次,我們只談“性”

《色戒》經典的不必多言 李安不是三流導演 為什麼拿”性“博眼球?因為說人性 繞不開性

但事實上,

人類之所以能夠在智力上得以進化,沒有固定的發情期便是必要條件之一。人類隨時隨地都能喚起心中的慾火,只要兩情相悅就能飽嘗魚水之歡,頻繁且發自於情感需要的身體交流,不是隻奔著生育這一件事,還可以取悅對方、提升快感、鞏固兩性關係等。倘若只為了生育才去做愛,那人類與動物思維有何區別。

有品||這次,我們只談“性”

《戲夢巴黎》劇照 女主模仿斷臂維納斯雕像

3.性器官並不醜陋

長期性禁錮狀態形成的性神秘感造成了人們的性無知,我們看不到的異性的性器官,也被人們"妖魔化"與醜陋、骯髒畫上了等號

雖然現在學校裡都開設了生理課,但課本上的性器官最多隻是示意圖,簡單的文字表述更讓人不得要領。其實正常潔淨的性器官既不神秘也不醜陋。正如,花朵是植物的性器官,我們也要正確看待這種自然的存在,像看待身體上的其他器官一樣地公平對待性器官。愛自己的身體,就該愛自己身體的全部,不管你覺得它長得如何,你們都是同一條戰線的,將來並肩作戰的時候,你多給它一些信心,它就能多回饋你一些快樂。

有品||這次,我們只談“性”

《巴黎 我愛你》劇照 講了四個關於愛情的小故事 愛情和性愛 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兩件事

對於性愛方面的問題,很多人會選擇迴避,但若是你迴避性愛問題,連認識有關自己的性知識、感受自己的性需求都避而不談,那就等同於你根本無法真實地瞭解自己。

連自己都不瞭解,又怎麼了解身邊最親密的人呢?性愛是親密關係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是最能加深雙方感情的事情,它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所愛的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關係更加親密。

以上內容為《親密關係心理學》節選 孫睿盈著

有品||這次,我們只談“性”

《親密關係心理學》孫睿盈著 現在購買還有贈品相送哦,鏈接如下



最後,白sir有幾句話想說,願大家都能正確的看待“性”,“性”本身是健康的、美好的,驅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從“紅黃藍事件”到“N號房”再到“性侵門”,從《嘉年華》到《素媛》再到《熔爐》,現實裡已經有太多觸目驚心的案件發生了。我們還要在談“性”色變嗎?對青少年普及性知識和性教育從沒顯得如此刻不容緩。最後,願所有的小孩子都能在成長的道路上被善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