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侧妾姚冶诚,一个底层女子的自我拯救之路

有人说,女人一共有3次命运转折的机会。

1 父母

2 男人

3 自己

对于第一种靠“父母”,这个基本由天定,生在谁家根本无法左右,古今都一样。

对于第二种靠“男人”,古代女子可能大多都是都仰仗男人来生存的,而现代女子则有了多种活法,男人不再是唯一的依托。

对于第三种靠“自己”,这是现代女性所推崇的,可古代女子想要靠自己开辟事业,实现经济独立,真的不那么简单。

所以,“男人”就成了绝大多数古代女子改变命运的首选。

今天,我要讲的这个女人,她生于民国时期苏州的一个底层人家。

她的命运转折,就因为一个男人——蒋介石。

1

1912年,蒋介石调任上海,任沪军第五团团长。

这天蒋介石闲来无事,和几名革命党人正在“群玉芳”吃“花酒”。

突然,一个身穿短袄衣裤,打扮朴素的“房侍”,双手捧着一大碗宁波名菜咸菜黄鱼汤进房来,蒋介石刚巧抬头看,惊讶地叫了起来:“怡琴!”

那“房侍”听到有人叫唤她的名字,先是惊异,后亲切地微笑道:“原来是蒋先生。”她用地道的苏州话调笑道:“好久没看到倷,还记得我呀!”

“当然记得”,蒋介石道。

原来这个怡琴,曾在蒋介石被仇人追捕时救过他的命。

所以此次相见后,蒋介石便有心接近她,隔三差五总会来看看怡琴。

蒋介石侧妾姚冶诚,一个底层女子的自我拯救之路

蒋介石

怡琴也抓住机会向蒋介石大献殷情。

生性好色,又久居异乡的蒋介石没几个回合,就拜倒在了姚怡琴石榴裙下。

2

那时,他们的幽会地点,时常就在姚怡琴西藏路八仙桥弄堂的居所。

初次到姚怡琴家,蒋介石就瞥见桌上姚怡琴和一个穿长袍马褂男人的合影。

不等蒋介石发问,怡琴就主动诉说起自己那苦涩的身世。

原来,怡琴原叫姚阿巧,三岁那年成孤儿,由叔父姚小宝抚养长大。叔父膝下无儿,便早早为阿巧招了个上门女婿沈天生。

婚后沈天生带着阿巧到上海讨生活,不料在上海滩这个花花世界,沈天生竟染上了鸦片,此后,阿巧为了生计,只得到“群玉芳”做了大小姐(高级妓女身边的女佣)。

怡琴哽咽着指着桌上相片说:

“那个就是我那个“瘾君子”男人,现在不知又在哪鬼混呢。你不用担心,他这一时半会回不了。”

蒋介石听完怡琴这一番哭诉,一股男人的保护欲腾空而起,身为他蒋某人的女人,又怎能不把她从这水深火热之中拽出来呢。

蒋介石凭着满腔的义气和豪情,拍拍胸脯信誓旦旦地表示,有他蒋某人在,绝不会再让她受委屈。

可有些情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是当时会误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蒋介石对姚冶琴的感情掺杂着恩情与侠义,当然还有情欲,唯独缺少的就是长久夫妻所需要的“欣赏”。

3

姚怡琴很聪明,知道要攀紧蒋介石这棵大树,所以对蒋介石是百般讨好,同时她也急切地想摆脱掉“瘾君子”丈夫沈天生。

可蒋介石并没有对她特别上心,总是欲望来了,才想起她,好像也没有要把她娶进门的意思。

怡琴明白,这时候自己不可坐以待毙,唯有主动出击,为自己谋得一条出路。

那天,怡琴在戏园子看戏,正好遇见了多年未见的堂姐沈月英。

姐妹俩小时候很要好,这几年又相继嫁人而断了联系。

怡琴见堂姐穿着贵气,方知堂姐嫁了个上海有钱的富商。

姐妹俩一番寒暄过后,怡琴便向堂姐诉说起自己已委身于蒋介石的事,并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想摆脱却又无法摆脱与瘾君子丈夫的婚姻关系。

堂姐也很开明,回家跟丈夫一商量,拿出一笔钱去打发了瘾君子沈天生,又专门赶回老家,说服叔叔姚小宝同意怡琴与蒋介石的结合。

至此,蒋介石便把恢复了自由身的怡琴接了出来,在上海专门为其租了栋洋房,两人正式在一起过起了同居的日子。并为其改名为“姚冶诚”。

没有宴请,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怡琴就这样迫不及待地和蒋介石公开走到了一起。

那时,蒋介石就给自己留了一手,他特意煞有介事地让怡琴抄了一份“婚约”。

约言:

冶诚自愿终身许主君为侍者,此后永不变心。倘背此约,任主君处罚。

此证主君惠存

姚冶诚自书

注意这里蒋介石用“主”“侍”二字,就代表两人的关系:不是夫妻,而是主仆,双方婚约也就成了女方自愿而背约受罚的卖身契!

看来当时,蒋介石就已经想到,将来的某天自己是要摆脱掉这段关系的。

为什么要留后路?

因为爱得不彻底。

蒋介石很清醒,她不是他心中理想的妻子。

4

姚冶诚毕竟是从堂子里混出来的,身上难免染了些堂子里的陋习。

其中有一点,尤其让蒋介石不能忍受,那就是姚冶诚爱打牌。

蒋介石非常反感姚冶诚打牌,嫌她把家整得跟赌场似的。天天一进屋就是麻将声,吵得他无法安心习文。

有一天清晨,蒋介石一觉醒来,发现身边仍是冰冰凉凉无人相伴,仔细一看,楼下仍灯火通明,牌声阵阵。

这次,蒋介石实在忍无可忍,披了件风衣,气鼓鼓地跑下楼,直接把牌桌给掀了。然后,头也不回地大步跨出了家门。

也许是出门出得急,衣服穿少了,再加上急火攻心,蒋介石大病了一场。

在医院养病的蒋介石是越想越窝火,对姚冶诚是失望至极。

而姚冶诚也觉得自己很委屈,“你说我就这么点爱好,你还要给我剥夺”,在心里暗暗与蒋介石较着劲,也没把蒋介石离家出走这事放心上,以为他过几天气消了就回来了。

可蒋介石离家出走一连半个月都没音信,姚冶诚也急了,一打听才知道蒋介石住院了。

姚冶诚急急地叫佣人纯了锅大补的鸡汤,特意亲手送到医院,算是给蒋介石赔不是。

可正在气头上的蒋介石,哪里听得进,横眉怒目地指着姚冶诚一顿臭骂,并一脚踢翻了姚冶诚手里端的那锅鸡汤。

姚冶诚也来气了,一跺脚,老娘不陪你了,一转身呜咽着跑回了家。

蒋介石病好后,跟几个好友说自己非休了姚冶诚不可。

也许这次,姚冶诚也看出蒋介石真动真格了,所以忙不迭地对蒋介石服小认错,称绝不再染指牌桌。

在几个朋友的劝和下,蒋介石勉强接受了姚冶诚的道歉,表面看两人已和好如初,只有蒋介石心里明白,他与姚冶诚终究不是一路人。

蒋介石之所以没休姚冶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还没遇到那个可以替代她的女人。

5

很快,蒋介石就遇到了自己生平最爱的女人陈洁如,一个如她的名字一样圣洁的女子。蒋介石为了追陈洁如,就打发走了姚冶诚。

蒋介石侧妾姚冶诚,一个底层女子的自我拯救之路

蒋介石与陈洁如

恰在这时,蒋介石收养了一个男孩给取名叫蒋纬国,他就把纬国交给姚冶诚抚养。

姚冶诚对纬国视于已出,把他当亲儿子一样疼爱,从此把纬国当作自己后半生的全部依靠。

后来,蒋介后把姚冶诚和纬国送到奉化老家与自己原配毛福梅一起生活。

蒋介石侧妾姚冶诚,一个底层女子的自我拯救之路

毛福梅与蒋经国夫妇

到了奉化,姚冶诚也知自己处境艰难,唯有使出浑身解数来稳固自己在蒋家的地位。

姚冶诚先是拿出在堂子里伺候人的本事,把蒋老太太伺候得舒舒服服,左一个妈,右一个娘,对蒋老太孝顺之极。

再则讨好蒋介石的大老婆毛福梅,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着,人前人后给足毛福梅面子,消除敌意,成为知心姐妹。

然后在待人接物上处处显出自己的贤德,对所有蒋家亲戚总是笑脸相迎,偶尔送点城里的新鲜玩意给街坊四邻,赢得蒋家亲朋的一致称赞。

姚冶诚的这些作为,当然最后都会传到蒋介石耳朵里。蒋介石对姚冶诚的改变很满意,也由此生出几分怜悯之心。

姚冶诚最后这点努力也终于没白做,她拼尽全力,终于为自己保了条活路

虽然,蒋介石最后为了陈洁如,休了姚冶诚。但他还是肩负起了姚冶诚与纬国此后生活的全部费用。

6

蒋介石跟陈洁如结婚后,姚冶诚就独自带着纬国一起生活了很多年。

从此,她和蒋介石的姻缘就靠纬国这根纽带维系着。

当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日子,虽难熬,但也收获了不是母子胜似母子的亲情。有纬国在身边相伴,姚冶诚也多一份心安。

有时候,蒋介石几个月不来信,好像快要把她们母子给忘了。

蒋介石侧妾姚冶诚,一个底层女子的自我拯救之路

蒋纬国

姚冶诚就会让纬国给爸爸写信,乖巧听话的纬国只要开口说想爸爸了,蒋介石便会马上派人把他们母子接来相见。

当然每次都是小住几天,就又会被匆匆送回。

等纬国再大点,蒋介石就把他送入了专门的贵族学校,他们母子便也就聚少离多了。

不过,纬国对养母姚冶诚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对姚冶诚也很是孝顺。

1949年以后,成年的纬国顾及姚冶诚的养育之恩,便带着养母姚冶诚一起去了台湾。把养母留在自己身边尽孝,为姚冶诚养老送终。

蒋介石侧妾姚冶诚,一个底层女子的自我拯救之路

姚冶诚与蒋纬国夫妇

1966年,79岁的姚冶诚走完了自己的坎坷人生路。

7

姚冶诚从一个乡野村姑,到沦落风尘的弃妇,再到沉迷牌桌仰仗男人的怨妇,再到依仗养子讨生活的老妇人,她的人生离不开两个字“男人”。

未嫁靠父,既嫁靠夫,夫去靠子。

男人成了她耐以生存的根基,这就是姚冶诚的活法。

我无意批判她,姚冶诚只是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底层女子的一个缩影。

在那个年代,有千千万万个像姚冶诚一样出身贫寒又目不识丁的底层女子。她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思想受封建男权思想的禁锢,没办法也没能力掌控自己人生的主动权,依附于男人,成了她们的唯一活路。

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好在对于21世纪的新女性而言,活路早已有了千万条。

然而,最靠谱的一条,一定是靠自己。

唯有靠自己,人生才踏实。

作者:子夜,深耕人物领域的不知名文字人。男性思维,女性视角,解读人物背后的故事。

我还写了《一代名伶孟小冬,梅兰芳伤我最深,杜月笙爱我最真》《“无性无爱”鲁迅原配朱安临终一句话,令鲁迅汗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